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日本禅文化对日本审美和生活观的影响 |
范文 | 张雅妮 摘? 要:该文在梳理分析日本禅文化的由来、主要观点、发展历史和主要派别的基础上,阐述了日本禅文化对日本审美和国民生活观念的影响。日本禅文化在发展和传播中,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特点。由于在教义中加入了政治色彩和武士道文化,压缩了中国禅文化中佛家文化的比重,又加大了道家文化的比重,日本禅文化形成了崇尚自然、极简、空寂的审美和追求极致、严格、精密的生活理念。直至今天,日本禅文化依然非常昌盛,对传统日本审美观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仍潜移默化影响着日本人的国民性和生活观。日本禅文化对于研究日本的政治、社会、文化甚至军事、经济现象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日本? 禅文化? 审美? 生活理念? 影响 中图分类号:G131.3?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9(b)-0250-04 Influence of Japanese Zen Culture on Japanese Aesthetics and Life Outlook ZHANG Ya'ni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2445?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origin, main viewpoint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main factions of Japanese Zen culture,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Zen culture on Japanese aesthetics an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lif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Japanese Zen culture, it has formed unique Japanese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addition of political color and Bushido culture in the doctrine, the proportion of Buddhist culture in Chinese Zen culture has been reduced, but the proportion of Taoist culture has alsoincreased. Japanese Zen culture has formed an aesthetic and pursuit of advocating nature, minimalism, and emptyness. The ultimate, strict and precise life concept. To this day, Japanese Zen culture is still very prosperous, and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Japanese aesthetics. It still affects the Japanese people's national character and life outlook. Studying Japanese Zen culture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Japan's political, social, cultural and even military and economic phenomena. Key Words: Japan; Zen culture; Aesthetics; Philosophy oflife; Influence 查尔斯? 艾略特在其名著《日本佛教》中曾说过:“禅是日本式性格的表现。其他所有的佛家文化流派都没有禅文化那样‘日本式。”禅文化通过从中国传入后的不断发展、演变、完善,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日本禅文化,对传统日本审美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流传至今仍潜移默化影响着日本人的国民性和生活观,成为“日本式”审美和生活方式的灵魂。 关于禅文化对日本审美观的影响,也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禅文化对日本在建筑、服装、包装等各类设计中的审美所产生的影响,其他方面涉及较少。而对于日本禅文化通过影响审美意识而对普通日本人的生活观所带来影响,还鲜有研究。该文将在阐释日本禅文化的基本概况、发展历史与主要派别的基础上,对受禅文化影响的日本审美观进行分析研究,并借此探索其对当今日本国民生活观所带来的影响和呈现的特点。 