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郑永年教授的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观 |
范文 |
摘要:近年来,新加坡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教授就中国如何提升国际话语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圈和普通大众的广泛关注。郑永年教授认为,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话语权非常微弱,对于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一些话语权。针对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不利条件,郑永年教授提出了加强中国知识体系建设、完善国际话语体系等建议,以及不重复西方的议题联盟等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郑永年;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观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9-0053-03 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的郑永年教授是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他长期在海外工作,但一直关心着祖国的发展。当前,中国正处于国际话语权格局变革重建的新征程上,势必要突破西方强势话语压制,提升本国国际话语权。郑永年教授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视角,对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借鉴。 话语、话语体系和话语权是三个互相联系的有机统一体。话语和话语体系是话语权的基础,为话语权服务。话语权的提高以国家的硬实力为基础,又直接体现为话语体系的完善和话语的成熟。其中,“话语”的概念源自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这是一个关于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多元综合的实践概念,并且随环境变化并反作用于环境。“话语体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既包括话语所承载的内涵,又包括话语的表达形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不断融合,决定了当今时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鲜明的对外性。“话语权”这一概念出自法國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一词。“话语权”是以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要素为基础,通过传播来得到受众的认可和信任,以实现权力的操纵性和合法性。从“话语权”衍生而来的“国际话语权”指的是国际行为体以话语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提出并阐释自身观念,并使其他国际行为体接受、认同并影响其行为选择的能力。 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是否有话语权 近年来,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议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并没有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格局。郑永年教授认为,尽管在“中国模式”方面,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一点话语权,但从总体上看,当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尤其是对发达国家而言还是非常微弱的,与所处的国际经济地位还远远不相称。 (一)对西方的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话语权非常微弱 郑永年教授分别从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外交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在西方国家方面的话语权问题。经济上,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经济地位并不相匹配,一味地通过“埋单”和“开支票”等方式来承担国际责任,并没有可持续性。文化上,这些年来,中国开始提倡和鼓励文化走出去,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的空间。政治上,西方的学界和政界认为中国“权威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和西方国家所秉持的民主发展模式相悖,增加了中国的政治压力。军事上,“修昔底德陷阱”思维正加深着西方对中国的深刻疑虑和不安。外交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外交事务上长期面临西方话语霸权压制。中国努力阐述的“和平崛起”或者“和平发展”话语难以论证中国的“走出去”以及与西方发生的利益冲突。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这也说明我们关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对于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还是有一些话语权的 近年来,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精英已经开始反思西方的“民主发展模式”了,并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产生很大兴趣。但是,很多发达国家则视“中国模式”为一种威胁,担心中国破坏了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有条件的经济交往规则。西方把中国的一些行为描述为“新殖民主义”“和西方竞争外交空间”“搞全球外交”和“权威资本主义”等等。正如郑永年教授研究中所发现的,西方人解释中国有一个特点——以中国没有的东西来解释中国。这些话语忽视当今全球化的大势,忽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但很多陷入西方话语体系多年的发展中国家很容易相信西方的话语,这些错误观点有意歪曲事实,对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郑永年教授认为,中国要脱离西方的话语体系,确立一套能够解释本国国际行为的话语,才能争取到和西方的平等对话权。国际话语必须通过和西方、发展中国家的平等对话才能产生。 二、郑永年教授关于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问题的分析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崛起,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郑永年教授就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独特分析。 (一)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所面临的各种因素 郑永年教授认为,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机遇与挑战并存,既存在有利的因素也存在不利的因素和难点。他认为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有利因素主要是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中国软实力在国际上有巨大的被了解需求,这些都是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有利条件。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不利因素主要在于中国与西方(美国)不一样的市场经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同时,西方各国把中国军事上的崛起也当成一种威胁。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国际社会相信中国的崛起是对这个世界有利的,让世界真正接受中国。要充分把握中国提升国家话语权的各种因素,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攻坚克难,助力中国国际话语权再上新台阶。 (二)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的大外交战略 郑永年教授认为,无论是从中国的外交实际行为还是话语来看,从中共十八大到今天,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他把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战略形象的概括为“两条腿、一个圈”。其中,第一条“腿”是指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先是针对美国提出,进而应用到俄国、印度等其他大国。2017年,中印两国和平结束了洞朗对峙局面,把“新型大国关系”成功地应用到对印度的关系中。第二条“腿”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实现“走出去”的目标,有助于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和承担大国责任,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一个圈”是指中国的周边外交。