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意蕴
范文

    殷冀锋 王乐

    摘 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源,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的重要基石。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保障,是助推民族复兴的精神引擎。要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纲,以精准对接人民文化需求为本,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转化创新,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双重统一,进而在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

    关键词: 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9-0123-06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先导,是文化主体对本国文化的一种心理认同。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坚定文化自信这一崭新课题早已被置于治国理政的重要地位,并被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谱系当中。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牢固的现实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其提供精神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启迪智慧,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其提供强大支持。对此,我们有必要追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蕴内涵及精神之源,并围绕坚定文化自信提出颇富见解的新思想、新观念,通过提振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求。

    一、精神引擎: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需求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任何一个民族要实现国富民强,都需要借助文化自身的积极引领作用[1]。尤其是在当前异常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仅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也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保障,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一)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

    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和血脉,通过历史的积淀,承载着民族自我认同的价值取向以及实践智慧,并凝聚着本民族对世界的认知与感受,形成一种精神上的向心力。打造本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有助于促进本民族的团结及维护国家的统一。欲信人者,必先自信。一个民族要想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和坚定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是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并与文化自信互促共生。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在思想文化领域交锋更加激烈的时期保持本民族精神自我纯洁的同时,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包容的胸怀,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真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外来文化也是良莠并存的,我们既不能照搬照抄、全盘西化,也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守本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优良传统,辩证地汲取他国文化理念,通过不断地深层次交流对话打破文明之间的隔阂,通过文明互鉴解决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实现不同文明求同存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坚定文化自信,积淀着其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推动中华文明融入世界并进行交流互鉴、增进各族人民友谊的重要途径。坚定文化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战略定力、增强发展底气的制胜法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5000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民族的实践智慧和历史记忆,塑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支撑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命运[3]。可见,文化不仅能够铸就民族灵魂,甚至会直接影响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存方式。当前,大国战略博弈进一步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经历深度调整,中华民族要战胜国际国内的考验,就必须要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不畏艰险,不惧压迫,以厚重的民族独立精神应对未知的挑战,在历史的洪流中砥砺奋进。

    (二)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保障

    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们党的思想文化建设,在肯定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的同时,也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的现实问题。进入新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工作道阻且长。文化安全是事关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重大课题,这就需要厘清坚定文化自信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内在关系,通过深刻把握当前形势,构筑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安全屏障。其一,文化自信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唯有文化自信守“根”固“魂”,才能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国道路”上的文化强国。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西方文化渗透方式更具技术性、隐蔽性,我国不可避免地走进意识形态风险社会,面对的文化安全形势十分复杂。从风险源形成来看,主要集中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有待加强,而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渗透步伐加快。我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网络大国,中国网民规模现已突破9亿人,网络也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尽管网络具有跨地域性、空间虚拟性等特点,但是依附在网络空间的主体都是现实中的公民,他们受自身的文化知识、价值观念等限制,对于网络舆论阵地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将难以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甚至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其二,文化自信与文化安全相辅相成。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唯有如此,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民族精神,在实践中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维护国家团结及统一。从文化角度分析,中华民族能够于数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而坚定文化自信,可以說是强烈认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展现本民族的高度自信,这对于国家发展及民族振兴可谓意义深远。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输出时,难以避免会传入腐朽、负面的落后文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有坚定本民族文化自信,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及网络舆论导向,才能凝聚广泛共识、形成强大合力,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引领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从而维护好本国文化安全。

    (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助推民族复兴的精神引擎

    文脉不绝,国运必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不衰,须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纵观历史发展进程,凡是强大的国家和民族,都需要借助文化凝聚起磅礴伟力奋进前行。其一,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重要基石。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与国运紧密相连,因为无论经济多么发达,没有先进文化的支撑,即便是经济总量居前,也未必能够巩固住国家政权。其二,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财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屹立不倒,并不是靠对外扩张以及穷兵黩武,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及感召力。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依靠先进文化积极引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精神,才能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富。其三,文化是推动民族复兴的软实力。与国家经济方面的硬实力相比,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能够渗透并改变个体的思想观念,还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它彰显一个国家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在新时代我们要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历史地位,并从“四个自信”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

    从文化价值及意蕴角度分析,民族复兴以文化繁荣为支撑。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汲取优秀文化源泉推动中华文明守正创新、接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从而有力支撑中国进一步强起来,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轮驱动。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角度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所谓“新时代”,是一个由大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过程,也是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新阶段。要塑造与现代化强国相符的精神,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迸发出崭新活力,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如今,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长征起点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这一切都向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唯有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汇聚起开山拓路的磅礴力量,才能用深厚的文化底蕴锻造出伟大民族精神,稳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实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相携而行、协同共进。

