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开展情境党课的探索与思考
范文

    陈妍玲 王舒曦

    [摘 要]党课是“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形式。情境党课是基于“共情”的观感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员置身于某一具体时空场域中,以场域的“境”育学员的“情”,并进一步引导其以情促知、以情促信、以情促行。一堂高质量的情境党课,应注重情境准备、情境创设、情境导入、情境升华、情境完善等,不断提高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情境党课;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知行合一

    党课是“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形式。就党课的本意而言,其价值旨归在于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这就决定了在开展党课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员解决知与不知、认知与认同、认同与践行三重关系,实现价值形塑过程中知、信、行的有机统一。教育心理学认为,这种统一性不仅需要认知交流,而且需要情感交流①,如果情感交流发生阻塞,认知交流便会流于形式;反之,如果情感交流保持顺畅,认知交流便会有效展开。由此可见,对于情感交流的重视,将有助于知、信、行的有机统一。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情境党课应运而生。

    相比于传统党课,情境党课更加突出“情境”二字。所谓情境,最早是由Wilhelm Wundt在1911年提出的,指个体行动或者事物发展的即时情势和发生条件,蕴含“时空场域”之意,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在某一具体时空场域中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据此,情境党课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基于“共情”的观感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员置身于具体时空场域中,以场域的“境”育学员的“情”,并进一步引导其以情促知、以情促信、以情促行。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作为一家专门从事基层党建宣传的博物馆,在情境党课建设方面做出了探索,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情境准备

    1.情境素材要突出“实”

    情境党课就词义而言,是关于情境的党课,情境是定语,党课是核心,如果一堂情境党课脱离了党课之为党课的本意,片面迎合学员的猎奇心理,最终会偏离党课的价值旨归。因此,一堂高质量的情境党课首先必须立足党课的实际功能搜集情境素材,然后再兼顾情境的趣味性特点,如果素材不“实”,情境再“趣”,整堂情境党课都会跑题。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针对未成年人开设的绘画情境党课并不是单纯的绘画活动,而是结合凝聚力工程的历史沿革这条主线展开,在绘画的同时开展教学,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准备素材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以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情境党课的职能不仅要讲,而且要解,不仅要答学员的疑,而且要解学员的惑。然而,如何解疑释惑?党的理论好不好、基层的做法行不行,关于这些现实问题的解答,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②因此,素材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不能回避学员关心的现实问题,只有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素材,才能促进情境党课深入人心、让人信服。

    2.素材表现要立足“活”

    情境党课的素材与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理论的表达通过语言的形式呈现。专业术语对于术业有专攻的专业观众来说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则会因为学历、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等原因导致听起来吃力,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情境党课需要对晦涩的术语、枯燥的理论进行灵活转化。

    一是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话语。将党的文本话语、官方表达用通俗的、流行的、形象的教学话语表达出来。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运用以多媒體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辅助教学言语表达。再丰富的言语也无法穷尽生活中的千山万水,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情境党课在介绍历史沿革过程中,会介绍20世纪的“棚户里弄”,这个概念对于老年人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青少年而言很难通过言语表达清楚,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世界中可能根本就没有关于“棚户里弄”的经验材料,所以任凭主讲人如何表达,这个概念恐怕都很难解释清楚。因此,多媒体成为补充教学言语表达的手段。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在处理专业术语时,会借助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手段进行场景再现,使已经形象化了的教学言语被进一步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便于学员理解。

    二、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要凸显“聚”

    情境党课所强调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是非常宽泛的概念,如果一堂情境党课仅仅围绕这一宽泛的主题进行宏观叙事,难以引起学员的共鸣。因此,需要避免泛化,主动聚焦,而小切口、小视角、小主题的演绎方式是一个比较好的视角。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聚焦一些小中见大的实景地点来展开情境创设。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在感恩石前呈现的《小巷总理》情景剧,就是通过颂扬原长宁区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的先进事例来折射出凝聚力工程的时代形态,虽然主题很小,切口很小,但是聚焦出情感的势能,展现了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的当代价值。

    2.创设类型要强调“异”

    情境按照主客关系可以被进一步细化为主体情境和客体情境。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所面对的群体,下至孩童,上至耄耋,不同的年龄层次、工作特点、认知结构、知识储备都决定了主体情境是有区别的。如果忽略了主体情境的差异性,而使用统一的客体情境进行套用,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主动把握学情,做到因人而异。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情境党课采取的是预约制,即要想体验该馆的情境党课,需要进行电话预约,电话预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掌握来访学员的学情,了解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职业背景等情况。只有在对学情基本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挑选出适合的教学场景。以年龄作为划分依据,针对青少年,开设“我心中的凝聚力工程”绘画体验课、“博物馆寻宝”活动;针对成年人,开设电影党课、参观讲解、案例教学等活动。以体制内和体制外作为划分依据,针对体制内人员,情境党课更加偏重于理论性;针对体制外人员,更加偏重于趣味性。

    三、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要饱含“情”

