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孙小果案的报道过程谈舆论监督的作用
范文

    钟婧

    关键词孙小果 舆论监督 扫黑除恶一、孙小果案舆论监督脉络梳理

    (一)生发期

    对于孙小果案的舆论监督报道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12月9日,《云南法制报》刊发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孙小果父母访谈录》文中,孙父孙母对自己儿子所犯的罪行表示了震惊、愤慨和谴责。1998年初,《南方周末》以《昆明在呼喊:铲除恶霸》为题,曝光了孙小果及其团伙在昆明的恶行。此阶段报道围绕孙小果1997年所犯下的强奸案展开,曝光了孙小果的恶霸行径,以孙小果个人及其家庭为主要报道对象,未涉及孙小果其他利益链条,并未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二)高潮期

    2019年4月24日,《昆明日报》一条头版消息,将孙小果再度拉回人们视野。消息称自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于4月1日进驻云南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以来,昆明市打掉了孙小果、涂力军等一批有影响的涉黑涉恶犯罪团伙,查处了一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随后,孙小果案逐渐引起热议,网民“大石头”在云南本地社区网站“彩龙社区”发文起底“中国十大恶人榜首”“昆明恶霸”孙小果人生经历及背景,称其“20年前被判死刑却没死”。之后,《澎湃新闻》《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开始对孙小果案进行跟踪报道。《澎湃新闻》从多个渠道证实孙小果确为1998年就己被判处死刑的昆明黑恶势力典型代表以及调查了孙小果狱中减刑的原因是因为通过发明一项名为“联动锁紧式防盗窖井盖”的专利获得减刑,该专利材料由其母亲提供。《新京报》对于孙小果案的报道主要分为几方面:

    一是在孙小果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之初,对孙小果的20年间案情脉络以及个人情况进行梳理,帮助公众快速了解孙小果案的来龙去脉。

    二是对孙小果案在司法进程上的发展和推动进行跟踪报道,涉及其从中央督导组发声.昆明扫黑办着手调查案情.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督办全过程,还包括对孙小果案再审过程阶段性成果的展示。

    三是就孙小果案中疑点专利减刑方面进行拷问。

    四是对孙小果案在司法程序、公平正义、反腐倡廉方面的启示与反思。

    随着报道的不断深入,孙小果案情细节逐渐被披露,背后利益链条逐渐展开。孙小果母亲、继父曾参与孙小果减刑运作环节,其生父与案件并无关联;通过对其减刑未被收监过程详细调查后,孙小果案又牵出众多云南政法系统人员。孙小果案被查涉案公职人员、重要关系人增至20人。孙小果案引起全国广泛关注,被全国扫黑办列为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

    孙小果案的相关舆论也随着案件的不断进展达到了高潮期。网民的相关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为孙小果之前案情的“从轻处理”与其家庭密切相关。

    二是希望要严查孙小果背后势力。

    三是疑惑孙小果此次是否能够真正得到惩罚。

    四是对于法律作用的讨论。

    五是认为孙小果不是个案,关心以孙小果为代表的其他黑恶势力是否会得到处理。

    (三)追问期

    孙小果案启动再审期间,舆论监督声音一直伴随始终。在相关人员被查处后,《新华社》《光明网》等多家媒体发文指出应深刻思考孙小果20多年间未被绳之以法的关键所在,彻查背后利益链条,不要乱扣帽子,真正铲除造就孙小果的腐败土壤。同时相关报道开始反思我国司法体系监督机制以及体制漏洞。通过孙小果案重新审视司法程序设计中的关键节点,及时发现瑕疵予以更正补充,促进对我国司法程序的又一次完善。在促进孙小果案的意义由个体扩展到整体司法程序上,媒体的舆论监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二、从孙小果案探究舆论监督作用

    (一)回应民众关切,追问事实真相

    以孙小果为典型的黑恶势力一直是云南当地人民内心的隐疾,2019年4月24日,《昆明日报》一条头版消息,将孙小果再度拉回人们视野。2019年5月16日,《南方周末》再度发文详细追问孙小果背后隐情。新京报发表文章《查清孙小果“发明专利减刑”,仍有正义价值》表示“时间不能抹去正义的瑕疵。究竟是什么让昔日的‘昆明恶霸,逃避法律的严厉制裁,化身为现在的涉黑涉恶犯罪团伙头目,理应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新京报信公众号“剥洋葱”发布追踪文章表示小果多次服刑、减刑经历存在“疑点”,通过公开渠道无法检索到其判决及改判、减刑、出狱文书。这一起庞大的涉黑“保护伞”利益链条潜伏多年,终在媒体的一次次追问下逐渐浮出水面,得到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关于孙小果案的舆论监督报道促成了孙小果案的再审,为我国扫黑除恶专项整治活动的贯彻实施提供了典型案例。