1? 日本禅文化基本概况 1.1 日本禅文化的由来 禅文化流传至日本,有3个重要的时代背景。一是南宋末年,中国的禅文化已经处于成熟期,具备了成体系外传的基础。二是南宋末年四处战乱,大量禅文化僧侣为了躲避战乱而远渡日本。三是日本刚结束战乱动荡,进入镰仓时代,建立了由武士阶级为新兴武士阶层的镰仓幕府,迫切需要新的宗教以维护统治。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方面中国禅文化得以完整系统地流传至日本,传播过程较为顺畅,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影响力衰弱,僧侣有求于人,镰仓幕府又方兴未艾。禅文化在流传扩散的时候,难以保持独立性,主动或被动地接纳吸收了大量日本文化,形成了獨具日本特色的日本禅文化。 1.2 日本禅文化的主要教义 日本禅文化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武士阶层的支持,其主要思想也自然受到武士阶层的影响,武士道文化也随之融入到日本禅文化之中。此外,中国禅僧大多为躲避战乱而来,九死一生的越过重洋,背井离乡,对生死、物欲的又有了新的见解。这些见解和认识,也融入到了日本禅文化中。 日本禅文化重视直面事物的本质,追求纯粹的精神世界,崇尚简朴,讲究“视死如归,生死一如”“以寡欲质素为宗旨”“克服营私纵欲”,提倡简单易行的生活、修行方法,“搬柴运水,都是佛事,不立文学,以心传心,见性成法”。这些思想,和日本武士道文化崇尚的“忠孝、武勇、慈悲、礼让、勤俭、质素”有共通之处,被武士阶层所广泛接受,并与武士道文化深度融合。 日本禅文化下的修行被认为是完成日本武士人格修行的基本途径。在近七百年的日本幕府政治中,日本禅文化一直保持着繁荣昌盛,从上层贵族和底层民众,都对其十分追捧,始终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 1.3 中、日禅文化的主要区别 日本禅文化在创立、完善和发展的阶段,正值因为中国文化统治力衰落、战乱四起的时期,同时日本刚进入幕府时代,武士阶层统治力较强。这些因素导致日本禅文化的理念受到日本文化的深度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和主张,与中国禅文化相比,具有3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日本禅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维护性,标志性的理论成果是荣西的《兴禅护国论》,强调佛法与国法的兼容性,认为弘扬禅道能够维护国家稳定繁荣发展。一方面东渡日本躲避战乱、背井离乡的中国禅僧们天然缺乏独立弘扬传播教义的底气;另一方面,对面武士阶层的产生浓厚兴趣,主动靠拢才能够确保禅文化顺利发展和完善。 其次,中国禅文化作为佛家的一支,其理念、主张更侧重于佛家的理念主张,道家文化在中国禅文化中位于次要位置。而日本禅文化在理念上更偏重道家“崇尚自然”的观点。主张纯任自然、不加造作,追求逍遥放任、返朴归真的修行状态。由此更衍生出追求极简、自然、空寂的审美理念。 最后,日本禅文化由于受到武士道文化的影响,对于严守清规戒律的不甚重视。很多在中国必须执行的清规戒律在日本禅文化中属于可选戒律,日本禅僧甚至可以娶妻、生子、经商等。 2? 日本禅文化的发展历史与主要派别 2.1 日本禅文化的3个发展阶段 日本禅文化自传入日本起,经历了快速发展期、成熟鼎盛期和衰落复兴期3个发展阶段。 禅文化佛家在1192年从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大量为躲避战乱而东渡日本的中国禅僧们在日本开宗立派。而真正意义上的日本禅文化创始人是日本僧人明庵荣西。由于日本禅文化教义中大量内容与理念符合武士阶层的利益,因为得到了武士阶层的支持。日本禅文化得以顺利开创和迅速完善,开始飞速发展,但并未形成太多流派。在兴起之初,主要有“临济宗”和“曹洞宗”两大流派。 日本禅文化在飞速发展后,随即于中国的宋末元初时期进入了成熟鼎盛期。这一时期为避战乱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禅僧数量激增,为日本禅文化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经过镰仓、南北朝与室町时代,日本禅文化尤其是在两大流派中名师辈出,发展的非常兴盛。 进入江户时代,日本禅文化的发展开始出现停滞和衰退。中国黄檗山住持、临济高僧隐元的宗教组织建设的完成。隐元创立的黄檗宗为日本禅文化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也极大刺激了已处于停滞状态的临济、曹洞两个宗派,终于形成了日本禅文化三派鼎立,长盛不衰的格局。 2.2 日本禅文化的三大流派 日本禅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三大主要流派,分别是临济宗、曹洞宗和黄檗宗。 临济宗的思想政治意识较为浓厚,强调“兴禅”可以“护国”,将禅文化传播推广与维护国家稳定联系在一起,得到了当时的幕府将军源赖家的支持和信奉。在幕府的支持下,荣西的临济宗在日本关西和关东信徒众多,成为日本禅文化的主要流派。 曹洞宗作为日本禅文化的另一大派别,同样与幕府武士关系密切,但主要在中下层武士中传播,提倡“默照禅”,认为禅文化最基本的任务是在僻静山林一心坐禅,“不顾万事,纯一辨道”。