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要素市场扭曲的历史原因及对策研究 |
范文 | 孙怡欣 摘 要:在我国极具特色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经济增长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从要素市场扭曲的角度,从资本和土地两个方面,分析我国要素市场扭曲的历史原因,提出了缓解要素市场扭曲的建议。 关键词:要素市场;历史原因;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6-0005-02 ?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4 ? ? ? ?文献标志码:A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我国产品市场大多实现了市场定价,而我国要素市场一直存在严重的负向扭曲现象。这在早期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随着粗放型经济时代过去,要素市场扭曲逐渐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素市场扭曲作为一种人为扭曲要素价格、全面排斥市场机制的政策选择(林毅夫,2006),成为了国内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 1 ?要素市场扭曲的现状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的要素扭曲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要素流动障碍,二是要素价格刚性,三是要素价格差别化。我国各地政府严格管制要素资源的流动和价格,因而要素价格扭曲和要素流动壁垒在我国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市场扭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2 ?土地要素扭曲 我国一直以来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因此我国土地要素的价格长期被低估。这种低估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土地要素的整体价格被普遍低估,低于其正常的市场交易价格。二是各种类型用地价格制定不平衡。在我国建筑用地可分为工业用地、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等,工业用地与商服用地、住宅用地相比价格被大大低估,甚至出现为了招商引资实行零工业地价甚至负工业地价的现象。 我国土地流动受到政府严格控制。在农业用地转为建筑用地的过程中,政府作为购买土地的垄断者大规模征地,利用行政职权在一级市场上干预正常的土地交易行为,最终造成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严重扭曲。 3 ?劳动力要素扭曲 我国劳动力要素扭曲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和要素价格被压低两方面。 劳动力市场分割具体有两个表现。一是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劳动力由于户籍、行业、所有制、体制等因素,无法在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外来劳动力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其他公共物品使用等方面不能获得平等对待。二是我国不同劳动力市场之间流动限制,即同工不同酬。 在劳动力要素价格被压低方面,我国劳动力的收入与福利、权利之间不平等,劳动力要素价格被严重扭曲。 4 ?要素市场扭曲的历史原因分析 早在1992年我国就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但我国要素市场的扭曲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纵观我国要素市场发展历程,要素扭曲与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从宏观层面来看,要素市场扭曲,尤其是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扭曲,受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产业政策的深刻影响。 从微观层面来看,我国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二元户籍制度及土地改革过程中土地流转政策的不断变化,是要素市场扭曲的深层次历史原因。 4.1 ?宏观层面 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政府早期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是我国在战争年代恢复经济的主要手段,在1949—1956年间为百废待兴的中国恢复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力量,但也抑制了我国要素市场的发展。 在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内许多产品都是由国家政府统一定价、统购统销,产品价格没有以产品具有的内在价值为依据。这无疑违背了市场规律和商品交易规律。长期来看,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整体偏离。 计划经济体制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政策手段,在制定产品、要素价格和供给时,政府常常要求其符合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为了能在地区“GDP竞赛”中取得领先地位,考虑到低廉的要素价格和生产成本对企业的招引作用,纷纷利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职权,压低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使其严重偏离于真实价格,造成我国要素价格明显的负向扭曲。当各地政府之间达成以低廉的要素价格促进经济短期内高速增长的共识之后,地方政府扭曲要素价格即成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提升政绩的主要手段。1992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地方政府仍尽可能地压低各类生产要素的价格,阻碍市场之手发挥基础性作用。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将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指导方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为了促进重工业的迅速发展,政府将农业和纺织业的优势资源集中到重工业领域,无条件集中全国人力、财力、物力发展重工业,违背了要素市场发展规律,严重压低甚至淡化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造成我国要素市场的负向扭曲。 4.2 ?微观层面 在微观层面,我国长期形成的户籍制度和土地改革对要素市场扭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户籍制度方面,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二元户籍制度,城镇居民与农村劳动力之间在生产资料供给、就业、医疗、养老保险、劳动保护、婚姻生育等制度上存在落差。这将城市与农村的劳动力完全割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催生了劳动力要素的区域错配。在二元户籍制度之下,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农民,只有获得政府许可才能迁移,否则就要面临社会福利的损失。这为我国劳动力的区域流动设置了巨大的障碍,被迫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使得我国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被严重负向扭曲,巨大的劳动力资源禀赋得不到有效发挥。 其次,在土地改革方面,我国经历了多轮土地改革,但我国土地要素扭曲仍然非常明显。在我国,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歸集体所有,土地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我国政府在大规模征地时,以买方垄断者身份出现,在进行土地流转时,以协商和拍卖形式将土地出售给开发商。这使得土地流转价格由政府协商决定,没有根据市场机制进行调整。土地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一种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经常以折价甚至零利率向投资者提供土地使用权,造成了我国土地尤其是工业用地价格的负向扭曲,也导致我国土地要素的出让流转畸形发展。 5 ?缓解要素市场扭曲的对策建议 我国要素市场扭曲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历史原因,也有一些改革阻力。缓解要素市场扭曲不是一日之功,不是落实一套改革方案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应从宏觀、中观、微观3个层面,缓解我国要素市场扭曲。宏观层面即国家经济体制及政策层面,中观层面即讨论促进工业与农业、现代服务业平衡发展的问题,微观层面则着眼于企业层面。 5.1 ?宏观国家层面 1992年,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20多年发展后,我国要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优化要素市场资源配置为重点,营造一个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5.1.1 ?缓解劳动力要素扭曲 首先,我国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户籍制度改革作为缓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的突破口。打破我国城市与乡村的区域流动壁垒,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保障城市打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平等的医疗、养老、生育等社会福利政策。 其次,完善我国劳动就业法律制度,打破城乡、地域、行业分割,打破身份和性别歧视,帮助有能力在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外来劳动力有序实现市民化,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 5.1.2 ?缓解土地要素扭曲 要积极深化我国土地要素市场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筑用地市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流程,缩小工业用地与商服用地、住宅用地之间的流转价格差距,实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严格管制农村土地的用途。对城市和农村土地规划,要提前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2 ?中观产业层面 首先,要进一步改变我国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研设计、金融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扩大服务业规模。扶持中小型服务企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将我国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引导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来。 其次,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推动我国农业、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的均衡发展。 再次,进一步加大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促进产能过剩的有效化解和优化重组。最后,规范政府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避免要素市场的偏向性扭曲。 5.3 ?微观企业层面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最小的主体,要树立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意识,承担起缓解要素市场扭曲的责任。首先,要增强自律意识。不利用要素市场扭曲带来的“扭曲租”参与市场竞争。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主动采取各种方式向政府寻租。其次,增强投资战略眼光。深刻领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产业经济政策,把资金投向政府政策允许的领域,规避因政府管制性壁垒导致投资失败的政策风险。再次,努力配合政府或行业协会,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编辑:郭 ?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