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网络时代的政府监督机制创新研究
范文

    曹羊婷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开始成为政府监督的新渠道和新工具。互联网的平等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传统的政府监督机制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下,网络监督是一种与传统的监督形式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的重要舆论力量,冲击和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政治态度及参政活动方式。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网络监督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推进政府监督机制的变革创新。

    关键词网络时代网络监督实现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198-02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互聯网成了人类的第二个地球。网络最初具有很多虚拟的特征,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介入现实生活,成为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渠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回答网民提问时指出:“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可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体,不仅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猛烈地冲击和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政治态度及参政活动方式,为政府的治道变革预留了广泛的空间。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我国政府监督机制将如何进行跨越式的创新与变革,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给政府监督机制带来的影响

    正如曼纽卡·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所指出的,“整个世界最有决定意义的历史因素,乃是80年代起进行的信息主义再结构的过程,它加速、引导与塑造了信息技术范式,并引出相关的社会形式”。互联网凭借其鲜明的平等性、分散性、交互性、开放性、超时空性、虚拟性等特点,对传统的公务员监督机制、监督方式与途径、监督主体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给垂直、命令式的单维度监督带来挑战,平等、分散、交互式的多维度监督将成为公务员监督的一种新的治理机制。我国现有的垂直命令式的监督机制运作具有追求命令统一、层级节制和单中心权威来源等价值取向。互联网的开放、平等、互动的特性,使监督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与互动化,使政府内部的监督事务趋向平衡,日益解构了传统的单维度监督机制。在网络社会成为发展趋势的情况下,以追求政府内部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地位平等、监督资源互动共享和监督权威去中心化为价值目标的多维度的监督就成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逻辑要求和必然结果。

    其次,互联网的水平、开放式交互的特点要求政府监督由封闭式向民主透明式转变。在工业社会集中管理、权力控制、追求秩序和机械效率的理念指导下,传统的监督模式往往是封闭的、不自主的、带有垄断色彩。开放式的互联网为公民和政府提供了一个立体化、开放式和交互式的网络监督平台,利用这个网络监督平台具有强大的监督信息传递特性,可以促进监督者实施监督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被监督者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实现监督的民主化和透明化。可见,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自由开放理念将极大改变传统政府监督模式生存的环境,民主透明化的政府监督成为新时代发展的趋势。

    最后,在网络技术的促动下,政府固有的监督权力将部分转让给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走向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由于受“全能政府”理念的深刻影响,传统的监督机制下监督主体形式单一,导致公民与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在监督事务方面发挥的实际作用甚微。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局面正受到与日俱增的挑战。互联网的发展要求各类民间组织分担一部分原属于政府的监督权力,使德监督机制实现社会化和日常化,最终形成监督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

    二、网络监督的内涵及其优越性表现

    与传统的舆论监督方式相比,网络监督更直接、更彻底、更真实、更尖锐、更隐蔽、更能保护监督者的合法权益。网络监督作为一种反腐工具和手段,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越性:

    一是网络监督具有及时快捷、广泛便利的特点。网络能够全天候地传播信息与实时发布信息,它把时间的占有权完全交给了受众,正是如此,公共人物一旦被网络盯上,就会长时期引起人们关注,一直到公众有一个认可的说法。

    二是网络监督抗干扰性强。网络打破了话语特权的垄断,把部分话语转交给受众,就是说,受众通过粘贴、编辑、链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评论,及时、便利、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当信息在网上自由流动和吸引众多受众主动参与时,信息“把关人”的作用就会大大削弱甚至完全消解。即使遭到“删贴”也能发出自己的抗议。就传统监督来说,如果被监督者发现有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便可以调用手中所掌握的一切国家机器,不择手段对其信息封杀,甚至对监督者进行打击报复。而网络监督则会使监督对象有劲使不出。

    三是网络监督具有立体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网络监督的举报材料往往可以立体呈现,数码技术的发展,为行政监督提供了更有力的武器。网络可兼声音、图像、动作、文字为一体,展现的内容更加丰富精彩。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特别是电子监控系统的完善化、精细化,网民可以多渠道地搜集证据和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到惩治腐败的进度。可以通过动画、影视、漫画等形式逼真地展示腐败分子的丑恶嘴脸和卑鄙行径,甚至可以不断更新,这使得被监督人的行径能直观生动的反映。

