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学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
范文 |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出现和发展,不仅解决了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而且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二元结构。但目前其发展面临认识层面、制度层面、条件方面的困难。正确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问题;加强理论研究是发展的当务之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发展的根本保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学发展;认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8-0094-05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现状分析 (一)历史由来 上个世纪中下叶,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迅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创新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转型、调整、升级,亟需培养一大批通晓理论,并能将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但在本世纪初,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还是二元结构,即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本科、研究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专科层次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那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由谁来培养?怎么培养?为解决这一问题,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南京工程学院召开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会上,正式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概念[1]。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再次明确本科高校“应用技术类型”[3][4]。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确定“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5]。随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转型发展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及配套政策与推进机制[6]。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出现和发展,不仅解决了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而且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二元结构。夏建国教授认为,依据人才类型较为简单地把高等教育分为学术型教育与应用型教育并不科学,高等教育体系应由科学教育、工程教育与技术教育三种教育类型组成,分别以科学型、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7]。潘懋元教授认为,应用型本科概念的提出,是对原有二元结构的突破,打破了高等教育系统学术性和职业性传统两级力量的中间状态,明晰了院校定位,必将促进高等教育结构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8]。基于此,建构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图,如下: 1.学术型高校有两个层次,分别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学术型本科人才和学术型研究生(硕士、博士); 2.应用型高校也有两个层次,本科和研究生,但以本科为主,研究生多是专业硕士或称为应用型硕士。对于专业博士或应用型博士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说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今后可能会予以明确; 3.实用型(职业型)高校有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高职专科是职业技术性学院,高职本科一般为职业技术性大学,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学术型本科的毕业生都可以通过努力进一步升学深造,可以报考学术型或应用型研究生,高职专科可以先考虑专升本、专转本,报考高职本科和应用型本科。我国目前接受专转本的本科高校多为应用型本科,且以独立学院和新建本科院校居多。学术型本科高校多为高水平大学,以研究型教学为主,不招收专转本学生。 (二)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1997年以后专科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二是传统大学的独立学院;三是新建本科院校(如宿迁学院)。就江苏情况而言,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77所本科高校中已有27所高校自行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占全省本科高校总数35%。这表明江苏省已有超过1/3的本科高校明确定位走应用型发展道路[1]。 目前,这些高校都正处在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初期。他们的办学现状有以下共同之处:一是办学历史短,举办本科教育的历史更短,如何培养合格的本科人才缺乏经验,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更是在探索阶段;二是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师资短缺,校内的实验设备和实训场所欠缺,校内外的实验实训基地更加的短缺;三是产教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尚未形成;四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薄弱,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的需求。这一切都制约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学发展。 (三)面临困难 归纳有三个层面,一是认识层面。主要存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标准不清、人才培养模式模糊等困难。史国君教授指出,我国的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仍然有逻辑模糊,定位不清,路径不明,成效不显的情况[9]。二是制度層面。主要存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健全不完善。例如,关于企业教育责任方面的法律规章的缺位,行业协会立法的缺位,各级政府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方面的支持政策的不健全不完善等。当前,我国各个层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学发展的支持政策尚不明确;尤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法律法规与引导支持鼓励性政策不足。三是条件方面。主要存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础能力整体还较为薄弱。尤为凸显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实验实训资源与条件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求等困难。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学发展的几点认识与对策建议 (一)正确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问题 1.服务面向 传统的本科高校主要为全国、大区和高兴技术产业的发展服务。与其比较,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是面向地方,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强调“地方性”,凸显地方或区域性特色,植根地方、依靠地方、融入地方,全方位的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2.办学功能 高校有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笔者认为不管是传统本科高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都是他们的经常性工作。他们之间的办学功能一样,但却各有侧重。传统本科高校是“两个中心”,即“教学中心”与“科研中心”,教学与科研并重,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任务更重。传统的本科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主要是从事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以解决全国性的或高层次性的问题,即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主。而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都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展开,目的是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在知识创新与社会服务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其目的不是发明创造,而是将主要放在集成创新与成果转化上。张大良教授认为,应用本科高校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上,要积极地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为重点,主动对接地方支柱长夜和产业集群开展科学研究,使科技创新同产业发展聚好焦、接好轨[10]。 3.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实际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类型人才的问题?[11]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备什么的能力和素质?毕业后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有什么样的差异和不同?(1)人才培养类型。传统本科高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主要以从事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以解决宏观的全国性问题为重;应用型本科高校则在以应用开发研究、技术(工程设计)与管理(决策规划)等为重,以解决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微观、中观)为重,侧重微观与中观方面的问题解决;高职院校主要在技术与管理(操作、实施规划和工程方案)上,以解决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中出现的问题为重。(2)人才培养规格。传统本科高校的学术型人才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广、深厚、坚实,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完整,了解发展动态,掌握前沿最新成果,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综合能力,掌握科研方法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迷信权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有着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甘于清贫,不计名利的献身精神,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应用技术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精神,合作共事团队精神等。高职院校培养的实用型人才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理论知识强调职业针对性,能力上突出实用性,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着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学习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主动适应本地区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基层一线工作的本科層次人才为重点,着力培养到基层、进企业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10]。 应用型本科高校多为以应用学科为主的多科性学院。应为教学型学院,其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举办本科教育为主,也可以有少量的专业研究生教育。 4.学科专业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设置原则为以应用型学科专业为主,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相应学科专业。一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加强调查研究,为专业设置打好基础,摸清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到底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二是政府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研讨,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特别是人事部门、发改委以及行业协会的专家,应与应用型本科高校一同讨论研究,设置学科与专业,确定重点建设的学科和专业。众所周知,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是应用本科高校形成自身特色的基本出发点[12]。