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三重维度
范文

    杨岚 郑雪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强国这一极具战略性的重要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的 发展理念和文化自信的价值理念。透视其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理念,可以从民族文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 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等三个维度梳理,理解其战略思想的理论创新意义,解决我国文化建设的难题。具体 可以依托文化的源泉,重新思考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以文艺创作为切入口,分析创作自由与人民 性、政治立场之间的关系;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光荣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有效处理好文化创新发展与转化的关系。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2-0032-03

一、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理念

习近平从文化视角讨论了文化与人民、与时代、传统 性与现代性的内在关联,深入阐释了文化强国战略的核 心主题,有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 及发展路径。

(一)以人民为中心

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主 张,强化人民的重要性,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要为中国人 民谋幸福。作为文化从业者,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扎根 于中华文化土壤,才能够真正了解人民对于文化的需要, 才能创作出大量的贴合人们生活实际的文化作品。因此, 相关的文化从业者,必须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則,有 效传达百姓心声,讲好人民的奋斗故事,反映人民的现实 生活,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绘制美丽的蓝图。

人民既是文化艺术作品的观众,同样也是文化艺术 作品创作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基 本规律,强调在进行文艺创作的时候,要深入人民群众、 扎根到人民生活中去,这是艺术创作最根本的办法。这 体现了人民的生产创造了文化艺术,艺术作品深刻反映 人民的生活原貌与文化需求。在新的时代如何构建文化

艺术作品的人民性,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是当前 文艺工作者进行创造的根本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文艺要立足人民生活,体现百姓心声,从而更好地反映人 民生活百态、为社会主义服务。这表明习近平总书记从 文艺的两个方向角度,强调了人民是文化创作的主体,也 是文艺创作的深厚根基。

(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直接阐明了文化发展的时 代问题,以高度概括的话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事业的蓬 勃发展提供了道路指南。同时,习近平从理论的层面,为 新时代文化的发展实践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例如如何 有效权衡文化与市场的关系、文化创作要奠定何种基调、 文化创造的内容和形式等问题。在这些用理论解决实践 中的难题基础上,习近平对文化范式提出了进一步创造 的要求,逐步完善并形成了新时代特色文化理论话语体 系以及文化强国战略。

(三)文化自信的价值理念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只有时刻保持文化自 信,确保社会文化的繁荣昌盛,才能有效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可见,习近平深刻意识到和把握住了文化自 信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因而指出要通过文化自信来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国各个民族要不畏艰难、勇 往直前,一起努力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要实现 这一目标需要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不仅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的进 步,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的复兴。中华民族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必须依托于强大的文化认 同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十九大报告中,文化自信被 列为重大的战略任务,它根植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 要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不断地增强文化自信, 并立足于新时代的文化创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潜在力量。

二、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三个维度

(一)民族文化维度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竞争力的衡量标 杆,能够有效推动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对于中华民族 而言,民族文化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在 十九大上,党中央作出了重要指示,必须要在尊重文化基 本规律的前提下,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 承发展与升华。

2014 年 10 月 15 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 艺工作座谈会表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 神命脉,对于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的文化作用和文化地 位做出了明确的阐述,进一步强调新时代的文化内涵与 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在 2018 年 8 月全国宣 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 民族的根和魂,其中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价值观念、人文 精神、道德伦理,不仅是中国国人思想的重要依托和实质 内核,同时对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人类问题有极大参 考价值。从侧面上说明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我们的 国家繁荣发展,更能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在中 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文化被认为是一个民族 的精神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 强盛起来离不开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并且文化自信应 渗透到中华民族崛起的整个过程。

    

习近平通过文化基因这一概念深刻阐述了中华传统 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历史地位。他强调中华民族所传 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它早已潜 移默化地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之中,对中国人民 的生存态度、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总之,习近平总书 记高度总结与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并 在新时代语境里对其文化价值又进行了深度挖掘与拓展。

(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维度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勇于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之路,筑牢各民族团结一致、奋力前进的思想基

础,这是保证文化强国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郑重提出,马克思主义是党的重要参考及精神旗 帜,是确保我党未来发展、立党立国的重要保障。中国共 产党始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 位,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披荆斩棘,克服重重障碍,带领 人们走上幸福小康的道路。习近平的新时代文化强国战 略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延伸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文化建设的 根本指导思想。尽管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一百多年前,但 是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国际社会大调整、大变革之 后,至今仍能指导我国走向富国强民的道路。党的十八 大后,习近平根据中国国情,一直以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并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 行有效探索,以推动民族复兴。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景与 命运。习近平指出,党和国家工作的核心归宿是有效保 证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这与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主张 不谋而合,优秀、有深度的文化作品,不仅要体现它的经 济价值,更要体现人民性。

