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五脏相关论肾病
范文

    余文丽 魏丹霞 吴佳丽 赵茜 戴莉雯 毕秋颖

    摘要: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五脏内部,五脏之间皆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中医肾病,虽病位在肾,但与五脏关系密切。根据五脏相关理论,从病在肾而不止于肾,对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提出从五脏论治肾病,旨在为提高肾病的治疗效果作为参考。

    关键词:中医肾病;五脏相关;病因病机;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編号:1007-2349(2020)11-0013-04

    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疾病,现代肾脏病学发展至今,仍有诸多难点尚未攻克。中医学历经千年发展,于肾病治疗方面展现了独有的优势,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邓铁涛教授于中医五行之上提出了五脏相关理论,明确阐释了人的整体性以及病因的相关性。基于这一理论,肾病虽病位在肾,然其余四脏亦可致肾病的发生或发展。因此,中医肾病治疗时,不单单是肾病治肾,应从完整的“人”去考虑,充分把握五脏之间的关系,紧抓疾病之本,以期能够实现治疗肾病,改善肾功能的目的。笔者将基于五脏相关理论揭开肾与肺脾心肝四脏的联系,重在对脏腑生理及病因病机进行论述。

    1?五脏相关理论

    五脏相关理论由邓铁涛教授提出,邓老通过对中医五行的起源和历史沿革进行探讨和分析,发现五行学说是早期先哲们用来认识自然界与人体关系的媒介,随着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以及脏腑学说的盛行,传统的五脏配五行的单一固定配属有着很明显的局限[1]。因为五行之中复有五行,另外五脏之气相互渗透影响,不能明显区分,于是一个能够全面反映脏腑功能及脏腑关系的理论诞生了。邓老称五脏相关理论是破而后立,是对五行学说的包容和取代,其理论克服了五行学说的配属单一性,结合气血、阴阳、经络等理论,对整个大的人体系统的功能和联系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反映,对病因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生理上,各脏腑之间存在交叉、横向和纵向的多重联系,功能上又互相制约与促进,协调机体的正常活动;病理上,五脏系统之间又互相影响[2]。基于五脏相关理论,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除肾以外的其余四大脏腑系统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笔者现以五脏相关理论为指导,对肾病的发生发展的脏腑生理病理联系作阐述。

    2?中医对肾病的认识

    中医学根源于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万物生于水”,水一直是被认为是生命的来源,《类经·阴阳类》曰:“物之初生,其形皆水,由精以化气,由气以化神,是水为万化之源”[3]。《内经》 以五脏为核心,肾在五脏之中属水脏[4]。《冯氏锦囊秘录·诸病求源论》曰:“人之有生,初生两肾,渐及脏腑,五脏内备,各得其职[5]。”是以认为水为万物之源,肾为人之始生[6]。由此可见肾与其余四脏关系尤为密切,在生理功能方面息息相关,在病理转归方面相互影响。肾病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和结构损伤的一类疾病。其具体表现为肾脏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主血等功能的衰退以及肾精、肾血等生理产物的耗损[7],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基于五脏相关理论,中医肾病病位在肾,往往与五脏相关联[8],五脏之气可以相生、相克、相儒、相乘,一脏之气偏盛或偏衰,都将直接影响其余脏腑的生理功能[9]。张启明等[10]选择从宋代到近代156位中医名家的医案,发现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除与肾脏本身有关,与其余四脏关系也颇为密切,治疗时也多有从五脏安肾的间接治疗。因此,临床在处理肾病时,从五脏相关去认识,往往更能抓住疾病的本质。

    3?从肺论治

    3.1?肺肾相关的理论基础?肺主皮毛,皮毛生肾,肺于五行之中属金,而肾属水,二者为母子之脏,相互滋化,相互制约[11]。肺肾于生理功能上升降相因、阴阳互济、吐纳相合,物质上相互转化,共同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12]。《灵枢·本输》曰:“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13]。”提示通过经络联系,肺病可循太阴之脉入里传给少阴,又肺卫为一身之藩篱,易受外邪侵袭,故外邪常循经脉入肾而发病[14],而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上下遥相呼应,因此邪毒亦可从阳明经侵犯少阴肾经[15]。

