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治理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模型建构与实践探索
范文

    王雁

    [摘? 要]高校是开展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是重中之重。在治理视域下,以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从认清面临的复杂形势出发,归纳总结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四权四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模型。

    [关键词]治理;高校;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3-0028-06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作为教育的“金字塔尖”的高等教育,其发展水平不仅与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实现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高校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紧密相连的,关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提高高校治理能力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现实需要,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最终实现。[1]其中,治理结构在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学术科研、交流合作等高等教育的各个层面中相互交织、渗透,从中呈现出复杂的制度、文化、价值观等认知差异,对于高校师生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和认同上有着深刻影响。这就需要从宏观维度提出治理战略构想,认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从中观维度归纳治理问题,总结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从微观维度探索治理路径与方法,构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模型,解决实践机制问题。[2]

    一、治理战略构想:认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等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向好,但在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一是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所造成的空前复杂情况。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活动更加隐蔽,我们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不断增加。二是市场经济深度推进引发一系列政治和文化问题。全球化所引发的制度价值冲突导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效率与公平的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小觑。三是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思想价值挑战。新时代,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学习渠道进一步拓宽,但随之而来的也有诸多思想领域里的冲击和挑战。新时代,人工智能变得必不可少,其核心技术不仅凸显生产力功能,也不同程度地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功能。[4]

    二、治理问题分析: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

    新时代,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存在着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根本特点,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进行精准分析和科学研判,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所在,不断强化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5]

    (一)网络意识形态平台建设亟须完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高校师生学习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但是,网络世界具备多样性、复杂性、隐匿性等明显特点,给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防线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网络强国建设,多次言简意赅直击网络安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1.新媒體的“把关人缺位”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的挑战。二级单位新媒体在账号密码管理、新媒体编辑准入机制、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等工作上,责任主体不明晰,责任意识不强,“僵尸号”多数是由于负责人岗位变动、学生毕业离校未做好交接而导致的。由于人员流动较快、网络素养有限,导致新媒体发展不平衡,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不强,影响力和公信力不够。

    2.自媒体的“野蛮生长”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自媒体传播内容的监管缺失造成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不断增加。尤其是一部分自媒体账号在重大舆情中的破坏性作用,往往让我们舆情处置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2)自媒体的自发兴起导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话语权严重削弱。当代社会思潮和价值理念所代表的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又将借助新媒体这一平台乘虚而入,这些无形的网络渗透活动无疑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被严重削弱。(3)自媒体的后台操控不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挑战加剧。各类从西方输出的负面信息,无形渗入到大学生思想意识中,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思维和行为方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凝聚力等大打折扣,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和挑战加剧。

    3.全媒体的“传播格局”对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提出新要求。校媒融合发展迟缓,面临现实困境,国内高校普遍存在新闻宣传力度不够问题。目前,新闻传播的平台、渠道呈现多样化,但传播方式仍比较陈旧,特别是传播内容严肃刻板不接地气,更多趋向于“自说自话”,停留在固有的话语传播体系之中,这样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明显不够。在宣传内容上同质化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因此,大学生群体对新闻宣传内容缺乏兴趣和关注度,高校普遍存在着学校官微、官博的用户黏性不强的现实问题。

    (二)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1.部分二级单位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意识还不强。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部分二级单位认识不足,对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的认识不足,缺乏对上级及学校相关文件的了解、掌握和研究,在日常工作中,二级党组织的班子成员主动抓各自分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意识还不强,相关工作机制及制度仍不健全,如在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学科专业教材的编写及选用管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布前的意识形态审核管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2.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还不够高。部分人员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思想认识偏颇,不同程度地存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缺乏、知识水平不够,各级各类队伍对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各自主要责任不够明确,对于突出问题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状况。在人员绩效考核、选聘评议、业务培训等方面强化意识形态的基本知识和要求的力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案例分析还不够深入。

    3.队伍的专兼职和梯队建设不够完善。目前工作队伍中还未有专职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员,成员组成比较多元,大多数工作人员属于“半路出家”,理论功底不够深,政治敏锐性不足,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相关问题的办法不多,面对复杂情况时较难胜任。同时,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专门的业务培训指导,在抓实抓细意识形态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多数高校二级单位宣传员均为兼职,无法做到专职化,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激励措施,意识形态工作相关的各类队伍存在协同作战能力薄弱的问题。

