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称谓解析 |
范文 | 摘 要 “抽象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在其基本思维原则境域,对科学唯物主义所做的概括,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精髓;“新唯物主义”和“现代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在宇宙观层次阈对其科学唯物主义的简明概括,表现了科学唯物主义的最普遍形态。或者说“新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乃是科学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而“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的生活世界层次阈,对其科学唯物主义的科学界定及简明概括,表现了科学唯物主义的特殊形态。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唯物主义 作者简介:石志民,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229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把自己所创立的唯物主义称为“抽象唯物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唯物史观理论时,在人类历史观视界又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把其称为“现代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92年英文版导言中,又从人的生活世界发展史的视界将其称为“历史唯物主义”。那么,怎样看待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称谓呢?厘清这一问题,是我们对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较好纪念。 一、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称谓他们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艰辛探索过程中,在不同的科学视界对其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作了一系列概念性的表述,这些概念性表述作为他们对其唯物主义的称谓,既是他们在不同思维境域对其唯物主义的科学概括,又在不同总体层次或不同视界阐明了他们唯物主义的特征。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在确立其基本思维原则时,在科学抽象这一基本思维原则视界,对其唯物主义作了首次科学概括,把他的唯物主义看作“抽象唯物主义”,表明,“一个概念(是在,等等)可以抽象地把握;它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东西而具有意义,而是作为从某种他物中得出的抽象并且仅仅是作为这样一种抽象才具有意义。例如,精神只是从物质中得出的抽象。这样就很明显,这个概念——因为这种形式应当成为它的内容——其实正好是抽象对立面,是对象,它就是从这种对象中抽象出来的,存在于这种对象的抽象中,因此,在这里,抽象唯物主义是这一对象的实在本质。” 马克思的抽象唯物主义不仅申明其唯物主义是以科学抽象为基本思维原则的唯物主义,而且,表明了他的唯物主义同黑格尔抽象唯心主义的科学本质对立,尤其是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科学本质差别。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把其唯物主义称为“新唯物主义”。显然,新是相对于旧而言,“新唯物主义”是相对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以及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而言的。“新唯物主义”概念是马克思在历时态境域,把其唯物主義同费尔巴哈及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相区别所做的概念性表述。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则在历时态境域,把他和马克思的科学唯物主义,称为“现代唯物主义”。无疑,现代是相对于近代和古代而言,现代唯物主义是相对于近代唯物主义,古代唯物主义来讲的。这就是说,“现代唯物主义”概念,是恩格斯把他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同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近代唯物主义相区别所做的概念性表述。 然而我们看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还在人的生活世界总体实践活动视界,把他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从人的生活世界发展史的视界将其称为“历史唯物主义”。这既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只不过是作为唯物史观的“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概念的简称,又表明,“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只不过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的生活世界总体阈。对其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所做的科学界定及表述。 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唯物主义所做的上述称谓及表述,存在怎样的科学规定及关联呢?同马克思理论对科学唯物主义所做的概括,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精髓;“新唯物主义”和“现代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在宇宙观层次阈对其科学唯物主义的简明概括,表现了科学唯物主义的最普遍形态。或者说“新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乃是科学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而“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的生活世界层次阈,对其科学唯物主义的科学界定及简明概括,表现了科学唯物主义的特殊形态。这就是说,“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乃是科学唯物主义的关于人的生活世界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 二、能否把马恩的科学唯物主义称为辩证唯物主义 我们看到,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概念,为狄慈根第一次提出,其基本涵义在于指出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相统一。狄慈根提出这一概念,主要在于阐明他在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意识论方面的新见解,主要在于阐明他的宇宙观。普列汉诺夫说:“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它是唯一能够说明马克思哲学的术语。” 那么,能否把马恩的科学唯物主义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呢?我们认为,第一,如果只是简单的用这个概念来指统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唯物主义最普遍世界观,来指称其宇宙观,那么,这种指称是可取的。这不仅是因为这个概念的基本规定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统一,而且是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唯物主义宇宙观的科学逻辑形成,马恩之所以在唯物主义一般世界观层次超越一切旧唯物主义,创立了唯物主义的科学宇宙观,就在于实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 第二,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其结构形态上,看作绝对的“惟一”,并用辩证唯物主义概念来解读这个科学世界观的系列体系,来解读和指称马恩科学世界观系列体系的一切,那么,这种指称是不科学,因而是不可取的。这既是因为这种指称和解读方式,仅仅停留于宇宙观层次,仅仅局限于一般世界观层次来考察不同层次总体的物质世界,遮蔽了不同总体世界,尤其是人的生活世界的一系列个别的特殊的丰富科学规定性,而且难以科学把握马克思恩格斯不同总体层次世界观的丰富科学规定,难以看到这些不同总体层次世界观的科学差别及内在科学逻辑联系。