标题 | 高职院校班主任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
范文 | 刘书利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领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水平等有着紧密联系。本篇文章就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展开论述。首先对学生面对职业规划时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随后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包括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自我减压能力和引导学生职业规划管理,希望能对有关学者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關键词: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 基于“大学专科”这一学历条件,面对就业岗位竞争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许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学生会对日后的就业问题上产生一定压力与困扰。为此,有的学院为在校学生配备了心理咨询中心;有的学院甚至已经开设了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而如何发挥高职院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正向的职业规划引导,也成为了很多身为班主任的同行关注的重点。 1.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心理特征 1.1自卑的心理 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身性格特点、受教育环境以及专业能力外,还与家庭条件和思想价值观念等有很大联系。如有的学生专业水平较其他同学要差,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敢“高攀”,导致所选择的职业路线与自身真实能力不相符,使其错失更有含金量的就业机会。也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家庭环境因素而不能选择理想职业,与其他人进行职业对比后产生自卑心理而逐渐失去自信心,妨碍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了未来的发展,进而更深远地阻碍个人价值的实现。 1.2焦虑的心理 在社会环境逐渐趋于复杂化的影响下,很多学生会产生焦虑心理。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面对在校期间较大的学业任务量时会难以投入更多精力在职业规划上。而当要真正思考未来发展方向时,又会受时间紧迫感和周围亲朋的压迫感而产生焦虑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学生会过于依赖学校所营造的良好氛围,而对社会环境中存在诸多未知、不可测因素带来的紧张心理,导致越是临近毕业其内心的焦虑程度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个人情绪和生活状态剧变,给职业生涯合理规划造成了不利影响。 1.3迷茫的心理 对自我认知不够清晰的学生在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时会存在迷茫心理。如有些学生会对很多不同类型的职业感兴趣,在个人能力上也有一定的自信心,但是在真正做选择时却会因自身实习经验有限或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等而产生迷茫心理,导致最终所选择的职业不能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另外,有些学生的主观意识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而快速发生改变,当周围人在职业规划上为其提出了多种建议后,学生的思绪就会受到干扰,在面对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时就会产生迷茫心理。 2.高职院校班主任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影响 2.1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不同于其他高等级院校,高职院校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决定了班主任有责任在敦促学生习得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不仅对学生工作态度的明确以及积极乐观的心理建设有推进作用,还对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有重要影响。反之,部分学生在走进社会环境前没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导致在之后的工作中出现了拖延、懈怠或排斥工作等现象,既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情绪,又影响了学生在用人单位、企业心目中的形象。而高职院校班主任通过与学生间的沟通了解其内心对未来职业的真实想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就能对学生心理进行动态引导和干预:当学生心存恐惧或焦虑时,给予其正能量的支撑,指引学生“向内”找到自己的心理资源,能以勇敢的心态从容面对即将到来的工作。 2.2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减压能力 面对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上的压力,成年不久的高职学生内心常会产生跌宕复杂的情绪。一来这些情绪的干扰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二来会导致学生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这个时候需要高职班主任在审时度势中及时配合专职辅导员、协调好家庭教育资源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尽量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如在日常观察方面,班主任要针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心理观察,根据其心理变化及状态制定妥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其次,在观察中可以通过分类记录的方式(如本学院的《重点学生情况监控记录》,来了解、处理、记录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压力承受情况,从而使学生处于安全可控状态。最后,教师要对观察记录进行整合分析,根据学生的共性和差异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心理教育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贴切、适宜的心理引导。通过这样的教育手段,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缓解心理压力,并找到并习得符合自身习惯的减压方法,提高自身抗压能力,面对今后的职业道路。 2.3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管理 科学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高职学生提高职业规划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些学生的职业目标和理想与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存在矛盾点,导致学生在职业规划上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存在过于理想化的特点。这会令其在后期投入工作后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高落差”的冲击,产生沮丧感、挫败感;甚至有可能轻易放弃。对此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后,能帮助学生明确现实世界与内心理想世界之间的区别,让学生以更客观的心态来进行职业规划。第二,执念较强的学生在面对职业规划时会根据内心早已选定好的职业来选择发展方向,但却会忽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阻碍因素,如职位要求、地理条件或职业市场前景等,使学生所规划的职业路线不能得到充分落实。所以高职院校班主任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对此类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理清所选职业的利弊关系,让学生对职业规划管理做出理性的选择。 结论: 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都提高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并尝试根据高职学生独有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等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引领。对于存在职业规划问题和焦虑心理的学生,高职院校班主任可利用较其他教师或心理辅导人员更多的与学生接触时间和沟通的机会,与其进行及时的交流。在掌握学生心理基本状态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方向,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兴趣”、“能力”等给予正向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与负担。为学生形成切合自身条件和就业实际的职业愿景,锚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任艳.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4):154-15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