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高中历史教材整体化
范文 李伟科
在高中阶段开设历史课始于1992年,教材是彭明先生编著的《中国近代现代史讲座》。此前 只 在初中开设历史课,高中没有历史课。后来,高中历史课逐渐形成在高一开设中国近代现代 史必修,高二、高三开设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选修的格局。在初中和高中分别开设 历史课,就有了初中与高中如何衔接、如何分工、如何区别和如何形成整体的问题。
一、现行教材的作法--两个循环。
现行的初中和高中历史教材都是通史体例,即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 和世界史。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循环:初中讲一遍中国通史,高中再讲一遍中国通史。两者 的区别是初中教材偏重历史事件的过程,偏重感性描写,偏重具体生动,内容比较浅显;高 中则偏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偏重理性分析,有一定深度。
这种教材编写方法也可以区分出初中、高中的不同层次和对初中、高中学生的不同要求,使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循序渐进,比较扎实。但它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
1、重复过多,事倍功半。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历史教材,知识内容都选择那些古今中外最重 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以高中历史教材不能完全避开初中历史教材中已有的知识点, 从而造成绝大多数知识内容的重叠。这一点,翻开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中历史教材的目录比较 一下,就一目了然了。以鸦片战争和五四运动为例,林则徐禁烟和虎门销烟、英国发动鸦片 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 动的口号、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五四运动的意义等,这些知识小学社会课教材里就有,初 中、高中历史教材无一例外也都有,大学历史系还会再学一遍。虽然有深浅、难易层次的不 同,但大面积知识内容的重叠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少慢差费。高中把通史内容再重复一遍, 却不能就某些历史问题作深入探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教育浪费 。
2、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高中学生再学一遍通史。虽然层次更高,毕竟难免 重复感,缺少学习全新知识的新鲜和刺激。
由此看来,初中、高中历史教材两个循环的编法弊大于利,特别是在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和探究式学习的今天,高中历史教材应发挥更大效用,初中、高中的历史教材应衔接得更为 合理。
二、上海教材模式--中外混编。
采用中外历史混编的方法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确打破了教材编写的常规。在80年代初, 东北师大历史系和东北师大附中的老师就编出了一套中外历史合编的、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新 的"通史"。这套教材试验几年便偃旗息鼓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看出,它虽然打破了 原教科书的通史体系,却没能建立起新的体系。
上海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也是中外历史合编,这套教材从90年代初在上海试用至今 ,是中外历史合编教材中使用寿命最长的一套。采用中外历史合编的教材较传统通史体例的 教材具有鲜明的优越性:
1、不是孤立地去讲中国史或世界史,而是把二者联系起来,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从世界 的角度看中国,可以在学中国历史的同时看到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这样会使学生的眼 界更开阔,看待历史问题的基点更高。例如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环 境中去讲,学生会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对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作用等,有更 深刻的认识。
2、造成更多的教学热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中外历史合编的教 材很容易把中外同类历史事件做比较,例如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对提高学生的 历史思维能力十分有利。
采用中外历史合编的教材也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1、中、外历史有的可以结合,有的不易结合,有的不能结合。例如古代史中,中国和世界 几乎没有交叉,只好各讲各的。这样,整个教材难以形成完整体系,有拼盘感。
2、中外历史合编,若以中国史为主线,则串不起世界史的内容;若以世界史为主线,中国 史中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与世界史没有联系,只好舍弃,必然大大削弱中国史,特别是中国近 代现代史。而本国历史对于培养未来公民十分重要,世界各国也都把本国史放在特别重要的 位置。
3、中外历史合编,时间跳跃较大,中外历史跳跃较大,学生不易形成完整的时间概念,也 不易形成清晰的中国历史发展线索。
所以,中外历史合编形成的新通史体,并不是编写教材的最佳选择。
三、初、高中历史教材整体化设想。
1、初中历史教材仍采用通史体例。作为公民,一生中必须系统地学习一遍本国历史,知道 自己祖先的起源,了解祖国从远古走到今天的历史足迹,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大 致发展脉络和基本线索,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为公民,一生中也应较 系统地学习一遍世界历史,了解人类起源直到今天的发展进步的过程和基本线索,了解世界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些是现代公民应该必备的基本素质,而这种基本素质的培 养应该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采用通史体例的初中历史教材,从中国古代史、近代 史、现代史,到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按时间顺序讲叙,最能够打牢提高公民素质 所必须的历史知识基础,也能够为高中阶段进一步深入学习历史奠定基础。
2、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专题体例。在初中学过一轮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之后,高中不应再重 复一个循环,而可以就一些较大的历史问题进一步探讨,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探 究式学习对高中学生更加重要,而专题体例会给学生探究式学习留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施展余 地。
专题体例的历史教材,就是在每册设若干专题,例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中国近代 史上的中美关系、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巴尔干问题的由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 影响等。专题体例有如下优势:
1、专题比较灵活,不用像通史那样按时间顺序编排,可以跳跃,可以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在 一个专题下紧密结合,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中外历史合编的优越性。例如:"鸦片战争前的 中国与世界"专题,一方面,可以用较多的笔墨比较充分地叙述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工 业革命等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巨大进步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强大起来的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疯狂向东方扩张殖民地的史实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是历史的必然,即 使没有鸦片问题,也会找到别的借口。另一方面,教材可以讲述清朝封建社会正逐渐走向衰 落的种种表现。一面是迅速崛起的资本主义英国,一面是逐渐衰落的封建主义中国,鸦片战 争的胜败显而易见。
2、使学生在学习历史中有充分的探讨余地,在初中通史学习的基础上更深入一步,不仅有 学习过程,还有探究过程,这对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例如 ,"巴尔干问题的由来"专题,可以让学生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科索沃战 争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既研究历史问题,也联系现实问 题,只有不断探索,没有标准答案。也可以分为若干小专题,使学生分组研学,然后各组结 合起来,完成整个专题研学。这样,不仅刺激学生个人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以培 养其相互配合与合作的精神。通过历史专题式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分 析归纳材料、形成观点、阐述问题等历史方法,形成思维能力,并可以将其迁移到其他学生 和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总之,学习初中通史体例教材提高公民的素质,学习高中专题体例教材使高中学生在初中通 史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着重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使其掌握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这样初中和高中分成两个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更高的效率培养 更高质量的学生。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ぴ鹑伪嗉:彭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