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析积极性粮食价格 |
范文 | 丁义光 摘要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价格一头连着农民的积极性,一头连着国民的消费;粮食价格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粮食价格要寻找一种适度的价格——积极性价格。本文从分析积极性粮食价格的内涵入手,探讨了积极性粮食定价的依据和实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积极性价格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147-02 一、积极性粮食价格的内涵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国家的重要的战略物资。用上涨,下跌,或是不变来描述,似乎还缺少点什么,不足以表现其特殊性,不能凸显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在我国政府对粮食价格进行宏观调控,政府起主导和决定作用。政府对粮食价格的调控一般都是逆风向的。实施积极性价格,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农民的积极性,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稳定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性粮食价格这个词。第一,表明粮食这种商品的特殊性。第二,凸现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第三消费者易接受。根据这一理解,我认为积极性粮食价格包括以下三层含义,首先,它是一个动态的行为,不是简单的升或是降,是根据实际情况的有升也有降,有降也有升的适时的迅速的行为。其次,它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与百姓有利,与国家有益。再次,它有时表现为一种事前行为,如前一年就提出后一年要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有时又表现为事后行为,如对市场上粮食价格上涨或下调的调节。 二、积极性粮食价格的理论依据 (一)有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加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有13亿。我国人口仍呈上升趋势,粮食的消费量也将随之增加。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一定要立足本国,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解决,因为,如果我们靠进口粮食来养活中国人,一方面,我国在外交上就会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也没有那么多粮食来让中国进口。我国有能力满足国民生产和生活需要,但也不是高枕无忧,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粮食安全充满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利用价格这一重要杠杆。用好积极性粮食价格这一措施稳定和提高我国粮食产量。 (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整个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把整个国民经济比作一座大夏的话,农业是国民经济大厦的基础,粮食是这座大厦基础的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前最大的实践,经济建设是中心,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我国的粮食价格行为也要服从或者服务与这一大局。用积极性的粮食价格措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保障农民的积极性,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就为维护社会的稳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积极性粮食价格的实践依据 (一)反映生产成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格反映价值,现在农民种粮成本很高,良种,化肥,农药,帮工工资等加在一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些地方出现严重的土地“抛慌”现象。其原因就是种粮“划不来”。要想农民多种粮,你就必须要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让他们“有利可图”。 (二)反映对粮食价格的特殊保护 商品价格不仅要反应商品的价值而且要反应供求关系,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就上涨;反之价格就下降。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价格太高会影响百姓基本生活,价格太低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实行保护价,既保障百姓基本生活,又保障农民利益。 (三)反映国民粮食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比相称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粮食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很不相称。发达国家的比例为 10-20%,按比例我国已处于发达国家行列。 (四)参照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 在经济已经全球化时代。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经济已经要与世界接轨。世界市场上粮食价格出现周期性的大涨大落,我们不会是“无动于衷”。去年三,四月份,主要大米出口国之一的泰国,大米出口价涨到每吨1000美元。令世人震惊。当时我国市场上大米价格一般在1.5-2.0元之间。两相比较,我国大米的价格是很低的,差距很大。 四、积极性粮食价格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个命题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所以每一个命题都有它的现实意义。积极性粮食价格的提出也一样,它的意义就在于: (一)有利于提高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兄弟是一个最实在的社会阶层。有利可图,他们是不会放弃的。农民朋友们不怕吃苦,最怕的是,辛苦种出的粮(下转第150页)(上接第147页)食卖不到一个好价钱,谷贱伤农。种粮有利可图,他们不仅愿意种,而且还愿意多种粮,种好粮。“种粮大户”,“规模化经营”,“农业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经营”等这些新名词,都是新时期我国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实行积极性粮食价格,它对我国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无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还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是很高。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并不是因为在家没有地种,没有田种,而是把家里的田和地留给家里的“三三六六九九”的所谓劳动力,这些人种不了就只好荒田荒地。实际上,有些地方农村劳动力由于大多到外打工,劳动力是严重缺乏。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农民朋友简单而真实的回答是 “划不来”。一方面农村本身缺少劳动力,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涌进城,给城市本来就大的就业压力加码。特别是现在处于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一批中小企业倒闭,裁员,许多农民工纷纷还乡。实行积极性粮价,可以稳定农村劳动力,解决他们的就业。 (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粮食的价格非常的敏感。经济的发展一要靠社会的稳定,没有稳定作为前提,经济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二要靠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粮食价格在这两个方面都发挥着其他商品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是有追求的,会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人的欲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四)有利于保障普通民众的基本生活,稳定社会环境 粮食价格一头联系着粮食的生产者—农民,另一头又联系着消费者。粮食价格太低会影响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着粮食的产量,粮食的价格太高又会影响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所以,粮食的定价必须慎之又慎,必须两头兼顾。无论忽略那一头都是危险的。忽略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供应减少,市场上可能出现短缺,物价飞涨,会影响市场的良性运行,影响社会的稳定。忽略百姓的基本生活,让百姓买不起粮食,或者解决不了温饱同样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五)有利于在国际上占据主动,不需要看别人脸色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就一直备受外国政府机构和专家关注,曾经有外国人是这样说中国人的,“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口,中国政府能够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已经就了不起,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事实证明,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完全有能力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地提高,目前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是世界上少有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