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仿真实训的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范文

    刘琴 申海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外语类院校在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构建跨专业仿真实训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推进多元教学评估体系,打造国际化实践平台等四个方面,探索了基于仿真实训的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以期满足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 仿真实训;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国际化程度也随之提高,因此急需具备跨文化能力,能够迅速参与实践工作的国际化商务人才,这也为高等学校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国际商务人才质量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这大大影响了企业开展国际商务贸易活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的缺陷。[2]实践教学是提高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高等教育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通过软件平台模拟真实市场的跨专业商务仿真实训体系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技能。

    一、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际商务人才是指“在商务领域、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及大专院校中,拥有一定国际商务知识和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经贸政策法规、贸易惯例和规则、从事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务运营工作及相关教学研究的人员”。[3]高等院校在培养国际商务人才中强调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融合,同时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但是从实际培养效果来看,目前高等院校尤其是外语类院校的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重课堂理论学习,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就业数据显示,2015年国际商务专业将近一半的毕业生从事与国际商务无关的工作,形成企业实际人才需求无法满足,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大量过剩的现状。[4]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在于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割裂,学生从理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缺乏实践应用场景和商务交际环境。目前,国际商务类专业的主要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为实验实训课程。从专业层面来看,实训教学缺乏整体规划,往往以一、两个单一课程软件的操作代替整个实训教学体系,实训操作简单,缺乏体系化。由于缺乏实践型教师,外语类院校的实训课程内容单一,实训课时被缩减,或者直接被理论课程所取代。一些外语类院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已开展的实训普遍缺少仿真条件与环境,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联系,造成学生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缺乏企业实际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2、偏重国际贸易能力培养,缺乏外语与专业深度融合,缺乏对商务运营理解

    目前高等院校国际商務专业大多数来自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或商务英语专业。[5]国际经济和贸易学生一般具备国际贸易实务能力,但是外语应用能力往往不足,在具体工作中难以将外语和专业做到深度融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虽然语言能力比较扎实,但是缺乏国际商务运营和国际贸易实务能力。同时,国际商务专业属于管理学与经济贸易的交叉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国际贸易实务能力,还应具有国际商务战略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市场投融资、国际市场风险管理、国际商业谈判等国际商务运营能力。从企业实际需求来看,往往需要具有多种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中,国际商务类专业往往偏重国际贸易能力,偏重语言技能学习,在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融合、国际商务运营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存在明显欠缺。

    3、偏重语言技能的学习,缺乏跨文化管理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根据目前企业的人才需求,单纯掌握语言技能难以适应国际交流合作,跨文化认知与行为能力的培养非常迫切。[6]对外交流合作越来越依赖双方文化思想层面的相互理解与认同。目前外语类院校通常多采用“语言+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外语类教师较多,往往偏重语言技能型训练。实践运用场景和商务交际环境的缺乏导致高校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往往大多止于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国际商务人才不仅对于国际商业规则要非常熟悉,而且应当具备跨文化的管理思维。国际商务合作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是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跨越不同文化鸿沟的交际能力,使得来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员能够自如沟通与交流,从而避免可能的文化冲突和商业冲突,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把握全球政治经济走势,推动国际商务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

    4、封闭化的实践平台,缺乏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多数高校的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所需的国际化实践平台的建设程度不够,学校的实践平台往往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使得学生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最新的学科理论知识,但是不能及时地与外界进行交流与合作,尤其无法与国际环境进行接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化商务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外语类院校往往与外国院校有较多联系与往来,也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合作资源,以及留学生资源,因此如何创新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与资源,让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与国际接轨,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仿真实训的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高等院校中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存在的差距,提出基于仿真实训平台的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构建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程体系。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多为按专业进行的单项性、静态性、模拟性实践教学,无法适应企业对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图1)包括专业认知性实训、单一课程仿真实训、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和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认知性实训和单一课程实训如进出口贸易实训、国际市场营销实训等。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国际商务实践实训、国际商务谈判实训、国际商务英语实训等,最后是跨专业的商务仿真模拟实训。通过体系化的实训教学体系阶梯式提高学生实践应用技能,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跨专业商务仿真实训一般设置生产商、贸易商、供应商、国际物流企业、货代企业、外贸公司、工商局、税务局、海关、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通过结合软件平台和线下商务活动模拟真实的国际商务环境(图2),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自主组建团队, 自行完成从企业组建、经营与运行( 包括生产与计划、国际市场销售、财务、物流与采购、人力资源等)。跨专业仿真实训能够提供接近真实的仿真环境,使学生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商务活动,理解国际商务背景下企业运作规划与流程,体验完整的国际企业经营过程。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创新,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缩短了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周期。跨专业的团队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商务运营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研究型、合作式教学。研究型教学方法强调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利用仿真商务环境,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开展国际商务谈判、商业路演、国际汇报展示、国际会议、国际公关事件发布会等情景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全程负责活动组织和实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式教学是指两位以上教师合作授课,共同制定综合实训教学计划,共同评价同一批学生的教学模式。[7]跨专业实训涉及不同学科与专业领域,包括商务贸易、企业经营、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等,单一教师授课往往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合作式教学方式能更好弥补目前双师型教师缺乏所带来的不足,教师可以分别从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角度为学生提供引导,教师之间也可以互相启发,补充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通过研究型、合作式教学方法,构造国际商务情景式教学,为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模拟提供接近真实的跨文化商务沟通环境。通过教师與学生、学生团队之间、学生团队内部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实践操作等方面综合发展。

    第三,推进多元化教学评估模式,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反馈学生的实训教学效果。构建注重过程的多元化评估体系是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内容由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因此应包含专业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等部分。将跨文化能力测评纳入到综合能力评价,从而有助于考察学生跨文化认知和行为能力。形成性评估是过程性评估,通过对学生在仿真实训过程的观察,形成有效教学反馈,如实训过程中设置国际商务谈判环节、商业路演、汇报展示等评估环节。将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综合运用,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估体系。通过教学评估反馈,积极优化调整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质量。

    第四,打造国际化实践平台。在了解跨国企业人才需求基础上,与跨国企业校企联合培养,打造国际商务实训平台,加强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体验。引入优质的跨国企业参与到实训环节中,可以将企业招聘与实训课程结合,企业通过实训中的评估环节,或组织实训后学生面试,选拔优秀的学生作为企业人才贮备。同时,可以邀请跨国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授课和指导,也可以将跨国企业专业人员聘为学校的兼职实践教师,将企业一线实践与学校实践课程相结合,从而实现真正校企融合,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科竞赛,例如可以通过实训教学环节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参加北美建模比赛、国际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模拟经营大赛等,将人才培养方式与国际接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充分利用外语类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资源,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和开展合作研究,加强对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和全英教学的培训,与国际化教学水平接轨,为国际化实践平台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

    三、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深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不断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国际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同时面临巨大的国际商务人才需求,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我国推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持。基于仿真实训的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求,同时与国际接轨,能够胜任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才,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只有从适应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才是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海燕.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7.06.52-58.

    [2] 匡增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背景下创新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教学研究,2017.01.87-91.

    [3] 肖芬, 唐聘莉.新常态下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5.06.114-119.

    [4] 侴海峰.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J].对外经贸,2016.1.122-124.

    [5] 张建中.中国-东盟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3.07.106-107.

    [6] 章秀琴, 何朝林.经济新常态下经贸类人才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15(05)68-70.

    [7] 马永辉, 施洋.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02)148-150.

    【作者简介】

    刘 琴(1985—)女,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仿真实训.

    申 海(1978—)男,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仿真实训.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