    二、四重根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之源

    文化自信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根源,要厘清新时代文化发展力量源泉,有必要分析文化自信的底蕴和底色。从文化的理论根基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文化自信本质规定性来看,当代中国与日俱增的经济实力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经济基础;从文化自信的历史维度来看,5000多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为其提供了精神源泉;从文化自信的领导根基来看,党的文化自觉外塑民族精神。

    (一)理论根基: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文化自信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国内素来重视通过弘扬传统文化视角研究文化自信的精神之源,偏重于加大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从而培育文化自信。但是要丰富文化自信建设的内涵,实现研究成果推陈出新,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研究方向,准确把握其在新历史方位的深刻内涵[5]。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辩证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说,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结果。如果断然离开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离开推进文化自信建设这一行动指南,那么中国文化自信将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尤其是在现今纷繁复杂且多元的价值观念下,在日益激烈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从国际角度分析,文化多元共存,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从国内角度分析,民族复兴任务紧迫,历史赋予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任,亟待通过文化的力量引领社会发展。当下,要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这是事关道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此外,还应该以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立足中国实际,通过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向实践价值延展,使具体的理论变为接地气的大众话语,逐渐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渗透到民众心理及骨髓中,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二)国力支撑:文化软实力发展基于硬实力

    从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发展历程加以审视,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及综合国力持续提升的结果。56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长期探索经济与精神文化建设,当前比任何时期更有希望、更有能力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目标[6]。中国是全球持续多年高速发展的唯一大国,我们现今取得的巨大成果,充分说明我们选择的道路内核——文化精神及价值取向是正确的,进一步证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的且有生命力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繁荣文化需要更多的经济支持,可以说经济发展过程决定文化发展类型;经济对文化发展的投入程度,决定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甚至制约文化服务能力。因此,没有经济的物质基础难以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我国在西方文化的夹击下,凭借国人的勤劳和智慧走出一条完全异于西方且更加成功的现代化之路。

    如果说文化软实力发展基于经济的硬实力,那么我们亮眼的经济成绩则是基于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在独特文明历史的引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自我革新的能力,社会支撑力更加强固,动员范围超乎寻常。尤其是在应对重大危机和调整时,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高效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也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成功,不仅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给全世界奉献了诸多具有普遍价值的中国智慧。从上述意义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成功使我们有资格、有理由对经济发展保有信心,对文化建设保有信心,更应该“理直气壮”地坚定“文化自信”,不仅相信我們选择的中国道路,更相信我们有能力肩负起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责任。

    (三)历史源泉:源于中华传统文化肥沃土壤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文化自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任何没有根源的自信都是自负,要阐释清文化自信的内涵,必须从历史文脉中找到根源。我们的文化自信体现出秉持尊重与传承立场的大历史观,来自5000多年厚重的中华文明。正是因为千年来我们的文化根脉从没有间断过,才能滋养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仁爱、礼仪、重信、尚德”等优良精神品格。正是因为我们形成了文化信仰的力量,才能创造性地转化发展中华文化,形成我国特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扎根中华传统文化本土。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一统”历史的连续性,尽管在中华大地上有分分合合不同的政权,但追求统一始终是主流。在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以及朴素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留下来的重要论述,成为中华文明从不间断的活水源泉。与此同时,中华文化孕育的家国情怀,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而任何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必然有其强大本源,中华传统文化历经一代代人的传承,早已镌刻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意蕴,更是可靠牢固的文化自信根基[7]。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更需要深耕优秀传统文化,有必要从文献典籍中窥探汲取中华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四)领导根基:党的文化自觉外塑民族精神

    我国的文化自信源于在推进文化建设中形成的高度文化自觉[8]。所谓文化自觉是一种实践责任担当,我们党作为文化主体,需要清醒判别、认识自身文化价值意蕴、文化地位,并从文化的发展规律找到文化未来的发展道路。在实践过程中,文化主体要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而文化自觉能够为这种传承提供强大支持和推动。可见,一旦离开文化自觉的沃土,就无法形成文化自信,更谈不上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除了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5000多年厚重历史、综合国力支撑外,还与高度的文化自觉息息相关。因此,我国的文化自觉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应该肩负起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的时代任务。建党以来,我们党围绕高度文化自覺,积极探索文化建设发展之路,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通过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思想文化觉醒推动党和人民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表现为坚持以理论促进文化发展。我们党在对待传统文化上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坚决反对拿来主义,就是因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通过理论创新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才能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文化事业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党的文化自觉表现为坚持以民族文化立国。当今社会,文化早已成为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离开历史谈文化建设,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族的延续与发展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沃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并提出了要走出一条中华文化复兴之路。我们党坚持用批判的眼光,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并注意摒弃其中的糟粕,注重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现代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及感召力,从而更好地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去。