    (三)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有待健全

    1.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现实及学生思想实际脱节错位,不能产生共鸣、共振、共谐。随着“00后”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如果只用官话套话灌输心灵,只用学术概念应对现实问题,只用大话虚话解决学习困惑,只用老话旧话排解生活烦恼,是难以让大学生信服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贴学生实际,创新话语体系。要加强主流价值引领,画好思政教育网上网下同心圆。

    2.强化部门联动,意识形态工作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协同部门间缺乏完善的联动机制,未形成闭环管理。高校是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创新者,必须高扬思想旗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實工作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加强宣传引导,强化阵地管理;要全面掌握师生思想状况,切实做好师生政治思想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疏导。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好相关工作的落实;要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在校园里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和氛围,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落地落细落实。

    3.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应对处置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一些二级单位对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重视不够,线上线下没有形成合力,手段方法不够专业,舆情处理手段相对比较单一。舆情出现并被监测到之后,需要对舆情事件进行处理。当前,大部分高校面对出现的网络舆情,采取的应对措施相对比较单一,方法还不够多,主要是通过与相关部门、学院反馈沟通进行处理。但在主动设置议题、主动占领舆论制高点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治理路径探索:构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模型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做到自觉讲政治,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把其摆到关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位置来认识,精准施策,扎实推进,狠抓落实。

    (一)工作原则:把握“三大规律性认识”,处理“三大关系”

    1.把握好“三大规律性认识”。高校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面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要敢于亮剑,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站稳坚定立场、摆明鲜明态度、做到应对有力。对不良现象要及时发声,不给有企图之人可乘之机,大力避免“塔西佗陷阱”;结合高校特点,正面主流的舆论要始终做到保持常态,防范出现“沉默的螺旋”;面对各类大大小小的舆情事件,全力做到把不良苗头和倾向消除在萌芽状态,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杜绝产生“破窗效应”。

    2.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思想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需要大力提倡和广泛传播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和文化活动做到有机结合,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文化自信。二是主渠道和主题教育的关系。做到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有机融合,在学思融合上下功夫,打造“知行大课堂”等品牌活动,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各类实践活动,把“三全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凸显实效。三是线上与线下的关系。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工作着力点,不断丰富网络育人载体,积极构建优势互补、互通互联的正能量传递机制,充分发挥联动工作效应,全面提升学校育人合力。

    (二)工作方法:构建“四权四力”模型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新时代,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在深入分析现状、研判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四权”(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管理权)、“四力”(责任担当力、思想主导力、行动支配力、阵地把控力)模型,希望以此为有效的治理路径,解决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机制问题。

    1.“四权”强固支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1)抓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健全责任制度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是明确职责规范化。高校党委可以通过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一岗双责”的明确要求,夯实责任分工,做到带头示范,同时,抓好分管领域和联系二级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对职责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起主要领导责任。高校党委要将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重中之重,将其作为党委班子成员开展基层调研、民主生活会和年终述职的重要内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二级单位认真履行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机制。二是闭环管理制度化。通过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校党委和二级单位党组织履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的“两级责任制”,以及学校党委书记、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党支部书记为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人的“三级责任主体”。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考核指标以及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实行意识形态工作“一票否决”。结合“四史”学习教育下沉式指导,对二级党组织开展“分片区、全覆盖”的年度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督查。三是分析研判常态化。高校党委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协调决策。同时,通过意识形态专题研究会、综合治理全会、安全稳定工作会等会议,不定期在党内通报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情况。校领导带头,定期赴二级党组织及直属党支部调研,通过随堂听课、走访师生、面对面座谈等活动,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

    (2)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强化师生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是完善育人体系构架。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聚焦高校办学特色,构建“一体化格局、四协同驱动、五维度体系”,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走向深入。着力优化育人渠道,驱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整合育人力量,驱动教育主客体情感共鸣、价值共生;构筑育人阵地,驱动“线上线下”管理服务协同运作;凸显育人特色,驱动地校、区校、校企“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探索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路径,努力培养具有人类情愫、家国情怀、专业情感、学校情结的时代新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加大育人资源供给。高校党委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使思想政治课与各类专业课程做到同向同行,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打造“形势与政策”课“中央厨房”,充分运用5G等新兴技术,大力推进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形式改革。同时,将思政课程融入专业培养计划,对标“双万计划”,研究制定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加强“金课”培育,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革和示范课程建设。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公开示范课校园巡展活动,遴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等多种形式,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三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针对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势,加强对教师思想动态的掌控,牢固树立正面引领意识,认真贯彻相关文件要求,在教师选、聘、评等过程中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警示教育,强化教风、作风建设和纪律约束,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发表有要求”。

