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
范文 | 丁雪 刘媛媛 摘 ? 要: 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党中央提出的“四个自信”,对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个自信”为理论依据,从“四个自信”的内涵、加强“四个自信”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四个自信”教育的途径三方面,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 ? 大学生 ? “四个自信” 一、“四个自信”的内涵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我党首次提出“三个自信”的重要思想。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四个自信”的重要思想由此诞生。从时间推演和逻辑推演两个层面可以看出,“四个自信”重要思想是对“三个自信”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三个自信”重要思想的进一步升华。 “四个自信”的重要思想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内涵。 第一,“道路自信”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发展道路的自信。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其选择和确立,本国的基本国情是主要依据。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艰难探索,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中国人民通过实践做出的历史性抉择。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环境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充分印证了这一历史抉择的正确性。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中国人民集体意愿的,坚持这一道路,最终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理论自信”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实践,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指导于实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制度自信”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是经过中国人民不断地尝试、探索建立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挫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正确性、优越性和适用性,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制度自信。 第四,“文化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在继承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中国文化的生生不息,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学习“四个自信”四个方面的内涵,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具体深刻的意义。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坚持和推进的一项伟大事业。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只有树立对这一伟大事业的正确认识和坚定信念,才能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因此,学好“四个自信”,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四个方面领会感悟,能够使高职院校学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知,增强大学生的高度认同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挥育人铸魂的功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容忽视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紧密结合的。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使大学生在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转化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动力,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和投身于社会建设的自豪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三)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在新时代背景下,伴随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随之增多。通过加强“四个自信”教育,使大学生科学地、正面地、系统地、全面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长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能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途径 (一)开展专题学习,领会“四个自信”。 任何理论都有重要的逻辑结构和理论体系,因此,要想深刻理解一个理论,就需要从整体出发学习。基于此,对于“四个自信”重要理论的领会,决不能单一地、孤立地学习,要将它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脉络、历史进程相联系,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理化论成果学习。这就意味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个自信”教育,需要开展一系列专题学习。依托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聘请校外相关专家和学者,在高职院校开展“四个自信”系列专题讲座。借助互联网新媒体通过校园网、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四个自信”专题解读和微课专题展播。结合数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通过细致翔实的讲解,使大学生在历史回顾、当下发展及未来展望的整体逻辑关系中探究“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把握“四个自信”的逻辑关系,领会“四个自信”的丰富精神,保证大学生能够更准确、科学、深刻、透彻地领会“四个自信”。 (二)走进学生课堂,理解“四个自信”。 课堂教学始终是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的主要渠道。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个自信”的教育应当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专题讲座是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具有连续性的学习过程,在开展好专题讲座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系统化的教育,两种教育方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加深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理论的理解。课堂教学可以以思政课为主要阵地,要求思政课教师整合教学课程内容,将“四个自信”相关理论知识融入思政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中,通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入分析,形成连续的学习过程。通过连续性的学习,加深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三)拓展实践活动,践行“四个自信”。 高职院校不僅重视大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贴近生活实际,形式多种多样,覆盖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对大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四个自信”教育,不仅要加强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还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知行转化的作用。因此,“四个自信”教育既要运用好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又要占领课外实践活动这个领域。利用多种宣传平台做好宣传,借助团委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课外活动开展“四个自信”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丰富性等特点,可以弥补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理论传输的不足,提高大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位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每位大学生的优势和特长。特别是一些社会调查和调研活动,能够使大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查等方式,切实深刻地体验国家的发展变化,增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引导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四个自信”,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知行转化。 (四)建立常态机制,贯彻“四个自信”。 为了确保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的“四个自信”教育取得长期效果,建立和完善“四个自信”教育的常态化机制。第一,要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在高职院校中,形成从上到下的制度体系,通过监督评价确保“四个自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第二,要建立覆盖全员的教育机制。从高职院校整体出发进行“四个自信”教育布局,既要着眼于教育规划大处着眼,又要着手于内容设计小处,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进行教育。让高职院校每位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教师都具备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干,把“四个自信”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四个自信”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把“四个自信”教育和主题班会相融合,实现无死角和全覆盖的教育常态。第三,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四个自信”教育活动。通过在全体教师队伍中强调教育的常讲常新,激励全体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立足教育的实效性,落实“四个自信”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教育的针对性、持久性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石月,黄梨锦,庞汉彬.高职院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教学长效机制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8). [2]刘丽萍.高职院校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方法研究[J].才智,2019(21). [3]张长宝.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研究述评——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例[J].时代教育,2017(13). [4]张晓庆.将“四个自信”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J].社会主义论坛,2017(3). [5]刘波.高职院校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的现状与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