    3.2?从肺治肾?根据经络循行可知,肺肾二脏之间经络相互通联,故往往很多肾病是由肺病循经深入。这也解释了为何临床中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患者多有呼吸道感染病史[16]。寒热伤人,肺先受之,或由口鼻而入,或由皮毛而客,犯肺而为病[17]。肺失肃降则上源之水不下膀胱而上溢为肿,肺不宣发则精微不布而下漏出现蛋白尿[18]。外来邪气久羁膀胱不解,肾络受损,则血溢水道而尿血,肾失封藏或迫精妄行,则蛋白尿进一步加重[19]。可见肺卫受邪,不能宣发肃降,与肾病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是以《身经通考》云:“肾病必先求之于肺。”故虽病在肾脏之中,临证时可从肺治肾。正如张介宾云:“治肾者必治肺。”

    肺病水肿多为风水,在水液代谢障碍治疗方面,素有“开鬼门”之说,即宣肺发汗,使汗液从皮毛汗孔而出,既可散邪,也可固表[20]。朱丹溪提出“提壶揭盖”之法,意在通过升宣之法通利小便,正如《医学源流论》云“开上源以利下流[21]。”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后世医家在对肾病的认识上,逐步形成了许多从肺论治的方法,认为金行清化,水自流长。吕勇等[22]认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急性发作期需清宣肺卫、疏风解毒,此期的水肿初起需注重疏风宣肺以利水;疾病缓解期应培土生金、补肺益肾,减少尿蛋白的排出,防肾病反复,同时滋肺阴以养肾阴可消减激素类药所致的“药毒”;稳定期主要以防止肾病复发为目标,通过补肺脾来充养肾精为主。闫敏[23]认为临床上针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上,从肺论治尤为重要,通过固护肺卫,使藩篱固,邪气不可犯,从而达到减少蛋白尿的目的。

    综上,肾病治肺,肺金肃,则肾水行,正所谓金行清化,水自流长。通过固护肺卫之气,控制感染,不仅可使风水得消,蛋白尿减少,而且病情反跳加重的现象也可明显减少。

    4?从脾论治

    4.1?脾肾相关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24],最早论述了脾肾二脏之间的关系。后张仲景在对少阴病和太阴病的论述过程中,发现脾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临证时通过温补中土能达到治水的效果,提出了温脾治肾之法,为后世肾病治脾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5]。明代著名医家李中梓将各家学说与临床实践结果相结合后,明确提出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26]。《傅青主女科·妊娠》曰:“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27]。至此,脾为后天,肾为先天,脾肾二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基本确立。“肾如薪火,脾如鼎釜。”脾得肾阳之温煦,则健运如常,升降有序;肾气能否充足,取决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为肾病从脾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4.2?从脾治肾?《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脾过湿,则肾水壅于内而不流;脾过燥,则肾水干涸而不润”[28]。脾肾两脏在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损害。肾开阖失司,脾不健运,水液不徇常道,水湿潴留于内,导致浮肿尿少。作为水谷精微转输的枢纽,脾虚则中枢功能失常,不能升清降浊;而作为封藏之本,肾虚则精关大开,失于固摄,精微泄漏,随即导致水肿、蛋白尿、血尿。临床上慢性肾病患者脾腎多已久亏,正不胜邪,更易感邪损伤机体正气,继而导致脾肾功能紊乱,壅滞三焦,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进一步加重[29]。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中土脾胃的运化失司是肾病发生发展十分重要的因素,故历来医家在治疗肾病的同时都强调对中土脾胃的调理。《金匮要略》中论肾着为身体困重,腰部寒冷,似坐于水中,口不渴但无尿少者,取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以达补土以制水,散寒以渗湿之效,方中四药合用共奏温脾土健脾气以利湿之功,则腰部不适的症状自愈[30]。盛氏[31]化李东垣升阳益胃汤与董宿封髓丹于固元汤之中,使脾健能升清降浊,补中土伏火以制水,是从脾治肾的治疗方法的重要体现。

    综上,肾病从脾论治,通过对中土脾胃的调理,以达到补后天以资先天的作用,使水谷精微徇其常道,中焦气机转运通畅,减少水肿、蛋白尿等症状。

    5?从心论治

    5.1?心肾相关的理论基础?心位于膈上,属离火;肾居于下焦,属坎水。心火不独亢于上,下济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不独沉于下,上奉心阳,使心火不亢,心肾水火共济,坎离交泰,中医学将此概括为心肾相交。心肾相交理论发端于《周易》,肇启自五行,源出于《内经》,确立在《千金》。《备急千金要方》有云:“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明确提出了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观点。对于心肾相交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功能上互用互制,物质上互生互化,即心肾阴阳之间的互济相制,心血与肾精之间的同源互化[32]。

