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环境财政投入政策
范文

    摘 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时代新时期,从之前只注重经济发展到对新的发展模式的转变。不断倡导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本文通过一些数据分析了近几年环境财政投入现状,并且基于这一新发展理念下面临的新问题以及该如何完善环境财政投入政策。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并针对性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绿色发展 财政投入政策

    作者简介:段静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057

    在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突出。十九大召开后,我国的社会矛盾的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环境的要求变高。“绿色发展理念 ”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国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而仅仅依靠市场来调节环境问题是有限的,政府也需要大量的投入才能更好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国家制定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并且借助政策手段引导人们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生活各个环节中去,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一、环境财政投入政策现状

    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即环境保护财政支出中政府投入的部分,以实现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解决各类环境问题。由于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公共性,私人不愿付出更多的成本,因此,政府的财政投入尤为重要。尤其在这几年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各级政府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如(图一)2010-2012年环境治理金額占财政预算总支出缓慢增加,2013、2014有下降趋势,2015才又有逐步上升趋势。如(图二)环境污染投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总体来说环境治理总量的不足对当前经济条件下环境问题的恶化以及我们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相符合,而环境治理问题最大的资金来源于中央的财政拨款和对环境污染的投资,这更要求国家应重视环境治理问题。从(图三)地方环境治理的支出占国家环境治理支出平均可以达到99%以上的份额,这符合环境治理这一公共服务的性质。

    二、主要理论依据

    (一)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即每个人对此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不会导致该产品或服务的减少,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因此环境保护具有公共性,这些资源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也没有一定的约束机制,消费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导致人们不用付出更多的成本而可以获得利益,却忽略了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这些公共产品的被私人的不断破坏,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免费搭便车”的人,从而导致休谟所指出的“公地的悲剧”,难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单靠市场机制是不能解决的,这就需要政府出面来解决这个难题。

    (二)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的不能用市场价格进行买卖的一种外部影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对他人是有利的,私人付出的成本要大于社会所付出的成本,比如环境保护。而相反负外部性对他人是不利的,私人付出的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比如环境污染。由于环境保护需要的成本高收益见效不够明显,人们往往不愿付出,从而导致更多的负外部性,社会也就出现了“搭便车”现象,最终还是由政府来承担。

    三、环境财政投入中问题

    (一)环境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过去几年中,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严重受损。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美好生活的追求等也促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从上图二中可以看出,即使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但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占GDP的比重依旧过低,没有明显的提升。从2013年开始甚至有下降的趋势。根据国际经验,环境投资总额占GDP的1%-1.5%,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的恶化。当比例达到2%-3%时,环境质量将得到改善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上升时期,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前进,而目前对环境的总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经济需求。

    (二)环境治理结构不平衡

    环境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到治理的效率,如下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筑投资占的比重最大,新建项目投资次之,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比最小。而工业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处于重要地位,工业污染也是我国环境治理重点。近几年来雾霾严重,而雾霾天气最主要来源还是工业污染造成。这需要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投资力度。

    (三)地方环保支出资金不足

    从可以看出,环境治理支出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中央与地方支出差距较大,而地方支出比收入远远要多很多。收入与支出之间的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面临更大的压力。现在我国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社会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治理结构,地方政府作为连接上下级的重要桥梁,是环境保护治理的主要执行主体。在环保专项财政支出确立的初期,中央转移支付占地方环境保护支出比重较大,但随后几年有下降的趋势。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主体来自于地方政府,如果没有足够的环保投入,环境治理效率也会不断下降。

    (四)环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在我国这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环境保护的公共性来看,环境污染治理主要还是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并且很多污染废弃物的排放来自于国有企业,因此这些污染物的处理需要政府资金来发挥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但是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未专款专用、资金闲置挪用、改变资金的用途等,将专项资金用于其他公用经费的开支。按照现行的一些管理办法,环保专项资金在支出范围和用途做了一些规定,但缺乏一定的支出标准以及对各方面的支出控制,执行度不高且监督流于形式,在一系列的环境中行政的不当干预等这些都难以保障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 环境财政政策解决措施

    (一)加大环境财政投入

    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但财政用于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依然过低。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生活质量、经济的优化绿色增长,这都离不开政府的财政保障。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治理、环境投资、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等。倡导“绿色财政”工作思路,彰显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放在突出地位,与经济、政治、文化相结合协调发展。

    (二)优化环境治理结構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结构问题,只有优化治理结构问题才能有效的治理环境。增加对工业污染的环保投入,不能一味的任凭企业关闭,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不能让经济下滑,将环境治理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政府应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入,大力推动污染防治、能源的技术开发,引进先进技术,以及对企业改造先进技术等给予适当的补贴,推动环境监测执法能力提升。

    (三)提高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在环境治理方面,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治理,有明确的分工。中央政府主要负责整体的环境资金运营稳定,进行宏观的监控和指导,而地方政府主要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进行治理。地方政府作为治理环境的重要枢纽,要加强重要与地方关于环境问题的交流沟通。中央政府应根据各个地方的环境问题进行专项转移支付,实行项目专项资金报批,有效的治理环境。与此同时,在环保领域可以实行PPP模式,发挥政府环境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进行绿色环保投资,包括企业、金融和社会其他方面的投资。

    (四)合理利用环境财政资金使用率

    在政府环境财政资金的使用中,要进行专项专人负责制,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做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评估。让每一笔环保资金都能用到位。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色,采取不同的计划,明确分工明确职责。严格把控财政资金的预算审批,拨款以及使用,重分配也要重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建立结果导向的激励和约束并举机制。绩效评估中包含的项目综合评估应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将结果应用于后续项目资金和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

    五、总结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下,政府对环境财政投入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工作也在日益完善。而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要发挥特殊的角色,以及发挥好我国环境财政投入政策的手段,寻求高效节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我国环境财政政策对环境保护的重大作用。

    注释: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② 公共物品理论,又称为公共产品理论,最早见于萨缪尔逊的《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

    ③ 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术语。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Externality)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正外部经济效应)和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负外部经济效应)。

    ④ 盖中伟.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财政监督.2018.

    参考文献:

    [1]蔡丽丽.加强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2]贾卉.加快推进环保资金绩效评价,强化资金效益管理.环境保护.2013(7).

    [3] 王金南、邹首民、洪亚雄:中国环境政策(第二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4] 秦天宝.绿色发展需要法律制度保驾护航.江西日报.2017.

    [5] 马中、蓝虹.建立环境财政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环境保护.2004(11).

    [6]王琼.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