曹洞宗重视禅文化的民众化改变了重视单调枯燥的打坐修行方法,在为大众普及禅文化的事业中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得到地方各地领主地头等中下层武士的信奉和支持,并在全日本广泛流传。 黄檗宗由中国明末时期黄檗山的隐元和尚率领众弟子赴日而建立,崇尚静坐参究、修引念佛、严守戒律清规。以其旺盛的求道精神和严格的清规戒律,让禅文化充满了新鲜活力,为日本禅文化陈旧的模式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3? 日本禅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宗教哲学家铃木大拙曾说过,“禅文化以外的佛家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的范围,几乎仅仅限于宗教生活,只有禅文化超越了这个范围,这是意义深远的事实。禅深入到国民文化生活的所有层次中”。如今,日本禅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的审美观和生活观。 3.1 禅文化对日本审美观的影响 3.1.1 崇尚自然之美的侘寂美学 日本禅文化的核心是欣赏、崇尚和绝对信赖自然。禅文化的审美一是主张“自然即美”“本色最美”。即以不加修饰雕琢,保持本真状态为美。二是以顺应自然、与自然共生为美。 这种佗寂美学也逐渐渗透到所有日本人的审美观,尤其突出表现在日本人的各类创作作品当中。俳句追求诗人心情同自然的变化融为一体;禅画主张“发自内心地摸写自然”;茶道追求“与整个自然环境同化并求得最终的满足”;以桂离园为代表的日式庭院风格力求朴质而近乎自然;时下流行的日式装修风格,在选材、设计上都力求返璞归真,采用最环保的材质,保留原木色系,并将其最真实的质地、色彩等自然特征尽可能不加人工修饰而将原貌呈现出来。 3.1.2 崇尚極致简约的简素美学 日本禅文化追求排除一切矫柔造作的修饰,要达到绝对空灵、单纯、纯粹的精神世界。主张“亦空亦有,色空一如”,实质上是提倡将观念性、浮华性的东西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达到“无相”“空相”的境界。这种“无”和“空”便形成一种极简主义的审美观。 这种极简主义的内涵首先是体现着一种“多即一、一即多”“简而能远、淡而有味”的包容性。和中国古代园林的雕梁画栋、水榭亭台不同,日本传统枯山水庭院通常只通过树、石、土寥寥数笔构建空寂、淡雅的氛围,体现“一沙一世界”的修行。一个和室房间通常仅摆放一个茶碗或一朵鲜花,一副禅画留有2/3的空白,却更容易让人想象出万象世界。 3.1.3 崇尚感伤残缺的空寂美学 日本流行阴翳、逆光、沉郁黯淡的美学,正是深受禅文化中“空寂”理念的影响。相对于勃勃生机的旭日,日本人认为接近日落时的夕阳更美;相对于阳光灿烂,更喜欢幽静、昏暗的氛围;相对于饱和度高的艳丽色彩,更喜爱暗沉的浊色调。 禅文化审美来源于悲观主义的佛家审美,对于现实世界仍然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认为美丽都是虚幻、无常和短暂的,更加珍惜美好事物消亡的瞬间。因此日本人喜欢残缺、变化、不平均、不和谐,崇尚奇数、否定偶数。认为完美会让人产生遗憾,残缺反倒让人着迷,毁灭的时刻,才是最美的瞬间。 3.1.4 注重气间调和的状况美学 日本人认为人会从身体内部向外釋放出一种类似于空间延展性的东西,这个向外延展的区域空间被称为气场,气场也属于身体的一部分。而“间”被认为是日本审美意识的根基,是指一种若即若即离的牵连感。曾经的整体因为偶然的因素被分开成两个,就容易产生一种彼此希望能够回到从前的能量,从而相互吸引、相互召唤。因此“间”也可以理解为由气构成的时间和空间。 面对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上的“无”,通过想象去感受其间蕴含的“气”和“间”,能让人感知到远远大于实物的更广阔的事物和情感,这就是禅文化中 “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境界,也是极简主义审美的根据。 在这种意识的基础上,相对于单个的实体之美,日本人更注重用想象感知“气”“间”而成的“状况之美”。例如著名的俳句“寂寂古池边,蛙跃入水音”,并不是赞赏“古池”美还是“青蛙”美,而是感叹当时这一切所构成的状况、意境之美。 3.2 禅文化对日式生活观念的影响 3.2.1 崇尚自然的生活情趣 自然主义审美对应的生活方式便是日本人追求无限享受自然、贴近自然的生活理念。例如樱花、红叶这两样东西几乎在大部分国家都有,而只有日本将赏樱和赏红叶变为了一种每年固定不约、全民动员的具有仪式性的盛会。一家人穿上和服,带好便当,在树下赏樱或赏红叶,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共生的基本实践。 日本人喜欢用泥土、木材、竹子和纸张建造房屋,因为他们更喜欢那些可以融入自然美景的,能够在风化中逐渐还原、衰老的材料。他们认为房屋与自然一同风化、荒芜的变化过程是最美的。而且采用这些天然、传统材料能让光、风和空气能够自由地在建筑物里流淌,秉承的是一种人与自然调和的理念。 3.2.2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 受极简主义影响最大的是日式设计。日本无论是建筑、服装、生活用品都奉行极致简素,色彩上很少使用艳丽的颜色,造型上追求以最少的元素隐喻最丰富的设计内涵。 极简主义审美在日本人生活方式方面有着极大的体现。