    5.2?从心治肾?坎离二卦在交错变化中,如果演变为离卦在上,而坎卦在下,水火背道相驰,天地之气不相通,万物不生。就人体而言,如若心之离火炎于上而不下交于肾之坎水,则肾水独寒,肾之坎水滞留于下而不能上济于心之离火,则心火独亢,这种现象中医学称之为心肾不交。心肾二经同属少阴,二脏经气相通,若心阳不足,必然致经络传导不利,不能下济肾水,而致心病及肾;久病及肾,最终导致肾精肾阳亏虚,不能上奉于心,加重心病的症状;心病及肾,常肾心同病。肾衰竭晚期患者常伴发心脏损害,临床以心力衰竭、心包炎、心律失常等为常见[33]。正如《奇效良方》云:“水之始起也,未尝不自心肾而作”。

    临床实践中,慢性肾衰并发心脏损害,从心论治效果较好,该病主要病因是肾病日久,心失其主[34]。《慎斋遗书》有云:“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故针对慢性肾衰并发心脏损害的治疗既要从本治肾,又要从标治心。因此在临证时,黄连阿胶汤或交泰丸可用来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肾病,使水火相济;证属心肾气阴不足时,方用生脉散加味,以益气养阴;形寒肢冷的心肾阳不足的肾病,通常以四逆汤加减以补心肾之阳;若是心肾阴虚精亏导致的肾病,则可予左归丸以滋阴填精;心肾气血亏虚者,以炙甘草汤加味,达到益气通阳、滋阴复脉之效[35]。

    综上,对于慢性肾病并发心脏损害的治疗,应从五脏相关理论出发,从心论治,使坎离交泰,以达到济危缓急的效果,为临证治疗肾病提供了另一个可行的思路。

    6?从肝论治

    6.1?肝肾相关的理论基础?肝为乙木,肾为癸水。《石室秘录》有云:“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肾为母,肝为子,母实则子壮;肝属木,肾属水,水涵则木荣[36]。肝主疏泄而藏血,肝体内所藏之血需要肾精的滋养,才能调畅全身气机;肝血充足又可化生为肾中之精,肾精的充盛又是肾主水、藏精功能的保证。《内经》中有:“肾主骨髓,髓生肝”的论述,说明了肝肾之间乙癸同源、精血互滋的关系。

    6.2?从肝治肾?肝肾同属下焦,悉具相火,不仅功用上同源同化,病理关系亦互为影响。《备急千金方》中有云:“冬肾水旺,其脉沉濡而滑日平。……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肾,子之乘母,为实邪。”道出了肝病及肾的理论。七情不畅,肝气不疏,肝气横逆而克脾土,导致脾的升降功能失常,精微物质下注而成蛋白尿[37]。风为木气,入于少阴则发为血尿。肝气太旺,疏泄太过,使得肾失封藏,精微物质不能内固,随小便而出,蛋白尿进一步加重。气机不畅,肝疏泄不及,气不能行水,水湿内滞,则水肿更甚,还可导致中焦失于运化,水谷不能化生为精微物质,蛋白质生成减少,低蛋白血症进一步加重[38]。因此,中医在肾病治疗时强调肝肾同治,正如《内外伤辨惑论》中提到:“肾主骨,为寒;肝主筋,为风。自古肾肝之病同一治,以其递相维持也”。

    肾病治肝,自古有之。《读医随笔》中提出:“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因此,在治疗各种慢性肾病时合理运用调肝之法,往往会取得很好的疗效。陆老[39]认为老年性高血压并肾损害的治疗应以平调肝肾阴阳为大法,取方“桑芪首乌汤”以达到滋水涵木,平调肝肾之功。王小燕[40]在延缓肾病病情方面,以疏肝泄热、疏肝解郁、疏肝利水三法,取效甚好;针对肾病合并有咽部疾患者,可用四逆散合升降散加味,治以疏肝泄热,使温热毒邪从肝经而出,防止邪气深入于肾。罗仁[41]在总结了临床经验以后分别从疏肝气,解毒,活血祛瘀,清肺利水,补土,养肝,平肝等七个方面进行肝肾同治,以达到肾病治肝达到效果。

    综上,临证用药应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临证时要明确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肾病从肝论治,对于一些疑难复杂肾病的治疗,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7?小结

    《内经》有云:“治病必求于本”,在诊治疾病的时候,应该正确认识了疾病的致病因素,把握发病机理。通过对五脏相关性的理解,从五脏论治肾病,往往可取得良效,而这也正是五脏相关理论在临证使用时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邓铁涛,郑洪.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J].中国工程科学,2008,(2):7-13.

