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价值观变迁对大学生友情观的影响研究
范文

    关键词 价值观 大学生 友情观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2019年度立项课题《价值观变迁对大学生友情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9B37 )的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谢剑媛,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325

    所谓价值观,一般来说是指个人或群体在主体思维上对价值的反应。关于价值观的内涵,目前学者们的观点已经趋于统一,即主体通过思维抽象的方式,对客观现实的价值认识,其代表着个体对社会提倡或反对的规范性判断。价值观在精神文化系统当中属于较深层次,是一种起主导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具有历史性、能动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价值观体现的是一个社会思想文化体系的核心所在,在个体的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中具有价值导向和标准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我国各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特殊社会群体的大学生来说,其在思想领域,特别是价值观领域必然会随之改变[1]。大学生友情观是指大学生对待交友的观点系统,这种观点系统在大学生交友过程中形成,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与其交往的客体及属性的评价,以及交往客体是否能满足自己交友需要的意义评价。大学生友情观形成于其人际交往之中,是大学生人际关系重要组成部分,友情观是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对大学生交友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价值观对大学生友情观的影响,在影响大学生友情观的众多因素中,如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家庭以及一些非正式群体的交往,这些因素都与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大学生友情观产生影响的直接因素就是价值观的变迁。一、当代大学生友情观现状及特点

    友情观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方式,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大学生友情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组成部分,受到价值观变迁的直接影响, 通过相关相关调查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交友现状及特点如下:

    (一)当代大学生交往的主动性

    通过调查了解可知,45.6%的大学生交友的主动性上持积极态度,尤其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来到全新的生活环境,大学生都从希望自己能够在大学校园中认识、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体验友谊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减少孤独感。而那些喜欢在大学中交友的学生,大多都是主动与他人交往,对待其他事情上通常也具有主动出击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但有2.4%的学生是考虑到自己利益而交友,这种带有功利性质的交友也是影响学生积极友情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有2.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在大学交友,持这种态度的学生通常是性格因素,性格孤僻、内心恐惧是主要原因,也有的学生是觉得大学交友浪费自己的时间。

    (二) 当代大学生维持友情的方式

    在目前的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维持友情的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调查数据显示:61.2%的大学生认为:大学交友中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和话题非常重要,性格相投、互相安慰是最重要的因素。大学校园中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各种社团、活动小组为大学生结交朋友提供了方便的途径,而兴趣、性格相似的学生通常都会保持良好的友情,也有学生认为是时常聚会可以使自己与朋友保持友情,在客观上也存在着较功利化的、享乐为主的维持友谊的因素,但比例较低。大学生通常喜欢与内涵、正直、尊重、真诚的人维持友情,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多付出才会有更多的回报,80.9%的学生表示自己在交友过程中付出比收获多,以此保持双方良好的友情关系。

    (三)价值观的变迁中大学生的友情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信息社会发展的速度瞬态万千,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情感表达也表现为多元化的趋向,因此随着当今思想价值观的发展与变迁,大学生的友情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1.大学生正确友情观的表现类型

    (1)信任型。在大多数学生看来,任何感情的建立都离不开与朋友之间的互相信任,这是交往过程中维持友情稳定性的基础,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大学生建立友谊的正确导向。大学生交友是个体性与社会性功能的统一体,对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友情观来说,朋友支持的作用非常明显。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朋友可以对其情绪、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产生作用,使交往的双方在感情亲密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给大学生以稳定感、归属感和情感支持等等[2]。但大学生在与朋友交往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环境,对身边朋友会不断重新认识与定位,所以朋友支持与互相信任是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大学生友谊观现状的基础和关键。

    (2)进谏型。当代大学生在与朋友之间交往时,由于自身思想上的局限性,有时会自身表现出当局者迷的现象,真正的友情在交往中发现朋友的缺点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去进谏。大学生认为这种进谏型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对自己的言行具有准确而纯洁的判断非常值得珍惜,与这样的朋友交往并保持友情,参对自己和朋友的成长能够起到“双赢”的重要作用。

