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思考 |
范文 | 陈永清 陈小华 张圣华 宋振宇 林叶
摘要: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人们的冲击前所未有。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把防控疫情过程中的感 人事迹与典型经验转化成“活教材”,作为一项生动的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内容渗透到育人的全过程,突出政治引 领,优化教育内容;落实立德树人,强化“三全”体系;讲好战“疫”故事,找准思政着力点;把握时代脉搏,创新 教育方式;营造化人环境,提升学生体验;完善应急机制,增强危机意识。 关键词:问卷调查;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6-0087-04 一、调查背景 2020 年初,一场全民防控新冠肺炎的总体战和阻击 战在神州大地打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 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同心协力、英勇拼搏,将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行到底,疫情的有效应对和 积极防控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强大生命力。后疫情时代,把防控疫情过程中的感人事 迹与典型经验转化“活教材”,作为一项生动的思政课和 课程思政内容渗透到育人的全过程,化危为机,因事而 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1]1,切 实抓好立德树人教育,赋予“三全育人”①时代的广度与 厚度,是打赢这场人民战争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 思考的课题。我们拟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在经历一个多月 的疫情防控斗争之后的关注度、思想政治教育认可度、思 政教育的意义认识等选项调查,为后疫情时代高校更好 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提供帮助。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微信小程序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我 们在福建省内的福州、福清、莆田、泉州、厦门选取 5 所学校(一类校 2 所,二类校 2 所,3 类校 1 所)的 2016 届、2017 届、2018 届、2019 届的各 1 个班 级(共 20 个班级),委托已毕业班级原班主任,通过班级微信群发 送给目前在读的专科、本科层次大学生,让他们通过微信 群转发给在读的大学同学群,并请求大学同学转发给原 来高中微信群,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扩大参与人群的数量 和圈层,以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本次调 查自 2020 年 3 月 1 日 9 时始至 2020 年 3 月 4 日 24 ?时止,共有 ?7364 人参与调查,其中男生 3532 人,女生 ?3832人。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一个多月后,大学生对疫情的关注、對疫情期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认 可度、思政教育的意义认识等,基本上能从调查中窥视当 前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理念状态,为高校进一步用好战 “疫”故事,因势利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实效性, 优化教育思路提供帮助 [1]2。 三、调查结果 (一)对疫情的关注 受访大学生对此次疫情“非常关注,对每个新闻都 不放过”占 22.71%,“比较关注,每天浏览疫情动态” 占 45.27%,对疫情关注度表 现“平常心,已适应”占 31.69%,仅 2 人表示“不关心,与已无关”(图 2)。调查 显示,学生对疫情比较关注和平常心(76.96%)已成目 前代大学生普遍心态,关注度已从“疫”初的高占比逐 渐回落,也较我们 2 月 23 日初次做调查时有明显下降; 表示完全不关心的只是极个别(2 人),毕竟在此次全民 动员、人人参与、群防群控、众志成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能表现出与己无关从而置身度外的独立心态的只能 是极个别的。 (二)对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可度 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对各高校在疫情防控开始至 调查期间开展的相关工作,认可度并不高。认可度最高 的“在线教学”也仅达到 55.71%,一半以上受访者都认 为效果比较好的还有“个人卫生指导”(51.91%)和“防 控措施宣传”(50.45%)50% 两个选项;在学校开展的 “思想引领教育”和“心理疏导”两项教育中,分别只有 41.22% 和 47.10% 的受访学生认为达到效果;面对大三(大专)和大四(本科)2020 届毕业生受访者的毕业 生“就业指导”工作调查,受访者认为“效果”好的仅占 32.86%,而认为“效果不太好”和“没有效果”的分别占 比 20.57% 和 13.99%,整体认可度和满意度偏低(图 2)。 (三)中国战“疫”故事对思政教育的意义认识 调查显示,在问卷设定的“讲好中国战‘疫故事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 8 个方面,大部分受访 学生认为具非常或较大的教育意义,其中认为对爱国主 义具有教育意义的高达 91.30%(“非常有意义”36.62%、 比较有意义 54.68%),可以认为目前在受访大学生中的 爱国热情非常高涨;认为具有非常或较大教育意义的前 四个选项分别是党的领导(84.20%)制度自信(81.68%)、 爱国主义(91.30%)、科技强国(88.58%),受到 4/5 以上 的受访大学生认可;另外认为具有非常或较大教育意义 的文化自信(79.23%)、理想信念(70.82%)二个选项也 达到七成以上;认为对责任担当、法治观念两个选项有教 育意义的也分别占 53.66% 和 69.51%。另外值得一提的 是,认为对党的领导、制度自信、爱国主义、科技强国教育 没有意义的都在“1%”以下。8 个选项中,认为“不太 有意义”和“没有意义”的除“法治观念”教育(23.53%)外, 其余都在 15% 以下。整体而言,认为此次战“疫”故事 对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图 3)。 四、调查结果讨论 (一)整体心理状态有明显的好转 受访大学生已从“疫”初的恐慌、担忧和无助中走 出来,愤怒、焦虑情绪正在慢慢消退,心理显得越来越平 衡、自信,整体心理状态有明显的好转。这可能与随着网 络正能量的大量涌现、疫情逐日向好,教育部、各高校及 时采取形式多样的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状态、纾解心理压 力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关。但各高校思政工作者仍应认真 思考疫情事件预后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对重大疫 情问题的思考和及时从疫情心理阴影中走出。 (二)心理危机干预和疫情应对心理援助的效果不理想 疫情防控期间,各高校均已按党中央和教育部要求, 采用 QQ、微博、微信公众号、在线课堂等新媒体采用“思 政微课堂”“网上主题班会”“云支部活动”等活动,对 广大师生进行思想引领,特别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 内容的思想引导。同时,各高校也已多形式多渠道开展 针对师生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和疫情应对心理援 助工作。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教育、辅导效果还不理想。 这也许与现在学生信息来源丰富,学校的思想引导、心理 疏导仅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众多渠道之一。 (三)对就业显得有些迷茫 面对毕业生受访者的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是 此次受访学生认可度最低的一项,这应该与新冠肺炎疫 情发生以来,各企业在复工、生产过程受疫情影响仍然 存在,特别是调查期间,大部分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还 没有复工;受疫情蔓延影响,世界经济也呈现未知数。所 以 2020 届毕业生对就业显得有些迷茫,对学校开展的各 类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认为实际帮助不大。相信 随着疫情的逐渐向好、企业全面复工、国务院、人社部开 展诸如增大研究生招生、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招聘服务、 强化困难帮扶等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和措施进一步落 实,广大毕业生也能适时调解心理预期,缓解就业障碍, 阳光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挑战。 (四)“在线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已严格落实教育系统“停课不 停教不停学”要求,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在线教学”“云 课堂”等有序开展教学、科研、德育等各项工作,以期达 到不因疫情而阻隔师生的交流,不因疫情而耽误知识的 传递。但毕竟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教师的督促、同学的互 动,在学生氛围上与课堂教育仍有较大差异;而且实训、 实践操作上难以开展,只能是知识的灌输,对一些实践操 作要求高的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部分教师在线 教学能力不高,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等原因,造成“在线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在预料之中。 (五)战“疫”故事对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从调查可知,大部分当代大学生认为此次战“疫” 故事对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特别是对高校 今后挖掘梳理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英雄 人物和感人事迹,通过推送多措并举的教育方式,向学生 深刻讲述全国一盘棋,相守互助的中国精神,“快速反应、 分秒必争”的中国速度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 国力量等战“疫”故事,开展提高对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认识,提高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和讲科学、爱学习、提高 科学素养,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责任担当、法 治意识、教育意识以及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都具有非常 积极的指导意义 [2]。 五、工作创新 在疫情防控形勢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 要成果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立足教书育人角 色定位,以疫情为契机,立足教书育人角色定位,创新教 育理念,上好这次实践中的思想引领大课,要以全新的教 育途径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一)突出政治引领,优化教育内容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通过系统性全局性回顾和总结战 “疫”的全过程,通过讲述全国各族人民在此次战“疫” 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展现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战斗力和创造力,厚植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增强爱国 热情和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 [3],通过此次战疫科学协调、 精准施治,快速研发检测试剂、疫苗和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等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励大学生求知向 上的学习动力和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理想;通过学习搞 疫感人事迹、战设典型人物,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引导与鞭策相结合, 引领大学生认识在中国有效应对如此重大公共卫生灾难 面前显示出的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和坚 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党 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高效应对疫情的 显著优势;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的 为民之心和有序保障复工复产的为民之生以及在全球战 “疫”中的大国情怀、大国担当。深刻认识到中国制度优 势的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可邀请本校参与战 “疫”志愿活动的师生、校友,或者支援武汉的警察、医护 人员,讲述亲身经历,提高教育效果。 (二)落实立德树人,强化“三全”体系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政治教 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关键要突出其时代性与感召力”要求 [5],树立“三全”育人意识,落实立德树人职责,树立 人师世范形象,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 自律严、人格正”。充分发挥人生导师作用,主动参与学 校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和学生交流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 健康指导工作,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每日适时关心学生的 身心健康和学业进展,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 答疑解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通过线上交流 思想,线下体会感悟强化思想引领,推动责任担当,丰富 家国认知;积极创作和转发宣传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 有情怀的优秀网络作品,并积极发动党团干部、学生骨干 的积极性,旗帜鲜明的传播此次战疫过程中正面声音,提 正正向能量。让无缝衔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拓宽 育人思路,创新育人手段,通过生动的案例传播、文化品 牌建设正能量,树正气,把这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渗透到育人的全过程,赋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时代的 广度与厚度。 (三)讲好战“疫”故事,找准思政着力点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化此次危机为思政引领的契机, 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寻找战“疫”故事中的思 政着力点,引导广大学生深刻理解此次疫情阻击战中: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核心坚强领导的核心主导作 用,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疫情防控和 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从而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 统一领导;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党的领导、集 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增进他们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6];结合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人生 价值观和发展观,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此次疫情 防控中的感人事迹有机结合,提升文化自信;全国上下共 克时艰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爱国主义之歌,青年学子要始 终把个人的学习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让爱 国主义精神在心中落地生根;引导青年学子努力学习科 学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做科技创新的生力 军、主力军;防控中体现的法纪意识与文明素养,教育引 导青年学生尊法守法、提升文明素质,树立法治信仰,做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践行者;全球化背景 下,人类社会不仅是经济命运共同体,还是安全命运共同 体、健康命运共同体 [7],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成 为传播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 (四)把握时代脉搏,创新教育方式 青年人是最具活力的时代新人,90 后 00 后大学 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他们对新媒体的运用和喜好 有着特殊的感情和亲近感,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 一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了解新媒体、研究新媒体、利 用新媒体,探索运用网络化沉浸式教育方式,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抖音、慕课等新媒体技术,多措并举用好 网络阵地,开办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空中课堂、微课等教育 方式,以适应青年学生行为方式、认知特点、价值取向和 思想观念的变化,多形式、多渠道用此次战“疫”中发生 的党的人民至上理念、医生的医者仁心、党员的使命和 普通百姓的国家为重等感人事迹,帮助青年学生积极应 对网络负能量的影响,不信谣、不传谣、不附和、不掺和, 懂得“向善”、感恩,爱党、爱国、爱家,爱校,有底线、有原 则。