(三)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维度

历史实践证明,闭门造车、闭关锁国都不能实现经济 和文化建设的起飞,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文化向心力和竞 争力,就必须要放开眼界,从而构建文化强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种包 容性体现在既要汲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还兼收 并蓄,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习近平一再强调, 要从国外优秀文化中吸取力量和源泉,引进先进理念和 技术来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中国与世界是命运共同体, 要将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对外交流结合起来,在不 同的文明视野中吸收长处、增长智慧、汲取力量,以此来 增强中华文明的竞争力和活力。同时,应在充分汲取国 外文化的基础之上,实现中国与全世界各国的协同发展。 要实现文化强国,不仅要弘扬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要 求同存异相互借鉴,习近平总书记着力践行这些理念,与 世界各国友好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努力,有 力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文化的气度与胸怀。

我国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就是为了让中华优 秀文化兼收并蓄、激发伟大的创造再走出去,逐步提高我 国的文化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从而实现文化强国的战 略目标。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 新兴媒体作用。一个国家的强盛表现在于国际话语权的 提高,以及掌握国际化的话语体系。尤其是在当今全球

化加速的时代,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逐渐密切,拥有国 际话语权就能够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竞争力和文化软实 力。我国应当高度重视并灵活运用互联网新兴媒体在国 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让世界了解到中国特色文化 的巨大魅力。习近平还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创新,打造 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优秀文化作品,传递中国 的核心价值理念与中华文化精神,让世界共享中国的文 化发展成果。我们不仅需要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真正发展 的原貌,更要让世界认识到能够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 献的中国。

三、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理论创新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新时 代发展道路,放眼世界,鼓励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作用,对我国文化 强国战略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以创新性的理论范式和 视角梳理文化强国战略的维度,解决了困扰我国长久以 来的文化建设难题。

(一)依托文化的源泉,重新思考意识形态和传统文 化的内在联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充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并使之 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内在契合。同时,在国务院颁 布的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 出,要深挖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灵魂,特别是要对中华文化 的形成历史、历史渊源、发展走向、未来态势,明确优秀传 统文化继承应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汲取养分。这些理论 将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内在融 合,同时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血液,丰富了文化 内涵。因此,历史经验向我们展现了要想更好地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就必须要认 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指导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保持用马 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思想。

(二)以文艺创作为切入口,分析文艺创作自由与人 民性、政治立场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的文化艺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 作导向,保持人民性。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文艺事业是体现党和人民发展、社会进步风貌的重要方 面,这体现出文艺事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人民是文化 事业创作的根本主体。同时,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各级党

委要注重从文化强国的高度来培育文化自信。我们要从 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角度出发,贯彻落实好 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严格杜绝一切不利于精神文明发展 的文艺作品。那么如何保持文化建设的自由创新,以及 与党的指导方向相一致?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 此,习近平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一方面注重对于文艺建 设的引导所用,另外一方面要立足于实际,充分营造学术 民主化的和谐氛围,有效保证创作者的创作空间与自由 度,为文艺工作者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创作环境。

(三)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有效处 理好文化创新发展与转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 略思想的一个方面,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 基础上保留中华优秀传统的精华。没有继承和发扬优秀 传统文化,就无法有效促进文艺创作。习总书记提出的 创新性指导方针,为我们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与发展的创新性之间的关系开辟了道路,需要不断打磨 创新理念,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上注入新鲜 的血液,使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从而提高我国文化的软 实力。

参考文献:

[1] 吴爱邦 .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论析——以党的十九大报 告为中心 [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2).

[2] 王文慧 . 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三个维度及其理论创新性

[J]. 理论学刊 ,2017(4).

[3] 王资博 .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J]. 中华文化论坛 , 2016(11).

[4] 门献敏 , 武治国 . 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的四个维度 [J]. 理论学刊 ,2018(2).

作者简介:杨岚(1977—),女,汉族,吉林辽源人,沈阳师 范大学在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执政党 建设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郑雪(1984—),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单位为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德育思想。

(責任编辑:董惠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