    2.大学生消极友情观的表现类型

    (1)功利型。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大学生的友情观出现了一些消极倾向,这表现在有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只重利益的功利性现象,只关心和考虑自己的利益,索取多却奉献少或不懂得付出;或是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人来交往,以冷漠和拒绝的态度对待不能给自身带来好处的人[3],这种友情观极大削弱了学生之间的纯洁真挚感情,更对大学生健康交友观念、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

    (2)恐惧与冷漠型。大学生的友情应当是纯洁并值得珍视的,能够积极促进大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友谊。但由于价值观变迁的影响,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的安全感与信任度降低,诚信、尊重的交友原则逐渐被弱化。有些大学生出现恐惧或冷漠的交友观念,表现为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对人冷漠,不喜欢交友,不积极交友,这对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友情观以及今后走向社会与人交往都会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二、教育大学生形成与构建正确友情观的对策

    基于大学生友情观现状与存在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及家庭四方面入手,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舆论、校园环境、价值观念和文化条件,满足大学生对友情的需要与维护,引导教育其形成与建构正确的友情观念系统,并能付诸于个人人际交往的实践当中,进一步促进其正确、健康友情观的完善与发展。

    (一)社会教育层面

    现代社会的重要特点就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舆论强大、信息的可传递性与可靠性强大,这对正处于价值观与友情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因此在社会教育层面,主要是应优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舆论力量、价值观念和文化条件,教育大学生不应追求肤浅、功利的友谊关系,使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念深入大学生内心,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交友观念。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正确友情观的形成影响重大,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隐性教育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政治立场,如举行各种比赛活动、学术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4],当大学生走出校园来到社会时,会受到正能量环境的渗透感染,受到身体力行的磨砺与锻炼,产生奉献即快乐的成就感,促进其正确价值观念与友情交往观念的形成。

    (二)高校教育层面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高校应采取各种积极有效对策,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友情观。在入学初期,就要做好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教育,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大学生初到陌生全新的大学环境,会感到迷茫与不适,高校需对其做好专门的指导,如果学生在与人交往初期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要及时介入做好干预,如大学生交往中的集中问题,宿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关系等,看起来相似但存在着较大差异,高校应将其分类归纳,找到各个问题的突破点有针对性地解决,根据大学生交友困惑的程度来开展不同的工作,用专业的手段来矫正产生的大学生交往危机。高校还需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设“人际关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使大学生获得丰富的人际交往知识,并尽可能多给大学生提供交际途径与平台,使各类党团、社团活动深入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当中,发现和解决大学生交往中的真正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落实到自身的人际交往当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友谊观。

    (三)家庭教育层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学生的交友观念、交友性格、与朋友的相处模式都潜移默化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5]。因此要发挥家庭支持的基础作用,父母要身体力行,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拥有更多的心理安全感,引导孩子在与人交往时多替他人着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独立应对生活的能力,能够自主处理好个人与朋友的关系,使其交友活动顺利进行。

    (四)大学生自我教育层面

    内因起决定作用,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友情观,必须从自身抓起,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客观全面认识自我,全面辨证看待自我,寻找适合自身的交友方式,并要在实事求是肯定与否定自我的基础上优化个人的内在与外在形象,获得朋友的尊重与信任以维持友情。大学生在交友目的上一定要纯洁,注重奉献与付出,要以诚相待,主动关心朋友,与其在学习与生活中相互扶助,达到共同提高的“双赢”目的,切记不可怀有功利性的目的去与人交往,不要形成衡量交友对象对自己有用与否的价值观,要尊重他人,求同存异,善于沟通,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三、结语

    综上可见,对价值观变迁下的大学生友情观进行研究,把握当前大学生友情观的特点与主流现象,了解价值观变迁与大学生友情观的内在联系,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握大学生思想趋势与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提高大学生的友情判断与价值识别能力,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推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统宣,郝小雨.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与趋势调查与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4-5+12.

    [2]陈新婷.关于优化大学生友情教育的新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108- 109.

    [3]林润忠.积极开展“友情教育”促进新生健康成长[J].太原城市职业技術学院学报,2017(5):118-119.

    [4]王惠.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的友谊认知与交友偏好的差异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在校生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5:15.

    [5]李丹.浅析大学生的友谊及友谊观教育[J].现代交际,2015(1):14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