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西安特色国际化路径研究
范文

    孙为

    

    

    摘要:西安的国际化发展已经历一段时期的发展,“国际化”已由城市发展口号转变为国家正式确立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化已成为西安炙手可热的话题。但在此进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演进,一些在国内外城市发展中的典型问题也在逐步暴露,诸如城市特色丧失、只顾经济发展不顾文化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但是,西安的国际化之路应是不同于政治中心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的、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国际化道路,即文化中心的国际化。这是西安在国际化进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所在,也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化;历史文化;发展策略;大西安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5-0112-04

    0 引言

    由于全球化发展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剧烈变化,城市发展也正逐步由区域性引领的思路转为在国际格局中寻求城市发展定位。2015年,我国印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西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尘埃落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与新时代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逐步推进,西安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与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城市,西安如何加快其城市国际化发展——如何连接欧亚大通道、如何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找到西安自身城市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探讨西安如何明确自身在国际化中的城市定位这一关键问题。

    1西安国际化发展历程

    1.1西安国际化的确立

    西安,古称长安,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城建史,一千年以上的都城史。其中汉、唐两代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流的中心城市。自此以后随朝代更替,西安城历代虽有发展,但总体呈衰落趋势。建国后西安城市地位逐步提高,但受地理环境、交通区位等客观条件制约,城市的发展预期并不尽如人意。

    截至2004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超百余座城市提出过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城市发展目标,但期间得到国家规划层面认定的只有北京和上海两个直辖市。到2009年6月,作为关天经济区核心城市的西安,正式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并在国家规划层面被认定为“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从国家层面明确定位的国际化大都市。此后,历届西安市委市政府充分响应,并不断为此出台系列政策和行动。

    1.2西安国际化的历程

    2012年中共西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①。2017 年1月,中共西安市委召开党代会,提出了“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奋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②。

    如表1,在此期间西安与众多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进一步拓展了西安的国际影响力。自2011年以来先后接待外国政要、前政要、省州长、议长、市长等外宾4000余人次,成功举办了2011年欧亚经济论坛、2012年“丝绸之路”城市市长会晤等一系列高级国际交流会议。同时民间交流活动也缤纷多彩,作为东道主组织了国际文化活动周等多场活动。

    1.3 新时代的国际化

    2017年12月中共西安市委研究部署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指出当下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时期,即“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中心城市建设的交汇期以及黄金发展时期”;三者之间既是城市基础发展与顶层发展相互指引的关系,也是城市发展目标的梯度推进。2019年3月颁布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促进条例》通过借鉴先进经验,以地方法律条例的形式确立了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法理前提,开国内城市国际化以条例出台引领建设之先河。

    2西安国际化发展困境

    纵观西安国际化历程,进步有目共睹,但西安的客观发展困境依旧是其国际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障碍。

    2.1综合实力有待提升

    从国家统计数据来看,西安经济总量相对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仍有一定劣势。2018年西安市GDP为1.13万亿元,GDP人均70312元,与东部、中部等国家中心城市仍有不少差距。同时,西安经济外向程度不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不足,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加强。本地龙头企业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融合度较低。虽拥有大量科研院所及重点高校,但科教、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显性指标较低,综合实力不强。

    2.2中心城市引领不足

    2018年,西安市GDP居全国第20位,在国家中心城市中经济实力偏弱。市政道路、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文化、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管理和宜居宜业水平有待提升,虽颁布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但西安对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够。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由于历史城区地下文物保护原因相对滞后。中心城市产业外溢效应不明显,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区较为有限。

    2.3区域协同发展较弱

    大西安都市圈内部各区域之间未能形成产业差异化发展,各开发区、产业园区之间在招商引资、项目布局等方面相互竞争关系大于相互补缺关系[1]。市场一体化建设不充分,资金、技术等核心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仍需规划统筹并增强实施力度,目前建设现状很难支撑国际化保持加速度。

    2.4生態环境约束较强

    中心城区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与日俱增,比如能源、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紧缺。能耗总量不断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不足、比重不高。然而在加大空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之下,西安市2018年空气质量仍在全国168个城市综合排名中位列倒数第12位③,被列入国家重点大气污染防治区,治污降霾工作任重道远。

    3国际化与城市特色

    3.1城市特色与城市发展

    任震英先生曾提出“城市要发展,特色不能丢”④,并对如何保护、继承和发展城市特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其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揭开了重视研究城市特色的学界序幕,代表了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保护和传承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脉络的新兴视角。

    所以,在城市发展中,不难看到城市特色的重要性。城市特色也可称为城市精神,它是城市居民共同认可的城市发展方向,是城市居民对城市发展意愿的最大约定俗成。

    3.2国际化中的城市特色

    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进程中,中国的城市建设出现了明显的一体化现象,如“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等。城市的特征要素和文化特质也逐渐消失,如何在国际化中找到准确的城市特色值得深思。有学者将耶路撒冷归纳为“宗教之城”,牛津归纳为“学术之城”,柏林归纳为“宽容之城”等,如此鲜明的城市特色足以让一座城市不論经济领域是否具有国际领先地位,都能立足于国际。

    国际化中一定要坚守城市地方特色,明确城市发展的特色关键要素,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要素在国际化中改善城市形象与定位,绝不能一味以经济发展排名作为国际化的唯一考量指标。