    三、发展路径:新时代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方向

    “坚定文化自信”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缔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有力动员。新时代,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路灯,精准对接人民精神文化期待,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坚持文化自觉与践行文化自信的双重统一,进而在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

    (一)思想为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路灯

    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是在选择和吸收马克思主义并不断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的“新陈代谢”,引领人民团结一致,助力国家从积贫积弱走向富起来、强起来。正是因为历经了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漫长时期,我们也见证了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我国的道路问题、发展问题;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武装群众形成强大战斗力量,充分发挥文化效能,在三次历史飞跃中重新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更好地创造出强大的物质力量[9]。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同时,还观照社会现实,成为一种文化哲学,涵盖的“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等理论,为我们阐述文化的价值取向、认知文化的性质、功能以及存在基础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新时代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的指路灯,在理论方面形成的一套科学认识本质规律,有利于帮助我们鉴别文化中的糟粕精华,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觉,进而激发文化创造力,在文化实践过程中为我们定位未来发展走向,并根据科学理论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从而为推进文化建设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保驾护航。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其一,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及发展阶段,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指导我们干事创业,将之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我们还要充分运用网络,借助新型技术媒体以及大数据,革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让理论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只有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由复杂文本变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才能更好地引领群众砥砺奋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其二,要把稳文化发展的方向。多年来的革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我们就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只有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昌盛,才能在固本强基中不断砥砺前行。因此,我们要时常进行文化反思,把稳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舵,形成强大的文化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达到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这一宏伟目标[10]。

    (二)人民为本:精准对接人民精神文化期待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受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冲击,一定不能在“为了谁”的观念立场上把不准方向,甚至是含糊不清。第一,社会主义文化与生俱来的属性是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理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服务这一方针。第二,最大限度满足人民对文化精神的迫切需求。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当下,我们的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但是文化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作为人民的精神食粮,必须要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需求,致力于发展高质量的文化作品。此外,还应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以及产业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盛宴,进而实现高端文化供给[11]。第三,文化创作要贴近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力量,历史和文化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那么就需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批判和创新。离开了文化主体,文化就变成无根的浮萍,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将不复存在。因此,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创新锐气,创造时代伟力。一方面,文化要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另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率先垂范作用,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过程中,要走在前、带好头;文艺工作者、文化宣传者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致力成为德艺双馨的文化人才,为文化创造、创新以及宣传工作贡献自我一份余热。第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价值观在文化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居于最高层次,是引导文化发展方向的灵魂。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追求,不仅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价值引领,还为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奠定思想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人民,不断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助推实现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

    (三)激发活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密切相关,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必须汲取文化精髓,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任何国家的兴盛都离不开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自我彰显。故此,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继承和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也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应该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基于重要的历史教材,通过国学与国民教育相融合,用文化力量浸润青少年的思想,从而营造良好的传承氛围;要充分利用好媒介平台,丰富传统文化传承形式,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从而激发经济动能,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工作[12]。

    (四)双重统一:坚持文化自觉践行文化自信

    只有坚持文化自觉,才能形成对本民族的理性认知;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高度认同本民族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需要自觉在践行方面下足功夫,保持定力。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双重統一,就要不断反思文化发展中的教训,理性认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异同,在坚守优秀文化时代价值的同时,拥有包容开放的心态,积极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反思自身文化存在的不足。同时,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以学修身、以学增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领悟启迪智慧,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自觉推进文化事业创新工作,自觉担负起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责任。只有在坚持文化自觉中践行文化自信,才能增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才能凝聚人心、凝聚中国力量,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周思源.在新征程上谱写四川文化繁荣兴盛新篇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J].四川党的建设,2018(1).

    [2]何良.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11).

    [3]王宁.国学经典启蒙读物中历史教育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6).

    [4]权麟春.文化自信的哲学意蕴[J].广西社会科学,2017(9).

    [5]施扬.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文化自信建设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8(11).

    [6]伍颖.坚持以问题导向引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9).

    [7]刘浩东.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选修课中的渗透与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8(8).

    [8]王静.试论文化自信的四维根基[J].天府新论,2012(5).

    [9]张建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及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19(4).

    [10]马冬虹,赵旭.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支撑、实践价值及实践路径[J].学术交流,2019(11).

    [11]武文豪,周向军.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意蕴[J].理论导刊,2020(4).

    [12]范琳.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逻辑理路:历史、现实与未来[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9(5).

    【责任编辑:闫生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0: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