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管理对策 |
范文 | 卢祥旺 摘要:当前农村党员的管理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的管理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如何科学的、有效的对农村党员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对问题产生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2-0028-02 农村党员是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在农村的具体实践者,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具体参与者,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在少数民族地区,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农村党组织的活力在于吸收新党员,增添新鲜血液。如何做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为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我们对隆林各族自治县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党员日常管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基本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基本情况 以隆林各族自治县为例,该县共有16个乡镇党委,176个农村党支部,其中建制村党支部 176个。近年来,自治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通过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健全机制,使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日趋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到2013年底,全县共有党员13 086人,其中,建制村党员6 941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53.04%。在建制村党员中,男性党员占85.25%,女党员占14.75%;少数民族党员占78.3%;35岁以下占26.03%,36至45岁占22.17%,46至54岁占18.96%,55岁至59岁约9.6%,60岁以上占23.2%;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占5.2%,高中、中专文化的占19.04%,初中、小学文化及以下的约占75.71%。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队伍问题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滞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党员年龄偏高,女性党员偏少,思想守旧,在外务工人员多等等原因,致使当前隆林各族自治县农村党员队伍表现出党员结构不科学,入党认识有误区,基层党组织召力弱,推荐党员以亲人为主,流动党员处于“脱管”状态,部分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问题。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管理中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健全。在党员年龄结构上,老龄化明显,老党员为了防止青年党员入党后成为竞争对手,造成青年入党难的困局,尤其是对致富能力强或村干部中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排挤。党员较少组织活动,党内各项工作不能有效进行,发展和管理党员的工作陷入两难的境地。其次,对党员的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实施的具体办法空洞、缺少方向,发展党员被动化,放任自流;对有入党动机的青年,不能积极引导,充分做思想政治工作,向他们提供向党组织靠拢的机会;对已经入党的党员,部分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行使党员权力和义务流于形式,参加表决的党员干部对于要发展吸收的党员不熟悉,不了解,不能正确行使权力,没能把好党员入口处;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培训环节薄弱,审批环节松懈,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党员的后备力量不足,在务工人员较多,女性党员较少。 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管理对策及建议 在认真查找、深入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如何立足实际,对症下药,在工作中凸显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切实做好农村党员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各村党支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夯实基础、明确重点、建立机制、定期培训和加强管理五个方面着手,狠抓措施落实,分类指导,才能收到明显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模式切实可行。 分类管理模式可以把农村党员分为党员干部、一般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四个层面,通过分类,明确职责、义务和应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建立考核量化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 乡镇基层党组织可根据分类考核结果,做好登记,做好评议,通过亮分制对党员进行考评,凡考核结果优秀的党员可参加当年各级各类先进的评比,同时党员干部队伍也可依据考核结果做到“能上能下”;凡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党员,由镇党委负责专人与他谈话,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连续考核不合格的,按《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劝退或开除党籍。 (一)党员干部:基层党员干部肩负着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维护本地稳定的重要职责。他们的作风如何、执政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加强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教育,使农村党员干部有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能力和事事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配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使一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担任起带领群众致富、一起奔小康的重任。注重培养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提高干部办事能力,规范干部管理制度,要求干部讲修养、讲管理、讲政策,细化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进一步规范村两委会的运行,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充实农村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内的监督制约机制,以遏制腐败现象在党内的滋生和蔓延。同时也要做好党外的群众监督,进一步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效能建设,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 (二)一般党员:充分调动一般党员自觉参加党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在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党员先进性,维护党组织在基层的形象。(1)规范基层组织生活,让党员干部多参加组织生活,充分体现党员身份。据走访,隆林各族自治县176个村级党组织,一年组织3次以上党员大会的约占40%,一年组织一次党员大会的约占25%,有的党员大会仅以“七一”活动代替,这个数据充分说明党的基层组织在党员组织生活方面的不规范。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制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自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等媒体平台的作用,加强党员思想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利用“三会一课”机会,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通过党员电化教育和示范基地、实地考察等形式,引导农村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流动党员: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外出人数多、管理难度大的实际,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着眼于管实、管活、管好,在流动党员中推行“六个一”管理办法,使外出党员“四处有家”,发挥党员应有的作用。一是一人一证。对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党员,村党支部要为其开具党组织关系介绍信,让外流党员通过介绍信向流入单位介绍自己的身份,并一起参加所在单位党组织开展的各种党性活动。二是一人一卡。各村党支部为每个外出党员建立台帐,要求外出党员以电话、邮件的方式定期汇报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以及有无参加所在地(工作单位)党组织过组织生活等情况,党支部在台帐上作好记录。三是一人一书。每位外出党员,在外出前与所在村党支部签定一份《承诺书》,通过承诺书让他们带着任务出门,在外出务工创业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为家乡“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引进一批项目、奉献一份爱心、带富一批群众”。四是一季一访。各村党支部定期派出专人到外出党员家中走访,帮助外出党员解决家中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消除外出党员的后顾之忧,使其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五是一年一问候。每年“七一”期间,各村党支部要与外出党员取得联系,以信函、电话或手机短信的方式转达组织对党员的节日问候,并提醒党员时刻不忘自身责任,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六是一年一评议。在每年春节外出党员返乡过年期间,每个党支部要对外出党员进行民主评议,了解外出党员是否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是否执行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规定,是否起到了“双带”作用。 (四)困难党员:困难党员主要是老弱病残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他们由于受到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事实上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做好“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工作,在感情上关怀、重视、爱护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活、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安排党员干部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既要帮助党员解决生活困难,使他们走出生活的困境,又要帮助他们解决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方面的困难,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使困难党员也能自立,正常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总之,党员的管理问题,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问题,是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基础性问题,关系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声望,关系着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民族、社会及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党的执政要求更高,因而对这一基础性问题更应该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胡 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