    三、我国政府监督机制创新的实现路径

    网络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推进政府监督机制的变革创新,在我国必须从技术、制度与文化等三个层面进行变革。把加快专门的政府监督网站建设;加速政府信息公开化进程;培育现代监督文化等作为实现网络监督机制创新的主要路径协调发展,以此实现各路径之间的良性发展。

    (一) 建立政府监督的专门网站

    我们应该看到,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推进监督机制创新所具有的重要催化作用,要抓住信息网络发展这一重要机遇,大力建设用于政府监督的专门网站,为实现监督机制的变革创新提供技术保障与基本载体。

    首先,建设专门的监督网站。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依托互联网纷纷构建政务平台,将电子政府运动不断推向新高潮。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未建成一个专门性的政府监督网站,难以满足监督机制变革要求。因此,各级政府要适应监督对信息网络技术的需求,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信息网络技术和管理才能的专业化队伍,创造条件建设监督网站。其中信息产业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服务,为监督网站提供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支撑,促进监督网站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开辟政府监督的新渠道奠定物质性基础。

    其次,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网站的监督服务功能。我国的监督网站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监督服务功能,从提供监督信息逐步发展到监督信息全面、监督服务功能完备的电子监督平台。一要充实完备监督信息资源。要全面系统地组织好监督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并不断更新。二要大力开展以网上监督为重点的监督服务。监督主体可以并有机会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板、网上调查、公共论坛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对有关公共事件和问题发表自己的评论和见解,,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批评和质询,使各类公共监督诉求通过网络直接进入监督部门的议事日程。三要形成功能完备、交互能力强大、满足个性化监督的电子监督平台。各类监督工作均可以在网络上开展,既可以实施网上评议政府工作、民意测评等大规模监督活动,也可以进行网上个体信息咨询和个案监督等个性化的监督活动,促使各类监督工作更加透明、民主、公正化。

    (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建设

    要实现对政府的有效监督,必须让公众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政府活动的各类信息。为此,应该面向未来,大力加强信息公开方面的建设,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为监督效能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政府信息公开观念。在我国的政府工作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保密才有助于稳定”的观念,成为目前信息低度公开的思想源泉。这种状况已经完全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应该树立信息公开的观念,须知“流言止于公开”、“稳定见于公开”。

    其次,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设。目前在法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信息公开立法极其不完善,分散于几部法律之中,欠缺一部专门的信息公开法,制定一部科学、完善、可操作性强的信息公开法已迫在眉睫。该法律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信息公开的明确范围。在法律中应当明确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这主要包括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行政政策、行政决定以及相应的手续、统计资料、行政机关的工作制度等。2.科学合理的公开程序。程序是保证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重要保障,缺乏程序的法律是难以发挥实际效用的,这就要求《信息公开法》特别关注程序建设问题,明确规定政府信息公开以及公众获取相关信息的程序,主要包括信息公开需要哪些手续,每一手续所需要的时限等。3.完善的救济途径。单一个体与政府相比毕竟处于弱势地位,只有提供完善的救济渠道才能充分保障个体的权利。法律必须明确规定,应公开而未公开的信息不能对公众产生效力;对于那些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有关信息的政府机構及其工作人员要追究法律责任。总之,,法律必须充分维护人民的知情权,设置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救济途径。

    (三)确立新的监督理念,培育现代监督文化

    在一定意义上,网络监督机制要发挥其作用,良好的监督理念的树立,新型行政监督文化的营造是决定性的因素。根据我国当前社会的民主监督状况,并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必须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必须树立公开监督、分权监督、利益监督的理念,推进监督观念的创新。在我国监督实践中,“监督就是不信任”等落后、不科学的观念大量存在。监督观念的落后是导致现有监督机制效能低下的重要思想根源。这就要求采取相应的对策,消除落后的监督观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求通过对知情权的诉求,加大公开监督力度,形成健康的监督理念。

    其次,必须全面锻炼监督主体的综合能力。在网络时代,动荡、变革与创新是社会最主要的特征。随着监督事务的日益多样化与复杂化,对监督主体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以未来的眼光看,监督主体若要在监督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具备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超强的适应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快速决策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全球化的视野;极强的沟通能力;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目标实现的能力。

    四、结语

    网络监督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对传统舆论监督形式的丰富和完善,这对于拓宽群众的参政活动渠道十分重要。网络诸多的监督功能还有待挖掘,其发挥作用还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受到各种阻力以及技术上的障碍,但是新生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网络监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政府应当倍加珍视群众的参与热情,要对网络监督的每一条线索认真负责,并通过严格依法办案和公正司法,善待民意,惩治腐败,实现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良性发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