    一堂高质量的情境党课必然富含情感,情境党课所强调的情,既有情境中的情感,又有主讲人的情感,还有学员的情感。情境中创设的情感要想转化为学员的情感,要求主讲人以情感带入作为中介。如果主讲人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机械地走过场,那么这种消极的情感很可能被学员感知到,从而导致学员的情感无法被有效唤醒。因此,只有说者深情,听者才会为之生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党课并不是只包含一个节目,而是会因地制宜地形成一系列节目。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情境党课根据参观路线上的若干实景地点形成五个节目,分别是《为人民服务也要讲效率》小故事、《习近平在上海》诗歌朗诵、《小巷总理》情景剧、《抗疫先锋》情景剧、党课交流汇报。因此,这里所讲的说者深情,不仅要求串联起各个节目的串讲人要深情,而且要求各个节目中的主讲人要深情。

    2.导入过程要体现“互”

    有了情境中的情感和主讲人的情感,学员的情感是否必然被唤醒?在现实中答案是否定的。例如,一位观众在电影院里观看一部自己不喜欢的电影,即使电影的现场感很强,演员的表演也很到位,但是这位观众可能并不买账。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学员为之生情?互动是一种有效尝试。一是设“疑”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员能不能融入,需要在情境中精心设问,让学员沿着问题主动思考,求索答案。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在开始情境党课教学之前,会邀请学员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参与互动问答,互动问答包括十个问题,而这十个问题的线索均分布于情境党课中的各个节目中。

    二是设“趣”境。情境党课的教学方案虽然是事先设计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情境党课就是对既定方案的机械重复。为了提高互动性,可以尝试在情境党课的某些节目中未经事先安排而邀请学员友情参演,让学员反转身份成为节目中的角儿。这种变单向传递为双向互动的尝试,大大提升了情境党课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在《小巷总理》情景剧的设计中,开放性地设置了几个学员角色,随着情景剧的展开,主讲人会根据现场情况随机挑选部分学员登台亮相,成为剧中的一份子。

    三是设“议”境。当学员经过“疑”境和“趣”境的作用之后,参与意愿会大大提高,这种意愿具体表现为,有些学员会驻足讨论,有些学员会深入思考,有些学员会有感而发,这时应该为这种意外的暂停提供交流讨论的机会。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在设计情境党课的过程中,前置性地设定了灵活机动的讨论时间和提问环节,让情境党课从一言堂变为大家讲。

    四、情境升华

    1.情境升华要注重“导”

    情境党课之所以突出情,只是对过去轻情重知失衡状态的矫枉,事实上情境党课非常注重情和理的融合。一方面,加强党性修养并非在真空中保持永恒,而是在一个复杂的现实场域中展开,往往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引导学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进行反思。另一方面,“情境本来就具有引发思维的性质”③,如果情境党课只顾情境的渲染而忽略了理性的反思,那么情境党课的应有之义就被人为地割裂了。可以这样理解,情境党课所强调的情只是用以导入学员情感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情感升华,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同的跨越。因此,情境党课在唤醒学员的情感之后,应当进一步引导学员进行理性反思。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在带领学员完成现场参观后,会邀请学员来到二楼的教室进行案例教学,这就是理性反思的一种具体教学体现。

    2.情境升华要重视“延”

    情境党课的推出,是希望通过营造情境促进学员在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方面知行合一。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情境党课具有一定的时效限度,学员在接受情境党课教育之后往往深受感动,然而,时间久了感动也就淡了。将感动一阵子转变为践行一辈子是情境党课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为了实现这种转变,情境党课不能仅仅定位于一堂课,而应该延展为一系列课程;不能仅仅是一次教育,而应该延展为终身教育。

    一是科技创新赋能课堂延展。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即将推出的“云参观”,就是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在云端与网友见面,突破了情境党课的时空限制,使学员们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参加情境党课。二是送课上门助力课堂延展。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开设《凝聚的故事》巡展活动,在中华艺术宫演出《信仰的力量》情景剧等都是典型代表。

    五、情境完善

    1.教学效果要基于“评”

    情境党课教学内容的完成并不代表课程的结束,仍需要收集学员的评价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和完善课程。因为情境党课是基于理性思辨建构起来的教学模型,理念中的好并不必然是真的好。情境党课所面对的对象并不是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通过理念构建起来的模型需要经由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把握情境党课的真实效果。因此,学员的课后评价便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应当从情境、教、学三个方面设置评价的标准。在情境的评价标准方面,应考察情境创设是否能够引人入胜,使学员产生共鸣;在教的评价标准方面,应考察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党课的教学目标和主题;在学的评价标准方面,应考察整堂课是否符合学员的认知结构和心理诉求,是否能够真正启发学员积极思考,学有所获。

    2.课程完善要著眼“新”

    情境党课没有完成时,需要与时俱进,常讲常新。一方面,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情境党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基层党建最新实践方法的宣传是该馆陈展的主体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来自基层的实践做法都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这就决定了情境党课需要将最新的亮点及时融入课程体系中。另一方面,情境党课的主体是学员,学员作为“现实的人”,对某一对象的评价会随着主观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学员过去对这堂情境党课满意,并不必然代表将来也会满意。因此,情境党课在完善过程中,要将主观情境的最新诉求考虑进去,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角度出发,不断完善课程的内容。

    注释:

    ①Ausubel, D.P., Education psychology: A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1978,P.33.

    ②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③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页。

    (陈妍玲系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助理馆员;王舒曦系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 王 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