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第一+N/NP”与“第一个+N/NP” |
范文 | 摘要:本文拟采用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探讨N/NP相同时,“第一+N/NP”与“第一个+N/NP”的一般使用规律及区别联系。 关键词:第一+N/NP;第一个+N/NP;区别;联系; 一、第一+N/NP与第一个+N/NP (一)第一+N/NP 1.可加量词“个”时N/NP的特征 在“第一+N/NP”格式中,名词前可加量词“个”,并且意义无变化。N/NP的语义特征可概括为[+逻辑性,+周期性,序列性]。 “(1)第一学期风平浪静地过去了。 第一个学期风平浪静地过去了。 (2)第一志愿一定要冲一冲吗? 第一个志愿一定要冲一冲吗?” “学期”:“一学年分为两学期,从秋季开学到寒假和从春季开学到暑假各为一个学期”1,具有周期性。“志愿”此处主要指报考大学的志愿,其顺序的排列极为重要。所以在此语境中,“志愿”序列性较强。 2.不可加量词“个”时N/NP的特点 当“第一+N/NP”格式中N/NP为抽象名词、专有名词、特殊名词及词组时,其前不可加量词“个”。 (1)抽象名词 “抽象名词前只能加‘种、类、点儿、些或‘次、回、遍、顿、趟等动量词的名词。”2因此,在该格式中,抽象名词前面不可加“个”。 “a.‘第一印象 如何? b.我同意波斯人把欠债说成第一恶习 ,把撒谎说成第二恶习,这并没有说错。”3 “印象”“恶习”都属于较为抽象的名词。“恶习”指坏习惯。“第一恶习”是指恶的程度最高的坏习惯。“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4“第一印象”则指首次见面的印象。 (2)专有名词 在该格式中,专有名词一般不受量词“个”修饰。 “a.在债务人的钱不够还全部债权人的时候,第一债权人有优先偿还权。 b.柏慧上了父亲的地质学院,而那个童年伙伴却提前一年到了市歌舞剧院,成了‘第一小提琴手。”5 “第一债权人”是法律名词,指优先享受债务偿还的人。“第一小提琴手”是音乐名词,一般演奏重要的旋律声部。 (3)特殊名词及词组 这里的特殊是相對于一般名词及名词组来说的,主要包括地标类,政治类,单位名称类。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但是,要找出哪栋建筑物能在这方面与京都第一红十字医院比拟,我想是没有的。”6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重要论断。“京都第一红十字医院”是该医院的专有名称。 3.不可加“个”时“第一”的意义 (1)表程度 在“第一+N/NP”格式中,“第一”表示程度修饰N/NP。 “a.猴子称赞她是‘天下第一好人 。(最好的人) b.因为经典的和学术上的艺术是他的第一爱好。(最重要的爱好)”7 (2)表地位 在“第一+N/NP”格式中,“第一”表示地位,修饰N/NP。 “a.你知道的嘛,就是艾蓝·邦克尔,天下第一马戏主持人,天上地下宇宙内外至尊之主。 b.我以国内第一学者的地位告诉全世界,说古字中就根本没有你的姓,你等着吧!”8 (3)表头衔 “a.同时,他们两个都是能领悟到s省现任第一书记蒲东林司令员的“班长论”妙处的聪明人。 b.他年纪轻,身为五百人院的党派首领,又是第一将军的弟弟。”9 在“第一+N/NP”格式中,不可加量词“个”时的N/NP大多为抽象名词、专有名词、地标类、政治类。当该格式中的“第一”表程度、地位、头衔时,也不可加量词“个”。 (二)第一个+N/NP 1.可不加量词“个”时N/NP的特征 当“第一个+N/NP”格式中的N/NP具有[+周期性,过程性,整体性]的语义特征时,其前面可不加“个”,且意义无变化。 “? (1) 第一个星期的劳动任务是脱坯 第一星期的劳动任务是脱坯。 (2)就哈代的整个小说创作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小说是抒发田园理想的颂歌,带有浪漫主义风格,主要有《绿荫下》、《远离尘嚣》等。 就哈代的整个小说创作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小说是抒发田园理想的颂歌,带有浪漫主义风格,主要有《绿荫下》、《远离尘嚣》等。 (3)实验样品及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三个系列样品。第一个系列的样品是陆相高等植物形成的不同成熟度的几种显微组分。 实验样品及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三个系列样品。第一系列的样品是陆相高等植物形成的不同成熟度的几种显微组分。 经考察,“星期”带有周期性。“阶段”是“事物发展进程中的划分的段落”。10“系列”指“相关联的成组成套的事物”。11 2.必须加量词“个”时“第一个”的意义 “第一个+N/NP”的N/NP前必须加量词“个”时,“第一个”的意义可分为表列举和表首位两类。 (1)表列举 “第一个”表列举,后面往往还会出现“第二个”,甚至“第三个”。 “ a.第一个胡同别拐,第二个也别拐。 b.第一个服务员说:‘哦。第二个服务员说:‘啊哈。”12 (2)表首位 “第一个”强调首位即“前无仅有”。 “a本县第一个照相馆是那舅父办的。 b.钟绿是我记忆中第一个美人。”13 因此,当“第一个+N/NP”表列举和表首位时,“第一+N/NP”无法满足这种表达需要。 “第一+N/NP”和“第一个+N/NP”是有所区别的,但在某种情况下又可以相互变换。从句法关系上看,二者均为定中关系。在所充当的句子成分方面,二者整体均可作主语、宾语。着眼于内部构造层次,“第一”和“第一个”均可作定语。在名词相同的情况下,“第一+N/NP”和“第一个+N/NP”存在可相互变换以及不可变换两种情况。当两种格式可互相变换时,其中的名词多具有周期性、逻辑性、序列性、过程性、整体性等语义特征。当前者不能变换为后者时,其中的名词多为抽象名词、专有名词,“第一”表程度、地位和头衔。当后者不能变换为前者时,“第一个”多表首位和列举。通过以上简单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这两种格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但仍拘泥于表层的一些规律。因此,其深层原理还有待挖掘。 参考文献 [1]、[4]、[6]、[7]、[8]、[9]、[10]、[11]、[14]、[15]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1). [2]、[5]、[12]、[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第6版。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作者简介: 张晓茜,女,汉,山东省济宁市,1997年12月,汉语言文字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