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究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的救助 |
范文 | 尚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持续深入,高校教育公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与我国教育的具体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大联系,甚至与大多数家庭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站在教育公平的角度上来观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工作,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对救助工作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文章首先对教育公平的内涵以及意义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的救助措施。 關键词:教育公平视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救助 引言: 在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高校的发展规模正在不断拓展,其内部学生的整体人数也呈现出一种持续提升的状态,而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教育政策的鼓励以及社会人才需求所产生的变化。然而,尽管整体发展态势较好,但背后却存在着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问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拓展,其相应的入学门槛以及入学条件也会逐渐降低,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也在增加。根据相应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整体比例高达23%,由此可见,如果无法处理好经济学生困难的学习问题,就会为高校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以及意义 根据教育公平内涵方面的界定,其中的重点就在于国家对教育资源展开配置的过程中,所依据的原则以及合理性规范,同时,要对这一内容中的“合理”展开深入分析。而当前学者们所达成的共识,就在于其能够符合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需求,并有效结合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关系,对涉及到的教育资源展开更加全面的优化配置。而有关教育公平的外延,当前普遍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国家中,教育公平的具体含义产生了明显差异,但站在实际角度上来看,教育公平体现出了三个层面的发展趋势,首先是为每一个受教育人员提供接受教育的基本条件以及机会;其次为保证每一名受教育人员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义务以及教育权利;最后,是以一种标准教育水平为前提,使得不同的受教育人员能够达到这一基本教育水平,其中重点囊括了学习主体成绩以及教育目标的公平性。而无论在何种社会环境中,教育公平问题都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公平不仅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个体人生发展的关键保障。而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目前的教育公平甚至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脱贫摘帽目标的实现,与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切身利益也有着重要联系[1]。 二、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的救助措施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救助中的社会力量 社会机构以及社会企业,其自身都具备着一定程度的教育救助责任,同时也是促进高校教育救助工作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教育资助经费所产生的短缺问题,并在经济困难学生的实习就业以及勤工俭学等方面发挥出实际作用,由此可见,社会力量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救助大众化转变以及社会化转变的具体途径。首先,应当建立起良好的教育救助环境,积极利用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等媒体单位来做好宣传工作,以这种加大宣传力度的方式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教育救助活动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同时,还应当利用微信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在其中展开政策宣传,使得教育理念能够深入人心;其次,要及时完善救助政策内容,并在税收以及财政等主要方面,给予社会机构或是社会企业一定程度的政策优惠,简化社会机构资助的行政程序,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进入到高校的教育救助活动中,建立起专项的基金,允许社会机构以及企业在教育救助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回报,进一步提升教育救助的深度以及广度。另外,还要注重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应用能力,进一步开拓自身视野,为未来进入到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2]。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救助中的个体力量 站在某种意义上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在社会中属于一种弱势群体,尽管在部分研究之中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收取学费的过程中,其所产生的反映更加剧烈,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我国的十二年义务教育仍旧处在试行的阶段中,高等教育并不在义务教育的范畴中,仍旧要遵循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这就需要学生以及家长建立起缴费上学的基本认知。因此,在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应当在把握三全育人基本教育观念的同时,对那些家庭经济相对较为困难的学生展开教育救助,不能仅仅只依靠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力量,而是要凝聚校外与校内的多方面德育力量,形成一种教育合力,同时,也要在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救助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整体学习完成过程中的教育救助工作,营造出一种全过程的育人环境,在确保物质层面保障力度的同时,引导学生心灵方面以及精神方面的顺利成长,建立起一种全方面育人的教育体系。简单来说,高校可以采用设立自强奖学金以及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在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当中,挑选出拥有榜样力量的正面典型,充分激发出学生独立负责的主体意识,使其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以及踏实工作,更好的获得高校中的各类奖学金以及资助内容。同时,在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中遇到困难时,也应当引导其站在个体的角度上来找寻问题的解决方式,摒弃那些等、靠、要等不良思想,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生活状况。除此之外,还应当帮助学生形成感恩意识,珍惜自身所得到的帮助,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以及社会志愿者活动之中,更好的回报国家以及社会的关爱。 结论: 教育公平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教育公平与教育救助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展开科学合理的教育救助,能够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而站在高校实际发展情况的角度上来看,高校自身还承担着人才的培养任务,如果内部出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救助工作问题,就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工作。因此,高校必须要将重点转移至经济困难学生的未来发展,将教育公平作为基础所在,充分发挥出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力量,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怡雪.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分析[J].知识文库,2021(03):171-172. [2]梁杰华,梁茜茜.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救助的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12-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