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及应对
范文

    摘 要 历史虚无主义借用自媒体进行传播,极大地拓展了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增强了传播效果,致使历史虚无主义在自媒体空间中病毒式传播,形成一股兼具破坏力和迷惑性的“凶潮”。本文认为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必须通过加强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来扼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蔓延。

    关键词 自媒体 历史虚无主义 应对

    作者简介:张亚飞,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義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人学。

    中图分类号:D6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231一、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一)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政权

    历史虚无主义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否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诋毁和污蔑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正确道路,歪曲和丑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最终否定社会主义政权的合法性,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故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由里到外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根本上是一种反党反人民以及反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潮。

    (二)歪曲马克思主义理论,动摇人们的政治信仰

    历史虚无主义歪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认识和评价体系,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的,而历史虚无主义肆意拼接历史,捏造历史事实,否认历史的一维性和连续性,传播错误历史认知信息,消解进步历史观,破坏了社会凝聚力和价值共识,动摇人们政治信仰。

    (三)歪曲历史事实,否定中国革命

    “资产阶级把一切变成商品, 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其所谓的历史“真相”,随意歪曲历史史实,肆意曲解历史真相,引起社会对历史真实的全面质疑,从而否定中国的革命道路。

    (四)美化侵华战争渲染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近代农民运动和革命运动,以美化洋务运动,贬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这种对历史的“重新评价”其实质就是否定革命,渲染“侵略有功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是通过否认或篡改侵华战争的历史史实,称颂殖民统治的道路,借此渲染民族失败主义情绪,抹杀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诋毁英雄人物,解构主流价值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是通过丑化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雷锋和林则徐等英雄先烈与爱国壮士,解构人们对我们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然而,主流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如果没有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思想混乱、理想动摇、信念缺失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滋生出来。二、自媒体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诱因

    自媒体时代下的历史虚无主义传播除了与自媒体在如今的广泛应用有直接的关系外,还有多种层面的诱导因素。治理历史虚无主义在自媒体网络空间的蔓延需要精准发力,在分析其传播的思想基础、传播载体、受众人群的社会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综合施策,切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之途径。

    (一)自媒体的出现生成了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技术诱因

    自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使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传播者增多,传播效果增强。早期历史虚无主义传播主要集中于权贵、宗教及知识分子等固定范围,其主要传播载体为小册子、书籍等不同形式,所掌握信息天然不对称性决定了历史虚无主义影响范围有限。如今,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范围急剧扩大,传统媒体时代一部分受众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发布或转发讯息,信息生产者、受众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生产者、交换者、舆论的传播者。这样,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自媒体使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参与者、受众增多,消极影响增强。

    自媒体“实时交互”的特点使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破坏力远超以往。一是使历史虚无主义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内容更新频率增强。二是使历史虚无主义不断捕捉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多种伪装手段来隐蔽表达自我观点,具有极强的弱辨析性。一部分历史虚无主义价值观掺和在对时政热点的评析之中,潜移默化宣扬错误价值观,持续的传播容易使人们混淆事件的真相,形成跟风效应,从而蔓延整个网络。三是使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手段实现新、旧媒介的综合互动,增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破坏力。

    (二) 大众的社会心态提供了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情绪诱因

    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各项事业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状态也会发生相应变化。2014年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调查者认为当前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信仰缺失、‘看客心态、‘社会焦虑症位列当今社会病症前三项。(1)信仰缺失:价值多元化下存在信仰与道德有关的精神危机,道德赤字凸显;(2)看客心态:阿Q式的冷漠、麻木与围观,崇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处世哲学;(3)社会焦虑症:因工作、生活、养老及未来无法预期等而长期紧张与不安;(4)习惯性怀疑:社会诚信危机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安全感,从而怀疑一切;(5)炫富心态:展示、炫耀财富,虚荣心作怪,自卑心理的另一种反映,炫耀是为了获得满足感;(6)审丑心理:丑闻成为丑闻制造者的‘通行证,假恶丑盛行、越骂越红;(7)娱乐至死:崇尚个人享乐主义,‘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8)暴戾狂躁症:粗暴野蛮、乖张残暴,易怒且好走极端甚至危害社会;(9)网络依赖症:对网络及移动媒介上瘾,产生依赖,沉溺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从人民网的调查可以看出,“这种心态与自媒体时代的心态一拍即合,生成一种拒绝崇高、庸俗媚俗的病态情绪”,在不断的“转发”过程中,这种情绪蔓延整个网络,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三) 唯心史观为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提供理论基础

    历史虚无主义以对重大热点事件和历史事实的歪曲评价为手段,以唯心史观为思维方式,否定唯物史观,塑造自己的理论基础。

    否定历史客观性。历史虚无主义借口历史一维性与历史评价中的非理性因素,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觀性,提倡“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历史学家可以随意杜撰历史,把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偶发因素和个人英雄主义。例如,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是因为运气好和外国人没有进攻广东;林则徐从封建眼光出发,采取粗暴方式销毁鸦片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历史虚无主义者把严肃圣神的历史研究当成儿戏,任意裁剪拼接历史事件,罔顾历史客观性,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坚持不可知论。历史虚无主义者从历史相对性转变为历史相对主义,以个人喜好随意评价历史事件,推断历史进程。例如,有人通过对侵略战争的美化,认为侵略战争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我们应该看到近代中国在医学、教育等领域的发展结果表明,历史虚无主义在认识论上坚持不可知论,将历史事实同人的活动割裂开来,陷入绝对化、片面化。三、 应对历史虚无主义自媒体传播的策略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混乱,扰乱了网络空间的秩序,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办法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破坏加以抵制,消除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巩固全国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基础,保护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从而确保我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 加强唯物史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的有力思想武器,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如何进行正确的历史研究确立了科学准则。只有准确客观的历史资料才能认清历史事实,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研究,从而得出相对可靠的历史评价和历史判断。同时,必须加强对党史、国史等档案的研究整理工作。档案资料是记录人类历史活动的较为准确可信的资料,档案资料的丰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责任感,加强对党史、国史和马克思主义史料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增强理论学说的科学性与可信性。

    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评价方法。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历史文化水平,还有利于透过现象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加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自觉。

    (二)培养同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的专门人才

    历史虚无主义在今天的网络社会依然能够肆虐起来,与人们自身的理论水平有关,因此,必须培养同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的专门人才。

    加强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新中国,在新时期同样肩负着巩固国家政权,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的重任。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西交流日益频繁,西方资本主义落后腐朽的思想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对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利用这些空隙,制造一些虚假新闻,抹黑中国共产党,诋毁党的领导,企图实现“颜色革命”。因此,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三) 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灿烂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根基所在,凝聚着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共识。在新时代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首先要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髓,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要相结合,与人民需要相结合,使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性,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严防历史虚无主义的破坏。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立的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对于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巩固精神信仰,增强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最坚实的思想防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6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2: 573.

    [2]中国社会心态被指存10大病症 官员存信仰缺失危机[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5/c1001-25661747.html,2014.

    [3]陈清,刘珂.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特点、危害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6(3):57-61.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02).

    [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