尤其难以科学把握唯物史观生活观、实践观、意识论(价值观)、实践方法形态观的基本逻辑结构及体系的丰富科学规定性。 第三,在把马恩的宇宙观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时,应当既把作为人的生活世界的世界观的唯物史观称之为是“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将宇宙的特殊构成或部分及发展环节,并与人的生活世界相制约相并存的自然界的自然观(狭义),称为辩证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同时,又把马恩的原始社会观、奴隶社会观、封建社会观、资本社会观,以及共产主义观,当做实践唯物主义的特殊形态。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按照马恩的科学逻辑思维理路,遵循科学抽象的思维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所包含的不同层次总体世界生成规律丰富规定性的科学理解,不致使思维因过度抽象而悬置于空境。 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与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的区别 我们看到,黄楠森教授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见《鄱阳湖学刊》2010年第1期)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新的解读,他说,“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无疑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按传统的说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若加以更细的划分,则是辩证唯物论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人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论等五个组成部分”, 他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加以细分,应当说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的一种丰富和发展,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结构观的一种创新性阐释。因此,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探讨黄教授的解读是否科学合理。其根本在于探讨并阐明传统马克思主义观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唯物主义在世界观结构上的科学差别,从而对二者做出科学界分。 传统马克思主义观作为马恩离世后产生于国际共产主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马克思主义观,萌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为以普列汉诺夫和梅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马恩科学世界观的解读;形成并问世于20世纪20年代,表现在列宁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及问世上;系统化于20世纪30-40年代,表现在《联共布教程》的写作和斯大林马克思主义观的系统论证上。因此,问题的解答应当以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观的考察为起点。 普列汉诺夫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俄国的传播,对列宁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不仅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有自己的哲学,正如它有自己的历史观和政治经济学一样。” 而且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读了《反杜林论》就很容易理会这一点。”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划分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编,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普列汉诺夫的这种马克思主义结构观,在列宁那里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解释,包含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所形成的理论渊源,基本内涵,以及相互关联做了全面论述,而且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对这种结构观做了进一步论述。这种结构观被斯大林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下来,成为二十世纪获得统治地位的马克思主义观。如果说,在普列汉诺夫那里,还错误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同霍尔巴赫的唯物主义一样,当做唯物史观的个别情况,还对辩证唯物主义同唯物史观不加科学区分。如果说,在梅林那里,还局限于把历史唯物主义当做马恩科学唯物主义的全部,还没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概念,如果说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概念,并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为题,来解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论和实践认识论,并对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加以说明,那么,在斯大林那里,则把辩证唯物主义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相并列,并把后者当做前者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问题在于,传统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结构的理解,只不过一种停留于表象域的解读,因此,它揭示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现象形态,而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本质构成。这种结构观局限于学科构成对问题的理解,不仅不完全,而且看不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世界观,这个逻辑系列结构乃是客观物质世界对象本身结构的科学观念形态。而黄教授的最新解读,只不过在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的前提下,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学、价值论。那么,能否再加上“辩证唯物主义”的政治学、文化学、民族学、实践论等等内容呢?可见,这种局限于学科构成对马克思主義科学世界观的现象形态理解,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总问言之,文章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著名思想家的观点——唯物主义的解析,更清楚准确的表达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观的科学体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对深入了解和理解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尤其是对当代习近平的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精神实质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111. 普利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三联书店.1961.198. 黄楠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鄱阳湖学刊.2010(1).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三联书店.1962.377.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三联书店.1962.2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