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生“中国自信”意识培养路径研究
范文

    摘 要 习总书记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这“四个自信”彰显的就是“中国自信”。本文以提升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程育人效果为背景,具体分析学生“中国自信”意识的现状,并剖析了“中国自信”意识培养的当代价值。文章提出以实践为抓手,强化“道路自信”;以课堂讲授为抓手,讲清“制度自信”;以对看、多读、多思考为抓手,夯实“理论自信”;以校园环境建设为抓手,寻本溯源弄清“文化自信”。

    关键词 高职生 中国自信 意识

    基金项目:苏州经贸职业技術学院2017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项目,17JY216,高职生中国自信意识培养路径研究——以提升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程育人效果为背景。

    作者简介:魏娜,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221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这四个字现从四个维度构成了一个整体概念——中国自信,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所阐述的“四个自信”,彰显的是坚定的“中国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中国自信”意识,从而让学生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可程度。本文在提升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育人效果的背景下探讨高职生“中国自信”意识的培养路径。

    一、高职生“中国自信”意识现状调查和分析——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隶属江苏省教育厅的全日制公办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在校学生人数达到了1万余人,也构成了我院思想政治工作庞大的教育客体。大学生本身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践行者,他们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可程度和自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未来的社会实践。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我院大学生“中国自信”意识现状,我们特别编写了调查问卷,从各专业共选取了8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回收为760份,有相当高的调查意义。通过调查发现,我院学生在“中国自信”意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了解知识不系统,存在碎片化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对“四个自信”提出的具体时间把握不清楚,仅仅有32%的同学知道“四个自信”提出的具体时间,同时对“四个自信”内容了解模糊,对“道路自信”有一定的认知,而对其他三个维度的自信内涵不清楚,尤其对“文化自信”缺乏整体上的认识,不明白“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又为何践行“文化自信”?

    (二)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存在一定程度不足,科学认知有待加强

    “中国自信”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政治信仰,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可和践行,然而在调查中发现,28%的同学认为“四个自信”是一种口号,缺乏实践的基础;并且认为“四个自信”理论难以解释实践问题,社会生活中的腐败问题、党群干部问题,让大学生认为“四个自信”在实践中作用的发挥有限,表示缺乏信心。

    (三)主流价值依然让“中国自信”意识培养充满希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西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无时无刻都在侵入大学生的头脑,冲击着他们的价值理念,并且披着炫目理论外衣的西方社会思潮在争夺着主流意识的话语权,在此背景下,有些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政治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客观问题。但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依然发现,75.4%的同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和成就表示赞同和乐观,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98%的同学表示认同,同学们整体上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示充满信心,这也反映出高职生“中国自信”意识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但却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多途径、多维度的对其“中国自信“进行培养。

    二、“中国自信“意识的内涵剖析及其当代价值

    (一)“中国自信“意识的内涵剖析

    “自信”是自己对自己的相信,是对自我能力的认可,从其内涵来看,“自信”是社会生活领域主体基于特定的理念、价值参与社会活动,对现实实践活动和结果的确认,及其对未来发展的高度认同所表达的坚定决心,也是矢志不渝沿着确定轨迹活动的态度。“自信”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需要在实践中内化为一种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并接受实践的考验。而“中国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同样“中国自信”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仅仅为大学生“中国自信”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源头,而如何内化为大学生的一种理想信念和价值认同,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二)“中国自信”意识培养的当代价值

    “中国自信”意识代表着道路自决、理论自觉、制度自律和文化自强,意味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可,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方面,“中国自信”意识对提升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的意识状况、理论知识水平、政治素质高低都关系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可程度,并决定了他们对于中国的情感和对民族复兴的信心,“中国自信”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并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另一方面,“中国自信”意识的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践行者和传播者。通过高校系统而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自信”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充分的自信也可以让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形成“中国自信”意识后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自媒体”时代发挥他们自信意识传播者的作用,他们通过切身的感受把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并影响身边人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解和认同。

    三、高职生“中国自信”意识培养的途径研究——提升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程育人效果

    “中国自信”意识源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探究“中国自信”的培养路径,也应该从四个维度进行思考。

    (一)以实践为抓手,强化“道路自信”

    “道路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方向问题,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我院思想政治课程中,可以以实践作为抓手和着力点,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道路自信源于实践中的三次飞跃——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站起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所探索出来的社会主义道路,由于道路的正确性,才把中华民族解救于危难之中;由于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才带领人民群众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富起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所选择的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开放掀开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让祖国壮丽山河焕然一新。

    “强起来”源于“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而新时代的到来,也必将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前进。

    因此,在培养高职生“道路自信”意识,一定不能脱离伟大实践,通过三次飞跃的解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到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二)以课堂讲授为抓手,讲清“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包括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政治体制。

    “制度自信”源于比较优势,一方面,这种优势基于我国国体的自信,即人民民主专政所焕发出的蓬勃生命力。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另一方面,这种优势也基于我国政体的自信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体现出的民主制度,这种制度是世界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制度,是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因此,对我院学生进行“制度自信”的培养应系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制度所带给人民群众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三)以多看、多读、多思考為抓手,夯实“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包括革命理论、建设理论和改革理论,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实践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解读新闻,关注时事,在课堂上进行新闻解读等形式来剖析党的各种政策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并且可以借助于各种信息化手段吸引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掌握理论,夯实理论自信。

    (四)以校园环境建设为抓手,寻本溯源,弄清“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国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各国为之侧目,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极度辉煌,同时我们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要培养高职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应引导学生寻本溯源,在传统优秀文化中寻找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产生于革命实践的革命文化,彰显了中国人百折不挠、忍辱负重、砥砺奋争的精神风貌;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为我们显示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中国外交,中国人用自己独特的文化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

    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高职生内心,并形成“文化自信”意识,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得以实现,在我院设置不同主题的文化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依托于我院微信公众号——玩转经贸,开辟关于文化的特色专栏,形成高职生文化交流的阵地;以校团委和校宣传部为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主题活动,让“文化自信”意识内化于学生内心,外化于具体实践活动。

    “中国自信”意识的培养,是提升我院思政课程育人效果的目标之一。“中国自信”意识依赖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养成,因此在我院思想政治课程育人过程中,应从四个维度发力,采取针对性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和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依托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大思政”学习氛围,以习总书记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为指导,培养坚定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晓琴.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培养路径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7(6).

    [2]勾英.将“四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5).

    [3]程渝.青年大学生“四个自信”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基于对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