    [2]秘红英,李红蓉,李彩云,等.从”五脏特性”探析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5):3874-3876.

    [3]张介宾.类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7,15.

    [4]烟建华.中医肾命正论-兼评肾命无差别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9):1145-1147.

    [5]馮兆张.冯氏锦囊秘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55,68.

    [6]张立艳,陈晓.肾之”相使贵贱”内涵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9):1850-1852.

    [7]姚鹏宇,程广清.”肾体阴用阳”理论探析[J].中医药导报,2019,25(23):1-4.

    [8]周欣,李更佐,周艳.肾系疾病审因论治浅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4):12-14.

    [9]施丽娟,梁永林,吴红彦.从五脏论治阿尔兹海默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5):12-14.

    [10]张启明,吕冬梅,杨洪军,等.肾在五脏中的重要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7):16-18.

    [11]吴佳丽,魏丹霞,余文丽,等.基于”金水相生”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理论探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1):14-18.

    [12]马放,占永立.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从肺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5):1962-1964.

    [13]陈彤梅,洪钦国.洪钦国教授治疗IgA肾病[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4):20.

    [14]刘康丽,罗晓,张爱玲,等.肾病综合征从肺论治刍议[J].四川中医,2018,36(5):27-29.

    [15]邓立武.从肺论治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0,25(3):512-514.

    [16]向红,张怡.从肺论治肾脏疾病理论和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4):64-65.

    [17]占永立,张冬冬,杨丽平.IgA肾病从肺论治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8):751-752.

    [18]陈以平.肾病的辨证与辨病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

    [19]刘蓉,王丽君,王耀光.王耀光从肺论治肾性血尿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8,37(11):920-921.

    [20]陈志远,何学红.”开鬼门,洁净府”与慢性肾功能衰竭[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5):47-48.

    [21]丁蕊,何泽云.何泽云”从肺治肾”理念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7):1255-1257.

    [22]吕勇,宋蓓蓓,任克军.基于肺肾相关理论探析分期从肺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5):979-982.

    [23]焦安钦,闫敏.从肺论治肾小球肾炎[J].山东中医杂志,2006,(5):303-305.

    [24]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5]刘征堂,韦云,吴斌龙.脾肾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脾胃学说传承与应用专题系列(7)[J].中医杂志,2012,53(16):1351-1355+1364.

    [26]刘成丽.中医脾肾相关学说的研究概况[J].国医论坛,2004,(2):52-54.

    [27]清.傅山.傅青主女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5.

    [28]王彩霞.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辨析[J].中医函授通讯,1995,(5):4-5.

    [29]邵美玲,杨洪涛.杨洪涛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脏病医案举隅[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4):651-653.

    [30]李莉,何永生.从脾肾相关论治慢性肾脏病[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9):1635-1636.

    [31]何莉娜,钱孝静,朱秋萍,等.盛丽先教授从脾治肾法在小儿肾脏疾病的应用[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3):22-24.

    [32]李晓芸,杨柏灿.心肾相交实质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9):31-34.

    [33]韩履祺,钱雅玉,邢大庆.肾病从旁论治[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5):515-518.

    [34]韩履祺.中医肾心相关理论与慢性肾衰竭并心脏病变证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11):1002-1003.

    [35]黄琛,钱海凌.钱海凌教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1):22-24.

    [36]向玲,陈万佳,邓跃毅.邓跃毅从肝论治肾脏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8):34-37.

    [37]邢建月,王世荣.慢性肾病从肝论治浅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20):1-2.

    [38]张思为,李佑生.李佑生主任医师从肝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J].光明中医,2019,34(15):2300-2304.

    [39]戴莉雯,胡志宇,赵茜,等.陆家龙教授基于平调肝肾阴阳理论辨治老年高血压及其慢性肾损害的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9):3-5.

    [40]刘政,王小燕.肾病从肝论治3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1):38-39.

    [41]姬彦兆,项磊,杨乐斌,等.罗仁诊治肾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7,49(3):180-182.

    (收稿日期:2020-07-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