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感悟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文化、理论自信的魅力,在国家危 难时拼搏奉献、勇挑重担,燃发爱国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 决心。 (五)营造化人环境,提升学生体验 校园文化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 要载体 [8]。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根据此次战“疫”中展现 出来的我国制度的优势、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担当和优秀 传统文化等精神力量和涌现的典型案例感人事迹,塑造 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校园可视文化,组织与中国战 疫故事有机结合的学生社团活动、宣传栏、讲座、仪式化 教育、实践活动等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抗疫先进事迹 报告会、抗击疫情文藝演出等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网 站、公众号平台等开辟感人事迹、心理疏导、在线解惑等 栏目,定期不定期推送与学校文化、育人目标相吻合的文 章、视频,从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等层面强化以文化人、 以“疫”育人的氛围,把“四个自信”内容融入到鲜活 的抗“疫”思政实践大课中,提升学生校园内育人环境 的体验,从而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 的 [9]。 (六)完善应急机制,提升危机意识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适时引导学生多层次思考和分析 公共卫生问题,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危难中利己利他 的取舍、个人对社会责任的逃避或承担等问题,以此次疫 情防控为契机,居安思危,树立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 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安全事件的难题危机意 识和责任担当;根据专业特点统筹设计与公共安全事件、 公共卫生、网络安全有关的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预 警预案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和经常性的演练,的课程教 材,提升学生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网络行为的自我防护 意识和能力;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通道和网络平台,在公 共危机发生时,能迅速激发危机响应环节,按照危机应急 处理流程,迅速、有效的阻止或延缓危机的损害 [10]。要 继承和发扬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斗争精神, 协调好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积极化解各自领域的 社会矛盾,牢牢把握防范化解疫情主动权,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能力。 六、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要通过战“疫”这本 活教材,善于在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寻找合适 的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化危为机,明晰自信意识培养机 理,明确自信意识培育路径,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动态更新教育内容,因势利导 地确保教育内容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时代性,努力创新 育人理念、创新育人途径,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立德树 人的基本职责和根本价值追求,将青年学生培养造就成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1],为 国家为民族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的时代新 人。 注 ? 释: ①“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 李涵诗 .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研究 [J]. 高校后勤研究 ,2018(4). [2] 焦艳芳 . 国家法治现代化与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 [J]. 人民 论坛 ,2014(14). [3] 于潜驰 , 金炳镐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纪念辛 亥革命 100 周年民族理论系列论文之七 [J]. 黑龙江民族丛 刊 ,2011(6). [4] 齐卫平 . 人民政协党的建设与领导制度建构——学习《关 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J]. 上 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5). [5]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革命文化:中 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 [J]. 红旗文稿 ,2016(17). [6] 崔洁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研究综述 [J]. 理论与 现代化 ,2017(6). [7] 陈鑫 . 习近平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思想研究述评 [J]. 贵州省 党校学报 ,2018(1). [8] 刘薇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研究综 述 [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5). [9] 胡旭华 , 冯夏根 . 论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生成渊源 [J]. 湖 北社会科学 ,2018(8). [10] 徐少兵 .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J]. 山东青 年 ,2017(8). [11] 石中英 .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 [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8(6). 作者简介:陈永清(1967—),男,汉族,福建福州市人,副 研究员,单位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从事 学生管理、人事管理和创新创业研究工作。 陈小华(1981—),女,汉族,福建宁德市人,福 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 主义理论。 张圣华(1963—),男,汉族,福建福州市人,福 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律、 人事管理。 宋振宇(1985—)男,汉族,福建莆田市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问为党建、 学生管理。 林叶(1983—)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建农 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 工。 (责任编辑:御夫)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