    因此,西安的城市特色一定是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其在华夏文明起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是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应有担当。

    3.3西安的特色国际化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国内四大区域经济的弱势地位,而西安受困于西北区位,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单以经济指标论国际化程度对西安极为不利[2]。基于城市特色相关理论,西安的国际化应该走出一条新路,国际化发展的差异性是西安能否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

    纵观西安城市发展史,唐长安是历史上中国最为强盛时期的城市代表。通过官方民间持续的文化交流传播,影响纵贯东西方。史料记载,日本为学习中国文化,曾派出遣唐使十余人远赴唐长安城读书学习文化科技。与此同时,在1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蓝田猿人、半坡聚落、姜寨、鱼化寨和杨官寨等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也能够证实六千年前关中地区的兴盛与宜居。因此,西安的国际化应是以这些厚重文化的展示与标识为主导的国际化,而非以经济国际化为主导的国际化[3]。

    同时,应站在中华文化承续开新的高度,思考西安国际化应凸显的文化特质,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高度出发,在保护西安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以文化价值对西安文化特色进行重新梳理挖掘并合理利用,以促进西安国际化都市建设。

    4西安特色国际化路径构建

    目前,西安距离国际大都市这个定位还有很大差距,即使是和国内一线城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因此,西安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从已有的国际大都市经验来看,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其最大的发展优势,而西安在国际城市中的独特地位,正是源于这一最具特色的城市发展要素[4]。据此,笔者提出西安建设国际大都市指标表,见表2。

    4.1构建新时代城市文化特色空间格局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西安在国际竞争中最具竞争力的砝码,也是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发源地之一,更是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最好窗口之一。西安应在深入凝练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以维护西安中华历史文化名城为基石,促进西安文化氛围和城市空间品质提升,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西安更应传承优秀文化积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博览空间,强化其全球文化价值高地。以“明城区、秦岭、八水、汉长安城等”为核心区域的城市文化特色结构,突出“文化+绿地”的模式,形成各级文化设施的分布格局,完善高品质文化特色服务的城市功能布局。

    4.2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资源转化

    西安拥有一大批著名的文化学者和优秀的设计从业人员。近年来,随着网络宣传力度的加大,西安已成“网红城”。西安应抓住这个机会,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IP,促进文创资源转化。

    同时,应通过重点生态廊道和城市文化廊道对文化产业用地进行布设,西安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兼顾游憩功能,连接城市重点功能区域和公共空间,承担城市旅游、休闲等相关功能[5]。同时以文化遗产为基础,充分与文化事业活动相结合,形成有效的公共空间活动网络,同时加强文化产业空间与商业、体育和社区服务等各种设施、功能区的联系。

    4.3完善基础设施,有效服务国际化发展

    伴随着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建规划的不断升级,西安必将吸引更多的人移居域内,国内外游客数量也必将不断增加。但西安目前基础服务设施仍略显不足,如地铁还不能有效连接各城市地区、市区内火车站急需改造、“断头路”、众多与城市无障碍设施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6]。

    因此,西安市应尽快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体系,以有效地为国际化发展服务,同时也应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服务设施,如在公共活动网络上设置带有文化特色的设计标识系统,加强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施设计,并结合公共空间的游憩、接待、卫生、交通等方面需求衔接各类设施配套,打造人性化、智能型、有特色的休闲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文化休闲服务水平。

    4.4创新保障体制,保障特色引领

    西安应建立政府、居民、开发商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文化保护平台和发展机制;设立文化特色专项资金,拓宽发展资金的灵活多元来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领域投资。鼓励“保护与更新”相结合,在规划管理、产权归属等方面进行政策创新[7]。

    西安应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文化特色发展协调委员会,全面协调国际化进程中的各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交流等问题,以提高特事特办的行政效率,助力各项活动的协调开展。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住建部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支持重要基础服务设施和相关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选址建设。

    5结语

    本文从文化特色引领西安市的角度,对西安市国际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为西安国际化建言献策。在充分梳理西安国际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城市特色文化结构”“优化文创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构建西安特色国际化路径进行了阐述。

    本文着重探讨的是以文化带动发展的西安特色国际化,从概念上看,它与目前国内其他城市的国际化所首要追求的经济指标有很大差异。西安以其三千年的城建史和一千年以上的建都历史,代表了中华文明最繁荣的时期,它的国际化不应首先追求经济发展,而更应重视中华文明在国际上的展示交流,以文化特色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保持文化特色。所以,西安要重视文化在国际化中的突出作用,建立文化自信,以文化传弘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文明复兴。

    注释

    ①总结自中共西安市委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

    ②总结自中共西安市委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

    ③数据来源于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2019年1月22日新闻发布会.

    ④任震英,任致远.城市要发展,特色不能丢[J].城市规划学,1985(2):43-46.

    参考文献

    [1]杨婷.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路径研究[J].新西部,2018(11):48-49.

    [2]孙颖玲.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3):144-145.

    [3]孙海军,刘靖,张中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导向下的西安城市规划管理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3(11):56-58.

    [4]陈鼎藩,王林雪,杨开忠.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路径探析[J].科技和产业,2012,12(11):1-4+15.

    [5]周荣.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如何塑造历史文化特色[N].西安日报,2012-02-06(008).

    [6]吴正海.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西安社会科学,2011,29(4):39-42.

    [7]惠娜.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路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责编:陈静姝)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