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推进新时期我国政府改革治理现代化 |
范文 | 王皓月 李蒙雅 关键词 新时期 政府 改革 治理 现代化 作者简介:王皓月、李蒙雅,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发展与政治制度。 中图分类号:D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29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传统治理的韧性和活力一直得以延续和发展,如今,中国社会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仅对于我国当前的政治发展举足轻重,乃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都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新时期我国政府治理改革现代化的必要性 现如今,我国进入到了发展建设的新时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上层建筑也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进行改革,所以,深化黨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更是水到渠成。 政府作为党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号召的响应者,改革必不可少且已严阵以待。我认为,政府是真正意义上的将人民和国家相互结合,统筹起来,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政府改革治理是针对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动或是发展情况而做出的一系列转变,以便更好的承接国家的指令和任务,进而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2] 从改革开放的欣喜到进入新时代的骄傲自豪,我国政府取得了斐然的进步和成就,但在一些治理环境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国内环境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仍在逐步的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从国际角度出发,世界范围内日益高涨的全球化、信息化和民主化的浪潮不断冲击着国家的管理活动,政府治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外来因素和前所未有的复杂因素,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二、我国政府现状 (一)政府行政管理理念存在精纯问题 对于我们国家的政府来说,首先,治理是通过行政活动来得以实现和表达的,而我国政府的行政和管理理念却存在着精纯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公共秩序稳定和谐的方向和政府工作民主化程度的实现。[3] 1.“官尊民贱”、趋“官”若鹜等“官本位”的思维理念深厚悠久 例如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将考取公务员,进入政府工作作为工作首选,因为社会已经开始普遍地认为只要进入政府,则后半生的生活就会工作轻松且衣食无忧;而现在的政府官员也一直存在安心坐办公室,思想行为懒惰,只是机械化的完成上级命令等懒散怠慢的现象。这些表现的出现和放任,最直接的导致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需求得不到提升和满足,进而我们一直追求的所谓公共秩序的向好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表得不到有效实现。这与我国致力于打造的现代化政府相去甚远,甚至已经深刻阻碍了政府治理改革的进程。 2.政府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 在政府的行政实践中,建立的仍是一种围绕政府机制的统治和管理,而非以人民主权为行政逻辑而建立的多中心合作共治的服务行政。虽然在新时期,我国的现代化政府服务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完善,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还任重道远。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冲破不合时宜的理论和观念,真正做到实践出真知,利用实践来完善理论。“永无止境”四个字不仅仅体现了时间维度和空间范畴,新时期,解放思想和改革治理不仅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过程,同时涉及我们所想到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特别是治理领域。一个服务理念是否强势,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强盛稳定,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是否有利于人民的自由幸福。只有满足这三个基本的“有利于”,才能从基础形成我们的服务理念,强化我们的服务实践。 3.我国政府的法治思维意识存在漏洞[4] 中国人自古重视人际交往,心中早已有了“人治”高于“法治”的思想萌芽,所谓“人多了好办事”的人情行政问题很难短时间在我国根除。这种问题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政府的法律宣传不到位,行政执法部门的法律执行力度不够,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存在有法不依现象。 (二)政府治理方式落后弊端越发明显 治理方式是政府在进行行政治理过程中最容易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简单来说,治理方式就是借用何种理念或是载体,用既定的治理手段来实施既定的政策目标。从中国决定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开始,就已经做好了没有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和依靠的准备。改革初期,我国政府治理主要以一元主导为主,依靠政府,结合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组织,聚集了国家的资源和力量,治理目标就是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抓住时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治理主体是多元化的,市场地位逐步上升,发挥了资源配置的主要作用,政府的治理手段由管制向服务转变。[5]新时代,政府采取的是一种复合型治理,也就是一种间接参与,这就很容易导致政府过分依赖社会其他组织的帮助和支撑,最终工作态度消极、进度滞后,再加上本身就存在的泥古不化等不良状态,政府治理的弊端越积越深。 三、治理对策 对于政府部门来讲,与其把改革说成是一种对于当前国家和时代的大事件、大变革,不如将其作为一种优良的习惯,换句话说,改革追求的是一个完美的政治实体。