    孙小果案是一次舆论监督与国家机关有机配合的尝试。在孙小果案上,云南当地媒体与《南方周末》曾多次对其进行报道,曝光其在昆明的恶霸行为以及其背后利益链条。地理上的接近性赋予了媒体报道的一些显著优势。

    一方面媒体更加熟知当地情况,更容易获得较多的一手材料与新闻源,同时在与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的采访交涉上也更加亲近便利。

    另一方面有别于国家扫黑除恶工作小组的政治身份,作为媒体的非政府身份增强了身份上的贴近性,有利于获得更多隐秘信息,避免引起社会动荡与不安。

    正是一篇篇有力的报道,一次次记者深入虎穴的勇敢尝试,使得孙小果案被广泛关注,逍遥法外多年的恶霸最终被绳之以法,背后的利益链条被公之于众。孙小果案的舆论监督报道是民心所向,回应了社会关切,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国家扫黑除恶专项工作添砖加瓦,彰显着法治精神与法治力量。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引导示范警示公众

    对孙小果“保护伞”查处的相关报道,不仅向公众彰显了我国扫黑除恶工作的决心与成果,同时也对公众起到了教育和警示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不似法律规制手段,不具有直接强制性。但是由于新闻报道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其所具有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间接起到了社会规范和舆论制约作用。经媒体监督报道的事物,往往具备某种威慑力与社会压力。媒体舆论监督以软性力量与软性手段将法治精神与道德理念内化于公众内心,潜移默化的引导公众行为。舆论监督与法律行政规制,一软一硬,相互照应,既在日常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又可发挥强制惩罚示范效果,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孙小果作为当地涉黑涉恶犯罪团伙典型,通过对该案的媒体监督报道,不仅彰显了我国扫黑除恶工作的成果与决心,也对黑恶势力产生了震慑,对司法部门的日常执法和公众的日常规范敲响了警钟。报道中对于孙小果背后“保护伞”利益链条的深挖彻查,安抚了云南当地群众的心,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也是舆论监督报道独具的正面示范意义。

    (三)防范抵制贪污腐败,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舆论监督是公民行使参政议政权力的窗口,媒体有权要求政府机构进行政务公开,有权要求相关权力机关回应公众问询。舆论监督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其所具有的社会舆论压力促使国家公权力机关努力维护自身形象、避免司法行政过程中的问题、自纠不正之风,提高国家公权力机关的行政管理水平。

    孙小果案查清后,光明网发表评论员文章:《孙小果聂被抓了,可人们为何还是怕》,文中提到“如果在当下这种力度的行动中,在众多纵容、庇护、开脱犯罪嫌疑人和罪犯的腐败官员已经被曝光处置之后,原来围绕孙小果案的一笔糊涂账依然是现在的糊涂账一笔,那么,成就孙小果以往人生轨迹的环境,就肯定还会在避过此时的浪头之后时不时地产生出孙小果、孙大果甚或孙硕果。而这,正是人们所忧和所怕。”指出孙小果案并非个例,案情查清后更应关注其对于社会和司法公正的指导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大力彰显专项斗争及其督导工作的鲜明态度:不管涉及到什么人,坚决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三、结论

    孙小果案是媒体舆论监督激浊扬清的结果。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总有一些蛇虫鼠蚁肆意作乱扰乱社会安定正义。他们践踏司法公正,权力寻租、收受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在公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损害司法的公信力。此次對于孙小果及其相关涉案人员的查处,肃清了司法体制中的不良分子,重新审视司法程序设计中的关键节点,及时发现瑕疵予以更正补充,这也是对我国司法程序的又一次完善。我国的新闻媒体应永葆战斗性,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我国的新闻事业是人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舆论监督作为公民行使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窗口,应正本清源、激浊扬清,以舆论的力量鼓舞人、引导人、示范人。媒体舆论监督步伐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