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对策 |
范文 | 摘 要 农民工是在网络媒介发展过程中,容易被边缘化的群体,其网络媒介素养水平整体偏低。本次研究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进行界定,然后采用问卷调查而访谈研究方法,对浙江省的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进行调查,基于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探讨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 浙江省 农民工 网络媒介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浙江省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研究(14NDJC213YB )。 作者简介:李宣,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多媒体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D66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303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介为大众参与信息生产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中的智能设备,参与到网络媒介信息传递过程中。这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媒体环境下的生产者和受众之间的角色地位,使两者的界限逐渐模糊。但在网络媒介的利用过程中,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包括相关操作技能和价值理念等。因此,有必要对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对策进行研究,找到有效的提升途径。 一、 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概述 (一) 网络媒介素养 网络媒介素养同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一样,是一种包含情感、技能、认知等方面的基本素质条件。网络媒介素养具体是由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关学者将其定义为解读、利用媒介信息需要的知识和技巧。网络媒介素养的定义更加具体,即指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利用能力,介于网络媒介信息的自身特点,在对其解读、利用和创造的过程中,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和选择能力,从纷繁复杂的网络媒介信息中,获取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基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对其作出辩证的接受。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一种人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 (二) 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 对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首先要与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素质水平、受教育水平等联系起来,探讨其应具备的网络媒介素养水平及提高方向。除了在网络媒介素养框架下的定义外,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组成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网技能,即农民工掌握的网络操作技能。二是网络意识,即农民工对使用网络的认识和需求。三是网络利用能力,即农民工能够获取的网络服务水平,包括信息提取能力、服务多样性等。四是网络参与能力,即农民工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参与网络信息传播的能力。五是网络伦理道德,即农民工对自身网络使用行為的管理意识和约束能力 。 二、浙江省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法 为了具体了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状况,本次研究以浙江省地区的农民工群体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围绕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基本组成,了解其实际素养水平。其中,调查问卷参考已有文献中的《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调查问卷》编制,共包含42道客观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特征调查题目,共包含5个小题目,了解样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从事行业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网络媒介素养调查题目,按照上述的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组成情况,分为五类,每一类包含3~5道小题目,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进行了解。采用随机调查方法,共发放350分问卷,收回323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有频数统计等,并利用Excel工具制作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 (二)调查结果 首先从人口特征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在323份有效问卷中,男性样本207人,女性样本116人,各占64.1%和35.9%。年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分布最为集中的是18~24岁年龄段,占31%。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学历居多,各占37.2%和20.4%。收入水平集中在1001~2000元和2001~3000元两个分段,分别占22.6%和33.4%。从事行业分布较为广泛,占比较高的包括建筑、装饰、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安保、物流、餐饮行业等。 从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调查情况来看,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是否使用网络媒介,主要与农民工从事行业有关,由于上述行业中大部分工作不需要使用电脑,因此网络媒介使用频率较低,几乎不是用电脑的人数占51%左右。从农民工网络意识的调查结果情况,不懂电脑和网络的人数占42.3%,使用网络进行娱乐的占70.4%,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提升职业技能的,仅占13.2%。由此导致农民工平均网络消费水平也较低,低于100元的人数占77%左右。 三、 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 现状问题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存在多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1)缺乏网络应用技能,同时也缺乏学习途径,具体包括打字技能、搜索引擎利用、下载资源等,熟练度都偏低。许多农民工都是从非正式渠道学习到的网络技能,包括与朋友交流、自学实践等;(2)对网络媒介的认识较为片面,许多农民工将其当做一种娱乐工具,上网主要是为了聊天交友、玩网络游戏,而没有将其利用到学习和自我提升方面;(3)农民工缺乏网络信息辨别意识和选择能力,无法分辨网络中的虚假信息,甚至部分农民工经历过网络诈骗事件,造成财产损失;(4)缺乏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控能力,在信息浏览方面,许多农民工不会主动抵制涉黄、涉暴信息,在参与网络评论的过程中,发表言论也较为随意,甚至会出现偏激的言行。 (二) 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1)目前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许多农民工在家中的成长过程中未使用过网络,到城市务工后,才开始接触网络,再加上教育程度偏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导致其实际操作水平偏低;(2)农民工经济收入水平整体较低,许多农民工没有个人上网设备,选择到网吧等场所上网,受其氛围影响,对网络的使用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娱乐方面;(3)缺乏自我提升意识和管理意识,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多数较为繁重,在有限的休息时间内,很少有人通过网络渠道提升个人素质能力。再加上缺乏外部监管促使,在其网络使用过程中,可能参与到不良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也容易受其所害,在网路媒介中获取的积极价值较低。 四、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对策 (一)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提高对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重视。在此方面,首先应加强政府引导,在政府财政支持下,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进程,让互联网和移动网络走进农村,让农民工子弟也可以从小学习网络知识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网络利用水平。在此方面,也需要整合移动、电信等运营商的力量,做好地区网络发展规划布局,不断扩大网络覆盖面,重点加强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解决其网络利用的基本问题。同时应制定相关的补助政策,对农民上网费用进行减免和优惠,鼓励企业下乡,开展终端设备特卖活动。通过多重手段的实施,尽快缩短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城市的差距。 (二) 深入推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应深入推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将网络媒介素养,正式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开展专门的课程,提升农村学生网络素养水平。以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为依托,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爱好,帮助其端正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态度,学会对网络技能的正确利用。同时,也应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纳入到農民工职业培训体系中,加强网络道德培训和技能培训。根据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组成结构,科学设计教育培训体系,在帮助农民工掌握基础上网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其提升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同时树立用网安全意识和伦理道德意识。相关政府机构和企业,也应积极开展文化宣传活动,为农民工提升网络媒介素养,提供更多的途径。 (三) 强化农民工网络媒介使用引导和监管 最后,应加强农民工主观意识的引导,并对其网络实践进行监督。在此方面,需要发挥社会文化机构和企业工会等方面的作用,比如利用数字图书馆,为农民工上网提供硬件基础,通过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等,满足农民工的自我提升需求。企业工会组织应深入到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中,了解其存在的实际困难,构建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鼓励农民工通过网络渠道,学习与自身职业发展有关的知识技能,并定期开展相关交流和竞赛互动,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规范农民工的网络使用行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农民工群体由于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在网络媒介素养方面有所欠缺,会影响其网络媒介的使用。根据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引导和帮扶策略,改善农民工网络利用条件,并对其开展相关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思想引导和行为监督,可以有效提升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水平。 注释: 王圣贺、李彬.浅谈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发展变化.新闻传播.2013(6).172-173. 李洁玉. 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暨南大学.2012. 杨英新.城市融入之推手: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26(2).81-8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