“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仍然坚定不移以人民为核心,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作用,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和改革实践要求。 既然我们讨论的是我国政府新时期的改革治理对策,那最先要清楚的一点就是,我们心中所想,所要建设的政府应该是什么样的。美国政治学家B·盖伊·彼得斯把政府未来治理分为四种模式。[6]我们会根据理论加上实践检验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但必须理解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会带来许多问题,协调是所有模式公认的主要问题。 (一)树立正确治理理念,努力改变社会中“官本位”“小官大贪”等不良风气 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强调学术至上的思维理念,大学内部应该建立一个权力有限的行政组织,这种权力的范围要以不损害师生进行学术研究的权益为前提条件。与此同时,进行学术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师生的学术规范,加大监督力度,为大学实现学术自由和科研创新提供优良环境。 除了学校,在大多数人的衣食住行中,政府应该切实做到民主和法治。这就需要政府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不仅需要知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有实践的能力,让人们看到政府在脚踏实地的做实事,并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遇事不再第一反应的找人去解决,而是懂得法律、运用法律去面对困难,提高人们守法意识,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法治国家。 (二)堅定以人为本,提高社会整体幸福感 今天的中国不必再一味的提高生产力,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幸福”一词上。我想最普通的幸福就是,每个孩子能有良好的教育环境,面对疾病不再有所畏惧,鳏寡孤独不再孤独。简单的几十个字背后,却是需要政府工作人员拥有严于律己的工作态度和人民至上的那份责任心,这也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有使命感、有预见性的政府。我们的生活需要变通,因为没有一本规章制度可以把生活中的所有情况囊括,而有使命感、有责任心、有能力的组织,就应该放手让其员工以他们所能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该组织的使命。有使命感的政府会慢慢发现,它的效率逐步提高,办事更有成效,革命精神和灵活性远远超越以前,员工们的集体精神和士气前所未有的高涨。 (三)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治理能力 我们向往的幸福生活需要更完美的政府服务来提供。首先,政府要完善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这就是要做到、做好各自应尽的职务和工作。同时,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逐渐升华,保证产品提供的质量和总量,努力做到公共服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其次,转变政府职能并确立其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政府要逐步强化宏观管理,弱化微观管理,合理划分行政职能,要真正做到“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作为公共行政部门的核心,在处理繁多复杂的社会事务时,首先应该将重点放在怎样做好决策上,而不是聚焦如何去实施执行决策。政府要做的是在不受任何外来条件影响的情况下,负责任的挑选出最有能力和效率的服务提供者,这样既可以使自身花同样的钱收获更大的利益,保障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也可以让这些服务提供者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以对变化中的事件作出反应公共部门在衡量、处理公共事务的方面,要将目光放得长远。 (四)加强法治建设,增强法治观念 要想提高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法治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的法治风气明显浓厚,人民的法治观念显著增强,国家和学校的法治教育也初见成效。法治替代人治不仅仅是人类政治文明慢慢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我国政府在新时代必须加强对法治的重视,把法治建设作为党和政府领导班子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深刻认识到我国的法治可以保障个体自由幸福、有尊严活着,明确在人民群众中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让我们可以切实体会到法律的存在和作用,并且,积极探索法治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规律,提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各方面的法治化水平,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树立正确的法治信仰。四、结语 中国政府治理有着世界上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告别过去,走向更属于现代化的政府治理模式还需要非常漫长和艰巨的过程,因此,努力和耐心必不可少。本文这些想法还很粗浅,给今后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很大的上升空间,希望可以通过努力逐渐完善丰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5). [2]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1):5-8+13. [3]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以及相互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3):11-17. [4]汪习根.人民要论: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N].人民日报,2018-10-25(06). [5]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供应部门[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6]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