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传统能源结构转型和新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
范文 | 摘 要 我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巨大,传统能源储备量越来越少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目前我国已开展新能源研发与利用,但在此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问题。本文针对传统能源转型及新能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个人观点,通过对此问题的简单剖析,提出个人意见,以进一步了解新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传统能源 能源 作者简介:邓欢,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TK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4.063 一、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能源利用面临的问题 1. 储备量急剧下滑 传统能源是指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中占绝对比重,其中煤炭消费占比高达九成。 随着世界人口总量的不断增加,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据201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中国煤炭储备总量138819(百万吨),仅占美国储备总量的55%(美国煤炭储备量为250916百万吨),而中国煤炭产量在一次性能源占比为60%。 以此分析,中国煤炭储备量将日益下滑(以煤炭为例,石油、天然气同理),能源转型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2. 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人为制造的废气废物严重超出环境自净能力,从而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汽车排放的尾气、冬季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及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物使得全国大部分地区雾霾现象严重;另外,传统能源消耗造成的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这都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资源取之不尽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循环往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为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以太阳能为例:据估算,太阳一年中投射到地球的能量,相当于燃烧标准煤140万亿吨所产生的热量,大约为目前全球一年内利用各种能源所产生热量的20000倍,我国可以较好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地区约有领土的2/3。 如今,我国已开始并投入可再生能源领域,在今后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中,可再生能源也将是不可或缺并愈加重要的组成部分。 2. 保护生态环境 早在20世纪50年代,部分西方国家对于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耗已十分巨大,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本国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各国逐渐认识到一次性能源过度使用所带来的污染问题,纷纷将目光转向新能源及清洁能源领域。以德国为例,在当时德国煤炭的消耗量已占到全国一次性能源消耗的84%,在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峻时,德国民众开始逐渐认识到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的迫切性;联邦德国政府于1974年开始支持绿色能源的研发,风能就是德国最早开发的绿色能源之一。 我国工业化发展起步晚,学习西方国家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部分地区PM2.5严重超标,开始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也开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抢救生态环境;新能源产品可以循环利用且排污量小,毫无疑问就成为国家重点开发支持的领域,这不仅有利于资源节约,更能够维护生态安全;因此,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新能源发展中展现的问题 (一)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出台《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等与能源产业相关的法律,也正在加紧制定《能源法》;但是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法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简单举例,在知识产权专利保护方面,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关法律也十分不健全。根据德温特创新索引中全球风力发电专利技术的检索数据,截至2017年8月底,全球专利共64496件,中国专利数量为11388件,僅占全球专利技术的1/6左右;在这些专利技术中,中国领先的风车涡轮机设备的专利很少,这表明中国虽在此方面占领先地位,却并不拥有风车涡轮的专利技术。 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能源领域的专利保护是十分明确的。我国应细化法律结构,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对本国能源产业自主研发技术予以保护。 (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我国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但是在资源转化的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频繁陷入利用率低,成本回收难的情况。2015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光伏发电量190亿千瓦时,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2015年全国全年弃风电量339亿千瓦时,部分地区四季度弃风比例超过60%。 虽然国家近年来出台了相关政策限制“弃风、弃光、弃水”,但是截至2017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7万亿千瓦时,弃风、弃水、弃光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 可见,我国虽然可再生能源储备量丰富,但是利用效率不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新能源技术成本高 我国新能源领域起步晚、核心技术多靠外国进口、运营成本偏高,而企业经营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成本问题,因此很多企业仍倾向于传统能源领域;以发展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为例,中国陆上风电项目平均造价为8619/千瓦,与化石能源相比,风电成本是煤电成本的1.7倍。 加之,我国目前大部分产业仍集中在传统能源领域,对比新能源产业消费成本偏低,群众消费也更倾向于传统能源消费,故此,受众群体也成为企业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此恶性循环,企业对新能源领域的开发利用就更加退缩。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法律、政策和监督体系 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韩国、日本等国都以政策和法律的形式限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全国或区域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以尽量低的成本减少碳排放量。2008年美国通过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Energy Improvement and Extension Act),规定了“Energy security through improved vehicle fuel economy”、“energy security through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biofuels”等16个部分,细化出多达几百个条款,其中还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New qualified plug-in electric drive motor vehicles)出台专项税收抵扣。我国虽然出台了多部针对新能源的法律及相关法规,但其中条文规定较为粗略,相比起来对法条解释自由度略显宽松,这就给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提供了灰色地带;因此在法律法规制定方面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传统能源的使用及限额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补贴措施,加强和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实施监督。 (二)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驱动力,加强国际合作 发达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利用方面远超于发展中国家,技术和设备先进、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强劲。作为起步比较晚的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技术展览、论坛等交流平台,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与再创新。 (三) 建立多种的激励机制 现如今,我国新能源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不足,实际应用范围窄、成本高,成为企业不愿参与投资与研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激励企业投资参与;例如:德国在新能源研发与利用时,对企业减免税收、提供财政补贴并提供年利率不超过2%的超低利率贷款;除经济支持外,还可以采取“荣誉”激励方式,如制定和颁布“能效标识”,向社会公布和奖励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企业。 另外,在个人和家庭方面,也可以通过减免部分税务及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及家庭使用新能源产品;如:北京对汽车产业实行“限购”和“摇号”政策,为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放宽政策,并采取“不限购、优先摇号”的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值得各大中城市效仿学习。 注释: 王玺、蔡伟贤、唐文倩.构建我国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体系研究.税务研究.2011(5).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 丁传冬.浅析太阳能在建筑改造中的重要意义.中外建筑.2018(6). 顾科杰.传统能源到可再生能源—德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8(6). 宋婧.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能源技术规制研究.中國政法大学学报.2018(4). 朱艳丽.“能源三难选择”视角下弃风弃光问题法律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8(4). 中国可再生能源储能市场前景光明.上海大中型电机.2018(3). https://www.jianshu.com/p/57f94f2a3ae5 ?驭见汽车 简书. 美国《2007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H.R.6.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8604411 .html. 耿海清,董战峰,等.德国和美国能源转型政策创新及对我国的启示.环境保护.2017(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