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及防控
范文 刘纯熙
手机依赖现象无论在成年人社会还是中学生群体中都客观存在,过度依赖手机被称为手机依赖症,其造成的危害巨大。相形之下,该症对中学生的危害更为严重,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进步甚至让中学生出现社交障碍从而影响他们成长成才。为确保中学生健康成长必须严格防控中学生手机依赖症,整合社会、家庭和中学生个人力量,让中学生在手机使用中趋利避害,充分發挥手机对中学生成长的正能量,同时又规避其可能带来的风险。2018年9月18日环球网报道,杀毒软件销售商卡巴斯基对全球15个国家的1.125万人调查显示:如果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达90%,错过电车或飞机而精神紧张的人占88%,卷入轻度车祸感到紧张的占88%,因病产生紧张情绪的占80%,都低于手机未带而致的紧张数。这些数据表明对手机过度依赖的问题已相当突出。对于中学生而言,手机依赖症的危害会更凸显,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手机依赖症一词最早出现在2004年王艳菲撰写的《白领,谨防“电子病”》一文中。手机依赖症主要体现为“过度使用手机”“无手机焦虑”或“手机强迫症”等。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身体成长的关键期,中学时代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学习和积累期。手机依赖症会对中学生造成以下不良影响:
第一,手机依赖症会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据相关研究,人的视力到十八岁才能发育成熟,在视力发育时期过度使用手机势必会对视力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导致近视或近视程度加重,还可能导致散光。过度使用手机还会影响中学生的休息,不利于身高和体质的提高。除此之外,还会对中学生的手机使用观念和使用习惯造成不良影响,手机依赖症一旦形成很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
第二,手机依赖症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业进步。随着智能手机的产生,手机早已超越了电话联络的传统功能,其功能正变得日益强大,既有娱乐功能又有学习功能等,但相形之下手机的娱乐更具吸引力。一旦对手机形成依赖性,势必影响中学生的学业。同时,过度使用手机,手机上的娱乐性信息会占据中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终日不思学习。即便思考学习,思考也会大打折扣,因为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大脑吸纳外部世界的原生信息必然减少,影响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在被动接受手机信息的过程中,大脑对原生信息的辨知和分析能力会大大降低。长此以往,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会下降甚至缺失。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他们对必修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定会大打折扣。
第三,手机依赖症会导致学生社会交往能力降低。手机的社交功能本可以给人际交往带来便利,可打破人际交流的时空限制,扩大人际交流范围。但手机依赖症会让中学生过度看重虚拟空间的人际交流,导致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流能力降低甚至出现人际交流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不愿意走出手机的世界到现实社会中与人沟通交流。越是偏内向天性的学生越容易出现这一问题。“澳大利亚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性格、自尊程度、年龄大小甚至性别都是导致不当利用手机的综合因素,而且是不够外向健谈、不够自尊的青年在使用手机上更容易产生问题。”[1]更危险的是在虚拟空间交流,中学生还容易受到一些不法之徒的诱骗,给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二、中学生手机依赖症的防控
手机依赖症危害巨大,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成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还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拥有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手机依赖症作为心理依赖症,跟网瘾与毒瘾一样很难戒除。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用户数在中国不断创造新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机依赖人数,中学生对手机依赖的危险系数也不断增加。因此,对于手机依赖症一定要重在预防,防控并举,让中学生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价值观念。
社会层面:为中学生理性使用手机营造良好环境。曾经有这样一则消息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神经,一群中国大学生和一群日本大学生同时在某国际机场候机,中国大学生都在低头玩手机,而日本大学生却都在埋头看书。虽是一个偶然的画面,但却从一侧面反映出中国人过度使用手机的现象。作为掌握知识文化最多的大学生群体都迷恋于看手机,难怪中国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远远低于别的国家。“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2]而以色列的成人人均阅读量却达到64本。相形之下,中国的智能手机用量和网络用户却居于世界之最,中国随处可见“低头族”。“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0.43分钟”[3],这种社会氛围势必影响中学生。同时,中学生尚未成年,自控力相对更弱。社会在给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营造良好氛围的同时,还可通过法律法规、技术创新等方式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有效控制。据悉西班牙政府已将控制青少年使用手机纳入立法程序,2018年9月“青少年手机使用法”已起草完毕,正在争取早日正式立法。中国社会在控制中学生手机使用方面可借鉴国际社会的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在技术方面,可开发一些软件限制或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某些娱乐功能,强化手机的学习功能,让手机在中学生成长成才中充分发挥正能量,助力中学生健康成长。此外,还可通过开发手机软件的监测功能,监测中学生的使用手机时间,将手机使用的时间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
家庭层面:家长要为中学生树立理性使用手机的榜样。2018年9月8日,德国汉堡区出现了一场堪称世界上最萌的游行—一群孩子的游行活动,这群孩子参加游行主要是为抗议爸爸妈妈们只顾玩手机而不听他们说话的行为。手机依赖症似乎已成为智能手机普及率高的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阻碍亲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如果父母在家经常玩手机,会激发孩子对手机的渴望。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理性使用手机,除了非用不可,尽量不接触手机。同时,父母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时尽量告诉孩子,用手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工作或者是为了购买必需的物品等等。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才能发挥手机的价值。当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并能独立使用手机时,他们更容易养成用手机办正事的习惯。
个人层面:以学业为中心,养成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中学生虽然尚未成年,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手机依赖症的危害,中学生其实有相当认识。如果强增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自控力,就能有效预防手机依赖症的产生。因此,中学生首先要以学业为中心,并为自己的学业确定明确目标,同时将目标分解到每天、每周、每个月,以目标引导他们将时间精力放在追求学业进步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查阅纸质书籍的习惯,除非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尽量少涉足网络信息,以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学习之余,中学生还应多与同学沟通交流,多参加体育锻炼和班团活动,积极融入集体,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慎用、少用虚拟交流模式和交流空间,在虚拟空间交流尽量跟自己熟悉人并就正事交流。最好不用社交平台跟陌生人交流,这种交流对自己没有裨益,还可能导致社会交流能力低下的问题,甚至给自己带来危险。在手机使用过程中要确立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自我规定手机用途、使用手机的时间,严格自我管控。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会受益终身,具有自控能力的中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即便无人监督,他们也能理性使用手机,发挥手机的正能量,在未来的成年人社会里也会减少“低头”现象。
总之,随着中国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中国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更新,未来手机对中国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手机功能的多元化,手机的重要性也成为一把双刃剑,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引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从而导致系列问题,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对中学生的危害更甚。为在手机使用过程中趋利避害,让手机在中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正面影响和正面作用,全社会需要形成共识,努力整合社会、家庭和中学生个人力量,在全社会形成理性使用手机的氛围,并采取综合措施,让中学生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智能手机的好处的同时又能规避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藏楠.基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4.
[2][3]路艳霞.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N].新华日报:2018(04),20:16.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
责任编辑:宋英俊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