近年来大热的“断舍离”生活理念就是来源于日本,主张将边缘化、不重要的部分进行舍弃,从而实现一种高效、简洁、清爽的生活。当今日本非常流行一种“借来生活”。即除了贴身内衣,其余衣服,甚至家里的绿植、宠物都是靠租赁度日,为的就是尽可能节约经济、时间和精力成本。 3.2.3 严苛的生命观 日本禅文化审美中推崇的“空寂”往往伴随着一种失意、悲哀或绝望的负面情绪,加之对残缺、消逝之美的崇尚,有明显的轻生喜灭、以死为美的审美意识,这对日本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日本文化中,生命的转瞬即逝和消亡是一种美,于是很多人认为自杀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就也只是一件浪漫的私事。从1999—2014年日本自杀率一直高居世界第一,当今日本15~40岁的死亡人口中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自杀。 3.2.4 追求细节的匠人精神 日本人有句话叫“神就住在细节里”,在禅文化的影响下,日本人认为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一次悟道,所以要将它做到极致。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的商品,无论是电子产品、食品还是化妆品等,逐渐已靠其优越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成为“优质产品”“诚信产品”的代名词,赢得了世界的信赖。这是因为日本企业比起眼前的经济利益,更重视打磨产品细节以打造诚信品牌,尽可能做到该领域的极致。 而民间日本工匠的匠人精神同样令世界叹服。如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漆器(Japan)轮岛涂,一项普通作品的制作需要上百道工序,要有很多人通力合作,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道程序。一名匠人往往穷其一生,重复几十万次同样的工序,只为将这一道工序做到极致。 3.2.5 维护和谐氛围的自觉意识 源于禅文化中“空”的意识形成了日本人喜欢通过“无”来追求“气”和“间”的审美意识。这一点集中反映在了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和人际关系上。日本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在表达上讲究尽可能地含蓄隐晦,越是隐晦越是表达一种客气和尊重。例如走路时遇到有人挡道,大部分国家的人通常在礼貌的情况下会说“对不起,可以让一下吗?”或者“麻烦让一下”。而日本人一般只会说“不好意思,稍微地……”。这在外国人听来像是说了半句话。但每个日本人都能很快心照不宣理解对方的意思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能够做到这种理解和回应靠的是日语中常讲的“以心伝心”,即一方秘而不宣,另一方对其“气”和“间”心领神会。日本的人与人之间全靠这种自觉和默契,小心翼翼地维持一种和谐、平衡。为了这种调和之美,日本人形成了世界闻名的“集体意识”,也在国民性格上经常被外国人贴上客套、没有主见、顺从的标签。这一切表现的内在驱动,也正是禅文化中讲究的对“无”的在意,对个体与整体互相依存的美的追求。 4? 结语 日本禅文化的形成、发展和衰落兴盛,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中、日文化影响力的改变和日本独特的政治文化氛围,导致日本禅文化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在漫长的发展传播史中,日本禅文化和日本国民的审美、生活理念相互交融影响,形成了侘寂、简素、空寂和追求状况之美的审美观,以及崇尚自然的生活情趣、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严苛的生命教育观、追求细节的匠人精神和维护和谐氛围的自觉意识。这些理念不但固化在日本的国民性中,还随着日本国际化发展而远播世界各国,构成了世界人民心目中独具特色的“日本印象”。这对我们了解日本国民性,以及研究日本的政治、社会、文化甚至军事、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璇.论日本文化对禅宗思想的吸收和借鉴[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3):249-250. [2] 王晓峰.试论日本禅宗与武士道的关系[J].大连大学学报,2018,39(5):1-4,16. [3] 王红英,余舟.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园林的影响[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8,33(6):96-99. [4] 廖秀.禅意在当代中式风格服装中的设计表达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5] 雷亚伦.禅宗美学“心性”对汉传佛教景区景观空间设计的启示[D].上海大学,2019. [6] 王静.对“禅文化”影响下的日本包装设计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