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研究
范文

    郭巍 庞楠

    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建设进入发展新常态。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程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下军民融合理想不够深入、内在体制存在缺陷、双方知识水平难以有效衔接等,严重影响了新常态下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现状,需要相关部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解放军民思想,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新体系,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策略。

    军民融合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安全和发展呈现总体稳定局面,但国际社会仍然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现实情况对军队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战争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新的军队建设将更加依赖于我国经济发展。而当下我国经济建设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处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如何在有限经济资源的约束下,推动军民融合体系建设,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双向发展,是我国当下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意义

    推动军民融合既是新时代要求,又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该项举措不仅能为现代化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提供物质支撑,而且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一)加快实现军队转型发展

    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关键要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的提升必须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作为支撑。当前,党中央一再强调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相融合,提升军队整体实力。而军民融合思想的提出恰好为国家军队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此外,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大力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能够充分挖掘当下经济、技术、人才等资源,有效解决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加快实现军队转型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军民融合发展是当下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军民良性互动在产业革命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尤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长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要求国家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能够借助先进军用技术与人才为国民经济发展开创新思路,创新现代化经济体系。此外,军民融合举措的创新实施,还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加快实现国防领域的优质资源转化,形成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军民发展新态势。

    (三)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趋进步,充分利用军队行业技术和能力,形成社会合力,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在国际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各种难以预见的风险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我国必须着眼于自身发展全局,做好经济建设、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全局规划,推动综合国力稳步提升。而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有利于构建我国现代特色军事力量体系,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

    二、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存在的问题

    经过长时期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将军民融合目标进行了细致规划,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贯彻实施军民融合政策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阻碍因素。军民融合思想意识较为保守,本位主义较强,导致军民融合发展受传统理念影响颇深。深入分析新常态下军民融合發展现状及影响军民融合发展的阻碍因素,是当下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思想意识较为保守僵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各界对军民融合的关注热情高涨。但是目前,在产权融合背景下,有些地方政府和军队对军民融合发展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还未达成共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相关政府部门仅将发展目光局限于当地建设发展中,对国防建设存在认识模糊性。在发展军民融合建设方面仍然采用经济优先的传统发展方式,战略大局意识较为薄弱,不利于军民融合思想的形成。从军队领域分析,军队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导致信息沟通不够及时有效,地方政府和军队各自为政,协同意识存在偏差,严重制约军民融合发展。

    (二)军民内在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军民融合发展对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融合过程中,还存在军民融合内在机制不够完善问题。首先,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不够完善。在跨部门或跨军事基地建设管理协调中还存在较多管理体制问题,比如管理体制分割、监督漏洞等,还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各自为政现象较为明显。其次,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国家与地方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强化军民融合新体系的构建,但是从政策法规整体分析,现有法律法规仍然存在弊端,比如在军民融合具体制度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未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军民双方知识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从区域发展来看,部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群众对于军民融合思想认识不够全面,导致当地军队建设力度不强,军民融合体系难以建立。从知识层面来看,军民双方代沟较大,群众普遍认为军人形象神圣不可接近,于是对其产生畏惧心理。军队人员则认为即便群众了解军队发展状况,也是多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索性很少接触群众,军民双方知识能力的不匹配拉大了军民间的距离,加大了军民融合的难度。

    三、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有效对策

    军民融合包括“军转民”和“民转军”两层含义。军民融合发展对提高我国国防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对上述军民融合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结合时代发展新理念,将军民融合思想深入转化为国防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思想上更新军民融合思想,凝聚军民融合共识,将军民融合新理念融入社会广大群众中,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一流军队助力。

    (一)解放思想,凝聚军民融合共识

    军民融合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复杂的重要任务,强调从思想上入手,强化军民融合思想认识。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导致群众对军民融合思想认识方面也存在较多困难。因此,相关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可适当学习发达国家军民融合发展先进理念及做法。相关部门还可加大宣传军民融合新理念力度,积极开展有关讲座,要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军民融合新理念,突破固有思维,为群众树立军民融合的先进思想做好榜样。

    (二)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机制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体系发展除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之外,还需不断完善各领域、各要素之间的融合发展机制。首先,在技术层面。现代科技革命的变革使得军事领域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融合度越来越广,需要相关部门加速推进经济、科技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建设,使军用领域与民用领域实现双向流动。其次,在产业层面。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安全和利益发展面临新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各界必须遵循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资源一体化,从而形成强大的带动力量。

    (三)构建军民融合深入对接体系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体系在创新发展中还存在知识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构建军民融合深入对接体系,着力破解制约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首先,相关部门需采用先进民用技术强化国防军队整体战斗力,实施“民技军用”新兴军民融合举措,为军民融合技术建设创新路径。其次,加快实现军民融合信息化建设,将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于时代建设发展需求,也为军队建设提供新的建设平台。

    四、结语

    当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发展新常态,我国各领域发展正面临关键节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关键时期的到来,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防经济建设离不开社会众多领域的有效衔接与互动。因此,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度融合发展,我国已经将军民融合思想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坚持发展国防安全建设,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军民融合新格局。在這一举措要求下,面对国家经济新常态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关部门需要融合发展新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强化思想认识,开创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军民融合发展研究课题“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思想内蕴及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HB19JMRH0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尤佳.沈阳市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J].现代国企研究,2019(6):164.

    [2]鲍景新,朱礼军.科技信息服务助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J].情报工程,2018(4):112-120.

    [3]高青松,宋倩倩.军民融合研究进展及评述[J].经济体制改革,2018(2):63-69.

    [4]于礼.产权融合视阈下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130-132.

    [5]张于喆.新时期推进军工行业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7(9):56-69.

    [6]宁高峰,马林.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8):88.

    [7]吴强,邱月.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9(16):211-212.

    (作者单位 华北理工大学心理学院? 1为通讯作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