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路径研究 |
范文 | 王欢 摘要:从社会治安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转变,从传统粗放式、经验化管理到科学、合理的精细化治理,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刚性管理与柔性服务的结合,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结合。因而,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需要多元主体协同、资源统筹联动、网络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和动态绩效评估。 关键词:社会治理;精细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3-0054-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为本,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人人享有、普遍受惠的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到社会治理领域,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将政府治理、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结合起来,将物质层面的利益协调与精神层面的共识凝聚结合起来;通过更合理的机制带动,将“共建”的治理过程与“共享”的治理目标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推进社会发展。因而,当前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首要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一、准确把握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理念 “精细化”治理理念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的管理中,其提倡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创新务实的工作精神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思想。这一理念是由泰勒科学管理、戴明为质量而管理(PDCA循环)和丰田精益生产方式(TPS)三个发展阶段演化而来,并在若干年后,逐渐从企业管理向社会治理范畴深度拓展。 虽然“精细化”的概念被国外学者创造,但“精细化”的治理智慧和意识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如春秋时期,《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讲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战国时期,《尚书·虞书·大禹谟》讲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等等,这些都有着浓厚的“精细化”治理思想。但是,作为一个管理概念,它是现代工业的产物,是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之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逻辑必然。 所谓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按照精益、准确、细致、严格的原则,以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思路,实现社会治理理念、制度、手段和技术的精细化,实现社会治理活动的全方位覆盖、全程监管、高效能运作。[1]把握好这一内涵,要抓住几个关键:一是四字核心,即精、准、细、严;二是双重维度,既包括刚性要素——以追求效率为目的的流程再造和结构优化,也包括柔性要素——对更好更精致生活状态的倡导[1]和人文关怀;三是五项特征,即治理主体多元、治理资源集成、治理流程精密、治理手段专业和治理成本精算。由此可见,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刚性管理与柔性服务的结合,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结合。 从社会治安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转变,从传统粗放式、经验化管理到科学、合理的精细化治理,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需求。一是从耦合来看,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逻辑。国家治理现代化催生了社会治理精细化,同时,社会治理精细化也代表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从触发来看,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动回应。从本质上看,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精明行政、治理思维方式的外在反应和行动逻辑。三是从动力来看,诸多社会问题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直接动因。四是从支撑来看,智能信息平台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物质基础。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各类社会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可以提升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程度,这既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内在要求,更为其提供了时代优势和技术条件。 二、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路径 长期以来,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各管理主体往往习惯于用粗放式管理思维思考事情,习惯于运用笼统方式处理事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政社之间关系不顺、治理资源零散低效、面临信息孤岛现象、人才结构不尽匹配和绩效管理评估欠缺等,这些问题既制约了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进程。因而,必须要将精细化的理念和手段引入社会治理各领域、各环节,实现“事倍功半”向“事半功倍”的跨越,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提升。 一是促进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协同。一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政府要改变传统大包大揽、职权越位等方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二要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将社会事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实现政府为本位向社会为本位的转向。三要深化居民自治,建立以民主公平为导向的居民自治机制,[2]动员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活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发挥居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创新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机制,培养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推动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互动局面。 二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统筹联动。要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资源零散、管理低效等壁垒,使社会治理资源优化配置。比如,深圳桃源街道创新了数字化、精细化的“桃源模式”,引入整体性治理理念,整合了四类资源:即机构、人员、信息和流程,以此形成配置较完整、力量较集中、运作较流畅的工作组织架构,形成整体性的社会管理力量,形成统一采集、集中汇总、对口上报、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相对完善、管理顺畅、互相协调的工作体系。[3] 三是建立社会治理网络服务体系。一要加快构建以信息共享、动态跟踪、系统集成为突出特征的基础通用数据库,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化技术的研发与运作,建立基础数据信息采集和储存标准和社会治理数据交换交互系统,推进社会治理服务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二要发挥电子政务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政务”、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发挥其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通过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快捷地发布信息,将社会治理服务的终端延展到可触及范畴。三要构筑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充分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实现“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就业”、智慧交通、智慧生态、智慧社区、智慧家政等,[4]真正以智能化、信息化,实现治理增效、服务升级、资源优化。比如,宁波市正在积极打造“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健康”等,让智慧成果惠民生,提高城乡居民获得感。 四是加强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需要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队伍。而现有情况与之极不匹配,表现为缺口大、能力弱、非专业等。因而,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要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健全人才建设政策体系,制定社会治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如社会工作者培养、管理、评价、使用、激励政策等。二要加强专业人才技能再培训,特别是要切实加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建设,注重社会工作专业从理论向实务的转化,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针对在岗人员,要开展分层次、多样化的再培训、再教育、再进修,重视订单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治理专业服务水平。三要拓展专业人才工作领域,积极应对各项社区社会工作,如养老、家庭、儿童、社区矫正、心理干预等。 五是实现社会治理动态绩效评估。一要构建多维民生指标,如就业收入指标、福利保障指标、健康医疗指标、文化教育指标、社会安全指标、资源环境指标、居住交通指标等,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民生指标权重,提升居民满意度评价。二要拓宽评估参与渠道,通过理念引导、体制机制创新、公民参与,在优化发展环境、破解民生问题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三要建立动态评估流程,使评估结果可应用、被采纳、有价值,切实发挥好绩效评估在社会治理中“指挥棒”作用和“纠偏”功能,[5]实现治理成本精算化与结果优化的结合。 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十三五”规划的新主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部署。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战术应对,还要善于战略谋划,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从体制机制上谋篇布局,唯如此,才能努力实现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 参考文献: [1]蒋源.社会治理精细化新路径探索[J].人民论坛,2015,(1). [2]赵孟营.推进宏观领域社会治理的精细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2). [3]傅小随.加强社会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深圳的实践为例[J].桂海论丛,2011,(9). [4]龚维斌.2015年社会治理的变迁和进步[J].光明日报,2015-12-28. [5]陆志梦,于立平.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目标导向与路径分析[J].领导科学,2014,(5). [责任编辑:褚永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