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着力打造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并形成若干个学科专业群,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柱产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10]。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缺少行业的参与和企业的合作支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数量、课程设置等上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1]。为此,建议由政府牵头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行业协会,成立各专业建设委员会,由行业协会向政府和高校推荐专家,共同研究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验实训等。例如,机械专业,可以由政府牵头高校与机械行业协会联系合作,共同研究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质上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打造出特色学科与专业。 综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正确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办学自己的特色,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加强理论研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雅斯贝尔斯曾说:“当社会发生根本变革时,教育也要随之而变;而变革的尝试,首先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追问[13]。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当务之急是研究那些重大理论问题:一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标准;二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三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途径;四是政府、社会(行业企业)与高校的职责;五是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学发展的政策法规。为此,建议国家、国家教育主管机构(教育部、教育厅等)、地方政府和高校等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设立课题,给予经费支持,组织专家参与开展研究等。尽快形成理论成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教师是培养出创造世界的工程师根本保证,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先导型和基础性工程。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科骨干教师为重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养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双师”应用型师资的含义 “双师”应用型师资的含义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结构上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师资的合理配备,即学校拥有一支配备合理均衡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二是教师个体层面的教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兼备,即教师个体是“双师型”人才。要求教师至少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训实践能力,掌握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在企业从事管理技术工作的经历,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实训与工程实践。 2.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来源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来源应由单一走向多元。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多以刚毕业的研究生为主,取向单一。应面向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高校,特别是相当数量的业界经历的教师,要以不同的方式让他们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培养 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政策[14]。由于不同类型的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的不同,在应用型师资发展上也应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并有相应的发展政策和制度出台。政策和制度包括国家宏观和政府中观与校本微观三个方面。 (1)构建“UGE”三方协同培养机制,即高校(Universities)、政府(Government)、企业(Enterprise)三方协同培养机制,如国家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如何贯彻落实,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协调协同。所以,科学的构建“UGE”三方协同培养机制,不仅是培养教师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的需要。 (2)建构应用型师资专业发展组织。应用型师资的发展是需要有一定的组织依托的。目前,我国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培训观念理念正在转型,特色的应用型师资发展组织也在逐步建构,校本的应用型师资发展机构逐步设立,但还不够普遍。 (3)建构“GPS”模式的“双师”应用型师资建设提升工程。以培养“双师”应用型师资作为目标导向(Goals),即目标是什么?思考“双师”应用型师资培养问题(Problems),问题有哪些?“双师”应用型师资的系统化(Systematic)解决方案(Solutions)。思考建构“GPS”模式的“双师”应用型师资建设提升工程。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做到校企合作,否则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施等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水之木;二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各个环节,如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的选題与指导等更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合作与指导,否则培养出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将“非驴非马”;三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及学科专业建设也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否则应用型本科高校很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接轨;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需要行业企业的参与,高校的专业教师应定期不定期地到企业去调查研究,参与企业的建设规划,以及产品的开发研究,了解生产情况,工艺情况,参与技术改革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等;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与合作,应用型本科高校很难实现科学发展。为此,我们认为,一是国家首先要加强立法,用法律规定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当中的地位与职责,明确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法定义务;二是政府要出台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政策,形成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五位一体”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三是把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落到实处,具体建议是高校的董事会,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加,高校的专业委员会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加,共同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师培养,等等;四是除了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以外,还应不断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做到产教深度融合。 建构国家、地方政府、高校、行业、企业五位一体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共识,想出举措,深入落实,深入融合,深入合作,推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在国家、地方政府、高校、行业、企业五位一体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国家主要是宏观层面的引导和鼓励,如2019年出台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地方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如何去贯彻落实执行,地方政府要在密切地方实际的情况,出台政策,除了引导鼓励协调性政策外,还要出台刚性约束性法规制度,行业协会要配合政府指导和引导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牵手地方高校,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和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国家、政府、高校、行业、企业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如下图: 如图,国家主要在宏观层面提出要求,政府主要在中观层面,引导和鼓励协调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形成“协同培养”机制,并出台约束机制,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主要在微观层面,磋商合作协议,磋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共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共培应用型教学师资,共建共享实践实训平台,共抓共育学生管理等,并相互监督落实,行业还将履行评估高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的任务。其实在国家与政府和行业之间有着领导和监督的关系,政府与高校行业、企业之间是领导引导和监督的关系,高校与企业之间是合作与相互监督关系,行业与企业之间是领导与监督关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主要以下几种模式。研发模式: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转让、可以举办咨询交流会,提供技术咨询与交流、可以共同参与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等;共建模式: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共建经济实体、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牵引模式:合作申报项目(与企业合作共同申报国家或地方重大项目)、参与企业项目(参与企业承担的国家或地方重大项目)、承担企业横向课题等;交流模式:人才培养、校内大学生在企业课堂学习实习,企业人员在高校任教或接受培训,校内优秀教师担任企业顾问或挂职等[15]。 参考文献: [1]邵进.服务国家战略和创新发展?推动一流应用型本科建设[R].宿迁:宿迁学院,2019.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 [4]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06-16. [5]韩保清.全力推进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16(18). [6]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21. [7]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109. [8]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29-30. [9]史国君.创新理念机制,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N].江苏教育报,2017-03-01(1). [10]张大良.把握“学校主体、地方主责”工作定位?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 [11]葛锁网.回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80. [12]潘懋元,車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1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43. [14]夏飞,高燕.内源与外源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博弈[J].中国教育学刊,2015(8). [15]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 作者简介:夏飞(1983—),男,汉族,江苏沭阳人,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御夫)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多元异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602033002)阶段性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