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法治化的建构
范文

    王文博

    摘要随着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以信贷为主要职能和业务的商业银行。为了防范和化解银行经营风险,就必须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努力实现金融法治化。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现状,本文对加强银行经营管理法治化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运用法律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依据和必要性及具体制度。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经营法治化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139-01

    当今社会,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而金融的地位与作用亦日益突出,金融在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的同时,其风险也在不断地积累并造成毁灭性的损失。中国最危险的金融风险在哪里?专家定位:银行风险。为了克服和消除经营风险的最大隐患,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就必须加强法治建设,努力实现金融法治化。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所积累的不良资产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标志豍

    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外界对于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余额一直多有猜疑。根据官方公布,2001年,国有银行本外币不良贷款额17649亿元,不良资产比率达25.36%。当然,其中损失类不良贷款只占一小部分,其余不良贷款则还有相当的回收率。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且面临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

    1.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80%以上投向国有企业,并集中于传统产业和行业。这些产业和行业近年整体经济效益持续滑坡,银行的信贷风险逐步加大。豎

    2.伴随着金融开放和金融改革的深入,国有银行要按照公司化和股份化的要求进行综合改革,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经营信息,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分业经营的界限将趋于模糊。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法制化的构建框架

    (一)重新确立政府、财政、银行及企业间的法律关系,创造产权清晰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应是制定各经济主体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并监督执行,对违规者按规定实施惩罚,确保秩序。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引导也应以间接手段为主。

    首先,国家立法机关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国的商法体系,实现银行信用的契约化、规范化和严肃化,确保银行和企业间的信用履约关系能够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必要时,可由强制执行来实现银行债权。

    其次,司法部门应以依法维护社会信用为己任,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不讲信用、有意赖债甚至废债的应坚决予以打击。同时,国家也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确保执法部门公正严明,丝毫没有地方利益或部门利益。

    (二)立法确立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保障国有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决策权

    要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独立于政府,摆脱政府的束缚,就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造,使之成为真正独立的产权主体,拥有完全独立的、产权边界明晰的自有资本金,以此为基础,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经营,形成硬化的风险约束机制。

    (三)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

    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扭转因投资主体错位造成的国有企业经营不规范、效益低下的问题。

    规范国有企业运作,盘活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制后,国家往往仍是大股东,要达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真正分离,实现法人财产自主有效经营,国家就应该彻底放弃行政干预,以股东身份委托有能力的经营者经营,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利应是对等的,经营者应以企业经营成果最大化为己任,通过企业效益来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国家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应充分体现“干得好的,回报就多;干得不好的,及时换人,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破产制度

    1.建立企业的破产重整制度。破产制度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2.我国《公司法》业已颁布,《破产法》也早已施行,但《公司法》、《破产法》中均未规定公司重整制度。其实,我国更需要建立重整制度。3.应注意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破产制度是必要的,对此,我们仍要作不懈的努力。但是没有个人破产制度,企业破产制度的实行也会大打折扣。豏

    (五)修改担保法律制度和推行贷款保险法律制度

    一是在担保中引入保险机制,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样,可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期就着手处理,防止不良因素蔓延下滑,达到降低贷款风险的目的。二是修改《担保法》,提高交易的便捷。《担保法》,在担保程序的设计和制度的规定上程序繁琐,效率低下,使交易的双方望而生畏,不仅无形中增大了交易费用,降低了商业效率,给与该企业进行交易的其他主体带来了同样的不便。

     (六) 建立商业银行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是保证商业银行不会继续出现不良贷款问题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银行应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制度建设:

    第一, 银行内部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监测、预警与控制的组织架构体系,确保各机构间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

    第二, 按照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真正落实和完善信贷三查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贷款管理制度及风险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内控制度,做到岗位有责权,操作要规范,保证合法合规经营。

    第三, 健全内部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行为规范,避免权力过于信中,防止人为造成风险的隐患。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员工素质的培训,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第四, 强化内部审计与稽核力度,建立健全风险的防范、监测与预警系統,尽早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避免内部人作案造成的损失。

    第五,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严防案件风险的发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