    (3)抓住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旗帜鲜明占领前沿阵地,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坚持舆论引导守正创新。一是理论学习精准定位。高校党委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学习内容,规范二级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定期列席二级学院中心组学习,组建宣讲团,面向二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各单位理论学习提供宣讲服务。二是阵地管理精准研判。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守牢立德树人主阵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健全完善课堂教学相关的管理办法,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明确划定课堂教学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严格执行日常课堂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考核评定、教学过程督查督导等制度。守好高校宣传文化阵地,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安全,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类重要学术研究成果和校内期刊的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师生社团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协调机制。开展师生宗教信仰调研,建立名册,摸清底数,动态掌握师生信教基本情况。关心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和社区合作,开展民族团结联创联建、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培養管理工作。三是网络传播精准施策。加强多媒体平台建设。立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报、网、微、端”为重点,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依托校园网专题宣传各类师生典型;依托校内新媒体矩阵,打造网络思政品牌栏目。提升网络管理服务效能。以“智慧校园”建设为载体,持续增加信息化软硬件投入,加强智能校园平台建设,推进“大思政平台”建设,搭建日常管理、奖勤助贷、团学多模块学生数据共享库,加强思政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共享。建立网络教育机制,强化师生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专题培训,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

    (4)抓实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加强思政党务队伍建设,落实双线发展政策,坚持人才队伍固本强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积极落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双重身份、双线发展”政策,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推进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议,学术能力与工作实绩并重。对各部门、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的负责人、宣传员开展分层分类的培训,通过培训帮助宣传思想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立足新领域、拓宽新视野,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2.“四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效能。(1)坚持层层压实责任,提升责任担当力。构建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画好宣传思想工作同心圆,始终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强化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推动二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与党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二级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组织学习中央和上级重要文件、重要精神,定期分析研判本单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着力增强分析研判的敏锐性、风险预警的针对性、应急处置的及时性,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把责任压力传导下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坚持一元引领多元,壮大思想主导力。及时预警研判,稳妥应对处置。坚持稳字当头、预防为主,抓早抓小、从严把关,全程监管、及时处置,不断健全信息搜集、舆情研判、应急处置机制,全面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增强风险预警的针对性,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对敏感舆情的发现力和感知力。增强高校思想理论宣传研究的针对性,重视高校思研会平台建设,全面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在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发挥作用。

    (3)坚持入人心见实效,夯实行动支配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水平。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依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人才队伍。建立分层分类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壮大网评员、网络志愿者力量,强化教育培训,优化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网络队伍实战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搭建宣传平台,畅通话语传播的“高速路”;围绕建党百年,把准话语走心的“兴奋点”;强化工作创新,塑造话语表达的“多面孔”;强化典型选树,立好话语说服的“代言人”。

    (4)坚持把得严管得住,强固阵地把控力。加强部门联动,加大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管理力度,借鉴新闻传播领域“中央厨房式”理念,推行“汇聚信息、集中研判、多元联动、及时互馈”的“上下往复”的闭环式工作模式。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和管理,筑牢基层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党管一切的根本原则,全面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向基层党组织延伸,以抓实抓细为主要工作原则,筑牢基层意识形态的“根据地”,依法依规做好思想理论、新闻舆论等不同阵地的管理工作,全力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为加快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詹捷慧,魏则胜.全面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EB/OL].http://www.cssn.cn/gd/gd_rwhn/gd_ktsb/tsxdsgxzlxms/202009/t202009

    14_5182155.shtml.

    [2]冯刚,程伟.构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N].中国教育报,2020-06-04(5).

    [3]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4]杨爱华.人工智能中的意识形态风险与应对[J].求索,2021,(1):66-72.

    [5]夏文斌,赵彩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应对[J].红旗文稿,2019,(14):28-30.

    责任编辑? 宋桂祝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