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以前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西方内部经济困难,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时,中国扛起了推进全球化的大旗,并致力探索解决全球化所带来的财富分配不均和社会分化等问题。 郑永年教授指出,中国在经济崛起的同时,战略崛起也取得不小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中国有理有利有节地应对在东海、南海上的问题,保持了区域的和平稳定,在处理同印度的关系上和平结束对峙局面;在解决朝鲜的“核危机”问题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朝鲜的改革开放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中国的发展战略只有经得住所面临巨大的挑战,才能以更快地速度实现国家的真正崛起。 三、郑永年教授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议 出于“西方优越论”立场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偏见,国际舆论对中国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已迫在眉睫。对此,郑永年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议,有利于我们抓住优势,从多层面、多角度、多种方式来寻求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新突破。 (一)加强中国知识体系建设 鄭永年教授认为,知识体系建设很重要,没有知识体系也会导致中国缺乏自己的国际话语权。郑永年教授指出:“当今世界西方知识体系占主导地位,中国努力借用外在世界的尤其是西方的知识体系来认识自己,解释自己,出现了知识体系的殖民化问题,这必然导致中国失去话语权。因此,努力建设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郑永年教授指出,知识体系是话语权的基础,但只有知识体系不见得就有话语权。话语权是一种和“他者”的沟通能力。即首先是让“他者”了解自己,接着让“他者”对自己信服,最终达到“他者”对自己的自愿接受。知识体系的形成和话语权的建设都要实行开放的政策,开放政策有利于沟通能力的建设。在全球化时代,知识的流通日益重要起来。中国有深厚的人文历史研究传统,但需要向西方学习好的社会科学方法。中国要讲好“中国故事”,让“走出去”更有内容。一种可以产生话语权的知识体系必须建立在中国自己的发展经验上。郑永年教授建议,在工具创造和使用方面,我们应该参与到世界各国现存媒体、研究机构和大学中去,采用一种间接“收购”的办法,通过多种途径来使用现有的平台。 (二)完善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 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巧实力的集中体现,决定其国际话语权的强弱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完善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 郑永年教授认为,推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第一,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话语。首先要界定当今世界上的主流话语是哪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等方面,并认清西方(美国)的强项和弱项。在此基础上,中国要懂得扬长避短。第二,不能夸大和西方的冲突,要强调互补性。第三,中国也可以是“普世”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最优实践,这是目前很多国家都需要的经验,可以被转化成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第四,寻找新的话语源。尽管西方长期以来在环保问题上掌握着国际话语权,但缺乏有效的机制实现这些话语,也没有履行在金钱或技术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郑永年教授建议,中国可以借气候问题和环保经济争取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甚至是部分领导权。第五,做好“国际责任”这篇大文章。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承担应有的责任也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机会。郑永年教授强调,建立国际话语权的过程要把软实力和硬实力区分开来,要把话语权和具体的政策区分开来。 (三)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从历史上看,利人利己的自由主义贸易体系理论的确立使得英国在很长时间里掌控了世界的话语权。之后,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成为世界领导者。同时,美国重组世界经济体系,大力推行西方价值观,确立了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国际话语权核心。正如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郑永年教授看来,在这些传统话语领域内,中国很难与西方(美国)竞争,中国要在其他方面有所突破。 对于建设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郑永年教授给出了六条独到的建议:第一,不重复西方的议题联盟。中国应该吸取西方为推行其软实力而建立民主同盟的失败教训。中国在考虑国际话语能力建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表明所针对的目标群体,并且中国的话语必须是结合中国自身经验,在和外界互动中产生被国际社会认同的价值观,这样才能被不同文化自愿接受。第二,加强中国模式的研究。郑永年教授认为,要增进中国话语的渗透力和传播力,中国首先要回答好“中国自己的软实力是什么”这个问题。要建立起自己的一个对世界有贡献的思想和价值体系。第三,从文化到政治。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应该先始于文化话语能力,进而推广到政治话语权和其它方面。第四,孔子学院的转型。中国可以考虑把孔子学院从侧重语言学习的“大众教育”转型为侧重于对中国的深入学术研究的“精英教育”。第五,强调和西方的互补而非不同。第六,社会参与。要激活国内的话语倡议能力,让更多国内外学者争论中国自己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构建国家话语权的过程中,以社会为主体,政府与社会要配合,要确保在国内首先达成共识。 四、结语 国际话语权之争本质上就是各主权国家之间利益的博弈。凭借强势有利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优越条件,经西方国家苦心策划,构建起了强势的霸权话语和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是国际社会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理应有一份相应的国际话语权。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机遇与挑战并存,郑永年教授对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建设的深入研究,对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国际话语权,以及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和赢得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永年.中国的知识重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8. [2]郑永年.中国的文明复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8. [3](德)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5]杨鲜兰.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难点与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2). [6]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5. [7]郑永年.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J].中国与世界观察,2011(23). [8]郑永年.确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国家话语权[J].公共外交通讯,2010(1). [9]洪向华.打造具有自身特质的话语体系[N].解放军报,2016-08-22. [10]韩庆祥,陈远.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要义[EB/OL].[2017-05-16].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516/c40531-29277537.html. 作者简介:章晴(1990—),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单位为信阳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 (责任编辑:王宝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