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改革层面的追赶超越构筑新高地 |
范文 | 任保平 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五新”战略新任务,这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关键所在。 追赶超越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改革层面的追赶超越。二是经济发展层面的追赶超越。构筑新高地的路径在于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通过改革层面的追赶超越构筑新高地,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超越和“五新”战略。 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因此,构筑新高地和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必须建立在对陕西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 从2017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横向对比来看,陕西省GDP总量达到9581.1亿元,处在全国15位。人均GDP达到25130元,处在全国12位。从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发展状况的纵向对比来看,陕西已经实现“两大超越”和“两大转变”。“两大超越”是GDP总量在全国所处位次从“九五”末期的第21位上升到第15位,人均GDP在全国所处位次从“九五”末期的第23位上升到第12位。“两大转变”是基于对陕西自身、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水平的综合判断,一是从国内水平来看,陕西完成了从落后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转变;二是从国际水平看,陕西完成了从低收入经济体向中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 当前,陕西已经进入了以“数量追赶期、质量超越期、发展模式创新期”三期叠加为特征的追赶超越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陕西“追赶超越”应实现新的定位,实现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的转型,可以具体概括为“以动力转换求质量超越,以质量超越促数量追赶”。要实现这一转型,就需要深入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全面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以改革创新促进全面开放,以全面开放助推追赶超越,把陕西建成资源配置能力强、体制机制活、服务效能高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使陕西经济从资源依赖型走向创新型、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推动陕西经济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构筑新高地的定位及其路径选择 构筑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一是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让陕西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的前沿,从中国的“大后方”变为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承接地。二是打造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利用自贸区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促进陕西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陕西对外开放的层次。三是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以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以关键领域、基础设施为重点,形成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新格局,为陕西追赶超越提供新动能。四是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积极探索自主性改革,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等各类改革试点,力争部分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五是打造区域特色发展引领区。打造区域特色发展引领区,实现全省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构筑新高地的关键路径在于深化改革。从理论上来说,改革是发展的内生动力,改革是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依据资源红利、人口红利、投资红利等推动了陕西经济发展,但是过去推动陕西经济发展的这些红利都在消退。未来陕西经济发展要向创新要红利、向改革要红利。特别是改革是陕西未来经济发展最大的红利。 从实践上来说,陕西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而让创新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改革。我们不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追赶超越、也需要在深化改革上实现追赶超越,实现经济发展层面的追赶超越。 构筑新高地中的改革层面的追赶超越 一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追赶超越。重点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非公经济发展,造就具有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国企改革方面,优化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布局,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结构,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进优势国有企业通过重组上市加快实现跨越发展。在非公经济发展方面,按照“育小、扶中、抓大”的思路,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梯队成长培育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骨干企业,引导支持大企业和军工企业与省内民营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陕西自贸区建设发展,力争民营经济在数量、规模、结构、效益上实现新的突破。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民用机场、电信、油气勘探开发、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进一步提升,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促进作用显著增强。重点在加强公有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着力发展外资经济、民营经济和上市公司经济。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的追赶超越。重点在于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提升新兴产业比重,在做好减法和除法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加法和乘法。在传统产业方面,近期要稳定能源工业增速,着力夯实非能源工业基础。中期要提升非能源工业比重,减低对能源工业依赖,远期要构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产业支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新兴产业方面,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加快众创空间发展、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促消费结构升级为重点,结合全省产业转型发展需要,以推进“三新”项目投资建设为引领,促进“三新”产业的集聚式、倍增式发展。跟进市场有效需求,统筹规划,加强协调指导,增进企业交流,避免投资跟风和无序竞争,规范“三新”产业运行。积极推行有利于人才、技术、资金引进的政策措施,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陕西省人文、科教、区位优势,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三新”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的追赶超越。重点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把创新强省作为推动发展的新战略,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打破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加强各类创新基地、平台、团队的协同联动,促进技术、资本、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培养、引进、激励并举,打破创新人才自由流动体制机制障碍,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让创新人才获利、让创新企业家受益。加速推进军民融合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全省科技资源“大统筹”。在推动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军工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建立高效完备军民融合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建立军民通用标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动军工科技成果就地标准化和产业化,促进军用、民用技术通用标准相互转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四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上的追赶超越。重点解决教育和陕西经济发展的结合,实现教育强省和教育富民。以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为改革目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提高教育質量。以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争先进位为重点,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优化整合资源、增强整体实力为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为重点发展义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针对省内优质资源分布不均,重点探索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大学区制等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办学模式改革路径。 五是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改革上的追赶超越。重点在于拓展海外发展新空间,培育开放竞争新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实施,抓住全球产业链布局新机遇,拓展“海外陕西”发展空间。发挥出口对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大力扩大进出口规模,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加强与中亚各国在能源资源、装备制造、商贸旅游、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并延伸至欧洲,加强和这些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以构建国际产能合作中心,海外农产品种植、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国家要素交易中心、国家金融研创后台服务中心和民间金融改革示范基地等领域加快推进开放经济发展。做好陕西自贸区建设,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强通道联通,着力发展国际货运,加强大通关建设,优化整合口岸监管服务功能,推动航空港和陆港联动发展,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贸易方式,拓展“陕货”境外市场,使自贸区成为带动陕西经济全面深度开放和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的新平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