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地理户外教学初体验
范文

    郑林慧

    【摘 要】地理知识的真正魅力在于其生活性和实用性,我们传统的地理课堂仅局限在室内,这不仅仅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地理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发展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更是有违我们的初衷。本文以笔者的一堂地理室外课为例,分享了整个过程,以期能唤起各位同仁对地理室外课的关注。

    【关键词】地理室外课;实施过程;效果评价

    一、引言

    中学地理教学长期局限于课堂上,由于当代中学生尤其城区学生长期与生产生活实践脱节,相应的地理知识积累与储备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这一矛盾的存在导致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奋力讲解,但课堂中的学生仍然云里雾里,不能理解,课堂效率低下。即使少数学生勉强理解,步入社会实践时,仍然不能灵活运用,使得地理学失去了其真正的魅力。笔者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次地理室外活动课,积累了一些經验,现以“敬亭山地理考察”为例,浅谈地理室外课活动的意义、实施的过程及活动效果,以期引起更多同行对地理室外课的关注。

    二、意义背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要求,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同时,学生能将书本上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也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只有知识具有了生命力,才更有魅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地理的情感。

    中学地理活动课堂将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将会提升学习兴趣、巩固课本知识、扩展知识视野、增长地理技能,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考察对象

    敬亭山

    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这里植被茂盛,种类繁多;水系发育,天然湖泊、人工水库众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南齐谢脁《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

    敬亭山西侧为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北侧为宣州区经济开发区(省级)。

    因此敬亭山成为综合自然、人文地理考察的绝佳对象。且敬亭山离我校直线距离不足一千米,实为我们开展地理室外课的不二之选。

    四、实施过程

    4.1课前准备

    (1)分组收集资料

    1.地形地貌组;2.水系湖泊组;3.植被土壤组;4.旅游文化组;5.工业区位组。

    (2)整理资料 培训组员

    各小组成员分头收集,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集中讨论,教师予以分组指导,确保知识的科学性。

    形成通稿,培训组员,组员尝试表达,教师予以指导,确保每个组员能够表达清晰、准确、科学。

    4.2课程实施

    邀请班级副班主任一起陪同前往,确保课堂安全。校内集合,整队前往敬亭山,步行15分钟到达敬亭山景区大门。

    根据敬亭山特点,依次由植被组(山脚)、地形组(山腰)、水系组(山间水库)、工业组(山顶)和旅游组(山脚寺庙)的组员介绍相关知识。为确保效果,每位组员负责向其他组的五个同学介绍相关知识,并答疑解惑。若遇困难可以向地理老师求助,在同学们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发现讲解有误的地方一定要及时的纠正,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每个点讲解结束后,组长负责点名,人员到齐后整队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五、课后总结

    5.1学生自我总结

    室外课结束后,每位同学根据今天学习的结果进行一个收获性的小结。

    5.2课程效果总结

    纵观整个课堂前后,以及通过事后的问卷调查,可以明显感觉到效果很好。笔者问卷调查了参加活动的54人,结果如下:

    54人认为有必要开展地理室外课,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47人认为提高了对地理知识的掌握;51人认为提高了地理技能。

    由此可见,学生很期待室外地理课,室外课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进一步理解掌握课本知识,提高学生野外地理观察能力非常有作用。

    5.3注意事项总结

    (1)学生安全

    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学校支持,邀请其他老师配合。同时也要细心选择考察路线,在可能有危险的地方事先要提醒学生注意。

    (2)课前准备

    少数同学课前准备不够重复,对知识的复习和资料的收集不够充分,因此感觉收获不大。

    (3)课堂控制

    学生一旦步入野外,容易兴奋,分散注意力,教师不容易控制。因此事先要布置好任务、叮嘱好相关人员,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巡查力度。

    (4)课后总结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室外课后都要总结。教师总结成败得失,为下一次地理室外课奠定更好的基础。学生总结收获,从知识到技能,从兴趣到能力,进一步感受地理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伟杰.例谈高中地理室外活动课的实施环节及难点突破中地参,2014(11)

    [2]周关阳,刘道辰,刘泉新,赵甲奕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研究,聊城大学学报,2015年3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