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特色研究 |
范文 | 摘 要:新时代下人才市场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学校人才在市场中的比例逐年升高,高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将小组合作模式运用到会计教学中,通过将近两个学期的小组合作模式进行会计教学实验,探索出小组合作模式对会计项目化教学的帮助,发现小组合作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生成绩和实践能力有显著作用,进而决定在后续教学中把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会计课堂;小组合作;中职院校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1-013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30-4 文献标志码:A 1 小组合作模式的内涵 合作学习模式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合作学习的探索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理论体系和战略体系。因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学习氛围,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促进学生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所以取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并很快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更加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需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近些年来已经逐渐的运用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教学中去,取得了极大地成功。 我国古代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名句,可以看出,从古到今我国都比较重视合作学习,也反映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重要性。近代国内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起始。马婷指出,小组合作模式使学生把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师的带领下还能够优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明顯的作用,因此她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2] 笔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进行总结,具体表现在:①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②合作学习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③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④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 2 高职会计教学现状 近几年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而且通过笔者对近些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发现,目前会计专业学生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是动手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会计岗位的需求,因此改变现状很有必要,且必须要从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上进行着手。 目前,我市高职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正在逐步实施改革,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情况,逐渐体现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实施的力度依然不太理想,依然有提升的空间。 3 小组合作对会计教学的运用 笔者在对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实验运用时,主要是选取会计16级的班级作为试验对象,实验班是张燕军老师所带的会计162班和163班,对比班级为郑洁老师所带的会计161班,通过对比,验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具体实践运用情况将进一步详细阐述。 3.1 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根据美国教授嘎斯基的研究,小组成员的人数一般为2-6人,人数过少起不到小组的作用,人数过多不容易进行实施,因此,笔者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对小组成员人数进行界定,将每个组的成员分为6人,并对成员的任务分配进行轮流设置,设置小组组长(主要负责管理和分工安排)、记录员(主要负责进行记录工作)、发言人(需要发言时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等,具体成员所担任的工作职责则实行轮流制,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岗位工作。从而实现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帮助,整个班级一共分为12个小组。 此外,分组时充分考虑到成员之间的“异质性”,尽量避免了差生与差生以及优等生与优等生的组合,这样成员之间优劣搭配,能够实现不同程度学生的互助,真正意义上达到实验的目的。 3.2 强化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和交流 在会计项目化教学中,尤其是实训课程,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极大程度的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笔者对比日常的理论课与实训课发现:理论课同学们之间很少有互动,即使有需要讨论的地方,也都是独自看书或者发呆,等待同学的答案;而在实训课则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明显增多(当然不排除一些抄袭答案的情况),课堂氛围自由活泼。笔者也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发现,有一半以上(59.0%)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践,认为对自己“很有帮助”,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比较认可,也切实的感觉到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带来的帮助。 3.3 强化小组成员的实训能力 通过以往的研究,发现目前有关小组合作与会计教学的研究比较多的是会计实训的实践和运用,会计实训课程主要是通过模拟企业建立账册进行实际做账实训,从“登记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形成财务报告”一整个做账流程,实训课程一方面锻炼了会计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者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对学生进行了更加明确的分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等全部完成以后,要求每个学生分别进行总结,提出问题,这样就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够有效的避免个别学生浑水摸鱼的情况。 3.4 校企合作,进行实战训练 我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上比较重视,除了建设专门的电算化实训室和手工实训室之外,还专门建立了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对学生来说更加有益。除此之外,学校还与校外的不少企业存在合作关系,例如红豆服装,每年都会分批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训,一方面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实际工作的环境,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学生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更好的向社会过渡。 每周老师到企业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具体情况并处理一些问题,学生得到了最实际的收益。尤其是对于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同时,也能收到自己劳动所得,减轻家庭负担,一举两得。 4 总结 整体上来说本次研究比较成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能够为本校的会计教学提供一些改革辅助,通过与郑洁老师所带班级学生进行对比发现笔者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实践成绩等各个方面要明显提升,从侧面反映出小组合作模式的实际效用,可以在全院进行推广运用。 4.1 存在的问题 虽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研究设计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局限,需要笔者后期进行修正和逐步完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①样本选择少且不具普遍性;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是无锡市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相对来说样本数量比较少,另外研究区域比较单一,导致了实验结果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在后续的研究中,尽可能的扩大研究的样本,一方面选择更多的人数,另一方面选择不同的地区进行综合说明,例如选择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区的学生,这样得到的结论价值更高,更有说服力。 ②基础弱的学生参与度较低;小组合作对基础较弱的学生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大部分差生对学习有明显的排斥心理,因此他们参与度相对不高,其他学生讨论的时候,这些差生往往置若罔闻,无所事事,要解决他们的问题,首先就要提升差生的参与度,也是后续研究的一个方面。 ③优秀学生的关注度不高;小组合作对大多数学生是受益匪浅的,但对于优等生效益相对较小。笔者访谈时了解到,大部分优等生认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作用不大,因为老师和同伴都在关注中等生和差生,多数时候优等生在小组中充当解决问题的角色,小组合作模式对他们并没有起到作用。假如小组成员之间水平差异比较明显,这样的情形就越发明显。 此外,笔者观察发现存在学生“磨洋工”的情况,虽然与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之前比有明显的下降,但是依然存在这种情况,因此在进行分组时还要更加科学合理,尽量消除这种现象。 4.2 建议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反思和重新思量,在后续的研究主要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既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具体来讲笔者后续的研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考虑学生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分配学习任务;(2)重新界定教师的功能,既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不能对教师过于依赖, 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3)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教学机制对小组合作的效用,从而选择最有效的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最后,尽可能的扩大样本的研究,从全国各个地区选择不同的学校的学生进行同步试验,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也更有说服力。也可以将样本扩大到其他的专业领域,希望为解决我国高职实践类教学的困境提供帮助,同时加强院校之间教师的互动与联系,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Vermette,P.Four fatal flaws: 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J]. 1994,(Feb/March): 255-260 [2]馬婷.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4(01):5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