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马克思的城乡融合思想及当代启示
范文

     田茜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田茜,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232

    一、马克思城乡融合思想的形成

    (一)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是在总结和发展前人城乡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马克思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已经对理想的城乡关系进行过描述,其中莫尔、傅立叶和欧文,他们的城乡关系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最大。

    1.托马斯·莫尔的城乡和谐关系思想

    托马斯·莫尔是英国空想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城乡关系思想主要表现在平等与和谐共处方面。莫尔认为,城市工人和乡村居民都是平等的,无论是生活在城市中还是乡村中,都要进行工作与交流。同时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城市与乡村都是一种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的关系。

    莫尔的城乡关系思想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潮流的,人类社会也需要这种和谐的城乡关系。马克思接受了莫尔的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思想,只是莫尔没有能提出如何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方法和途径。

    2.傅立叶的城乡协作关系思想

    沙利·傅立叶把理想中的城乡关系描述为“法郎吉”, “法郎吉”是一个农工协作社,没有城乡差别和农工差别,在每个基层组织中,都有一定的工业,一定的农业,工业和农业有机结合,两者不可或缺,每个基层组织就像一个单个的独立生活的个体,这是傅立叶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当时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度下,农业是基础,城乡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存在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所以傅立叶没有提出废除私有制的说法。

    3.欧文的城乡结合思想

    欧文的城乡关系思想,强调的是城乡之间的和谐。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出现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还没有那么激化的时候,而马克思的城乡关系思想是不断批判城市与乡村的不平衡,以未来城市和乡村和谐发展为目标的,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的落脚点就是消除资本主义制度下城乡关系的畸形发展。欧文的和谐公社制度对马克思的城乡融合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二)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1.工业革命破坏了城乡之间相互阻隔的状态

    工业革命之前,乡村的生产只是在各自家中完成一些手工业,例如纺织纱布之类。因为落后的生产力没有办法完成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即使是这种生产模式,也仅仅是能够维持生活。因为当时没有统一的市场,本地市场是唯一的市场,市场供给和市场消费是相对平衡的。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使得乡村手工业相继破产,只能到城市的工厂里去。这样工业革命冲破了城乡间相互阻隔的状态。

    2.城市和乡村两大对立阶级的产生

    在工业革命之前,乡村农民还有自己的土地,但是工业革命之后,仅仅靠这点土地无法维持家人的生存,农民只能卖点土地,或者去城市力打工过活,这样农村就有很多零散土地。一部分富豪就把这些土地集中起来,围建成农场。原来有小块土地的农民,要不去城市出卖劳动力,要不把土地卖掉换来纺纱机,还有就是去农场主那里做短工。这样就出现了以自耕农组成的乡村集团和以大农场主和资本家组成的城市集团的对立。

    (三)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形成过程

    1.萌芽阶段

    (1)恩格斯分析了城乡对立的原因。恩格斯在英国生活的时候,经常深入工人生活,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体现了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发展,同时也对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影响十分巨大。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出现了不能解决的矛盾。这样恩格斯就发现城乡关系变化的原因是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所引起的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使得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城乡关系发生变化是在此基础上的必然反应。

    (2)马克思提出城乡平等的思想。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发表了《区乡制度改革和<科隆日报>》等文章来声讨普鲁士国家的专制主义制度。马克思提出城市和乡村要拥有平等的权利,这点与莫尔的想法是一样的。但是这个时候马克思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城乡关系思想,我们却可以看出马克思开始关注城乡关系问题,提出城乡平等的设想。

    2.形成階段

    (1)明确提出了城乡关系的概念。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这部著作中,第一次使用了“城乡关系”的概念,马克思指出,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底层关系,城乡关系一旦改变,其他的社会关系也会跟着变化。还提出,城乡关系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2)揭示了城乡对立的原因。在《德意志意思形态》一书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城乡对立”的概念,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城乡对立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3)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未来趋势。在《德意志意思形态》中,马克思揭示了城乡对立的原因,同时还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在私有制的环境下,人们之间的利益是相对的,有的人生活在城市,有的人生活在乡村,他们之间的利益是相对的。要消除这种城乡之间的差别,就需要消灭私有制,而消灭私有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走向城乡融合是一个大的未来趋势。

    3.成熟阶段

    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分工合作,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城乡融合”的理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会促使城市关系最终从对立走向统一。只有实现城市和乡村的融合,才能解决城市里各种问题。

    二、马克思城乡融合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内涵

    城乡融合,主要是指城乡一体化。各界学者从自己研究领域出发,对城乡融合的解释不尽相同。经济学家认为,城乡融合就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打破城乡之间相互独立的围墙。其他学者认为,城乡融合就是城乡更加合理布局,协调发展。马克思的城乡融合理论是在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批判,还有对实践的总结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城乡融合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综合,即农业和工业在它们对立发展的形式的基础上的联合,创造了物质前提。”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生产力对于城乡融合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促使工业和农业不断融合,才能逐渐消除城乡对立的条件,逐渐走向融合的道路。马克思还认为,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还要在现实生活中对生产力合理分布,这样更有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在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有些国家已经把先进技术用于生产,这样就使得城乡的差距逐渐减小。

    (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马克思认为,要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就要消灭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其生产方式决定了它不能消除城乡对立,反而会加剧对立的程度,所以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它的生产方式。但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绝不是一个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消除城乡的隔离、对立的状态。

    (四)促进工农业产业融合

    马克思指出,要实现城乡融合,需要建立新的分工体系,打破工农业的分布和布局,让工业不只是在城市,农村也不再只有农业。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是政治中心,工业革命之后,城市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同时由于城市居民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使得城市中的资本要素等向农村流动,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促进工农业的产业融合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很好的途径。

    三、馬克思城乡融合思想的当代启示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马克思的城乡融合思想对于现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而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处于自耕农种植模式。马克思也十分重视农业的基础作用,重点发展农村劳动生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实现乡村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这样才能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而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很不均衡,差距相对较大,我们在保持东部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快其他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二)重视城市的中心作用

    马克思提到:“城市的繁荣也把农业从中世纪的简陋状态中解脱出来了。”指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我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要挥发城市的中心辐射作用,必须通过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发展科学技术,让城市的工业更好发展,这样才能产生规模效益,更好的促进规模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城乡融合的步伐。

    (三) 发展科学技术,促进城乡间平衡发展

    现代社会,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得城乡之间交流更加便捷。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及时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实时参与互动和交流,生产和生活上,城市与乡村之间紧密结合。乡村可以共享城市的技术,这对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融合有积极作用。

    四、结语

    马克思的城乡融合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马克思指出,城乡关系的变化是一切社会关系变化的基础。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把马克思的城乡融合思想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中央编译局,1960:3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1.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宋梅英.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

    [5]陈燕妮.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