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SWOT分析法的哈萨克斯坦国家治理研究 |
范文 | 刘素 【摘 要】 2012年12月14日,纳扎尔巴耶夫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哈萨克斯坦—2050》,提出“争取在2050年前进入世界前30强国家行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国家治理五大目标:建设专业化的国家机关、加强法治建设、落实工业化和保障经济增长、统一与团结、建立责任型政府。因此本论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旨在对哈萨克斯坦在实现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全方位分析,使研究内容更具有层次性,立体性。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国家治理;SWOT分析 2012年12月14日,纳扎尔巴耶夫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哈萨克斯坦—2050》,提出“争取在2050年前进入世界前30强国家行列”目标。正当哈萨克斯坦准备全面实施该强国战略时,国际经济突然再次转衰,国际油价逐渐走低,哈萨克斯坦财政收入和出口规模大减。为应对困难,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于2014年11月11日发表国情咨文《光明大道—通往未来之路》,希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经济基础,带动经济发展。紧接着在2015年3月11日祖国之光党(执政党)第16次代表大会上,作为当年总统选举的竞选纲领,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国家治理五大目标:建设专业化的国家机关、加强法治建设、落实工业化和保障经济增长、统一与团结、建立责任型政府。同年5月20日,哈政府公布《国家建设“百步计划”》,旨在具体落实五大目标。打造“新哈萨克斯坦梦”,实现“2050年战略”目标,确保哈萨克斯坦进入世界前30强国家行列。 一、优势:政治稳定,经济平稳,社会有保障 尽管面临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和外部安全挑战,哈萨克斯坦的总统和议会选举过程却异乎寻常的顺利。纳扎尔巴耶夫为了解决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不能同年举行的问题,在2015年2月25日签署了总统令,决定把原定2016年举行的总统选举提前到2015年4月26日举行。最终选举的结果也不出人意料,纳扎尔巴耶夫以97.75%的得票率顺利当选,执政当局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巩固。哈萨克斯坦政治体制改革稳步运行,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竞选期间提出“国家管理现代化、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经济现代化、民族和睦团结、责任型政府”五大改革目标,为了落实这些目标,哈萨克斯坦公布了被誉为体制改革纲领性文件的“百步计划”,为度过未来艰难时期提供坚强保证。 在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140个国家进行考量和排名后发布的《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哈萨克斯坦排42位,塔吉克斯坦好吉尔吉斯斯坦分别排在第80位和第102位;在2015年世界GDP排名前50位国家中哈萨克斯坦排第45位,依然处于中亚国家第一位。虽然受世界经济增速缓慢的影响,哈萨克斯坦经济增幅较小,但是哈萨克斯坦农业增幅较大。哈萨克斯坦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农业生产,扩大农业领域优势。凭借拥有独特的农业资源,便利的地理优势,哈萨克斯坦吸引了本国乃至外国的众多投资者,在利用大规模农业资源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石油国家,制定有成熟的能源发展战略。哈萨克斯坦能源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39亿,占中亚第一。同时,哈萨克斯坦濒临具有巨大能源潜力的里海,其丰富的石油探明储量在今后将有可能会为哈萨克斯坦带来不容小觑的经济利益。此外,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资源储量也相当可观,在中亚仅次于土库曼斯坦。哈斯克斯坦国内矿产资源丰富,有90 余种之多。同时哈萨克斯坦还是世界第八大黄金产区。哈萨克斯坦丰富的能源和便利的地缘条件可以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通过能源合作,使本国经济增长取得突破。 哈萨克斯坦的社会发展状况关乎本国的稳定与发展,总体看,哈萨克斯坦在社会领域的发展虽有不足,但进步很大,尤其在收入,教育,医疗等方面成绩突出。根据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部统计委员会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在就业机构登记的失业人数仅为3.46万。纳扎尔巴耶夫表示,当前的失业率是独立以来最低的。哈萨克斯坦总统表示。近10年对社会保障领域的财政支出增长了近3倍。不仅在社会保障方面,哈萨克斯坦投入了大量資金,在教育发展领域,哈萨克斯坦也不遗余力,哈萨克斯坦提出了《国家教育发展计划》,旨在提高从学龄前到大学的教育水平。近15年来,哈萨克斯坦教育支出增长了8.5倍。当代的哈萨克斯坦精英可以掌握两种语言,俄语和哈语,这种局面是在苏联时期形成的,双语教育对哈萨克新的民族认同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这些社会精英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能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劣势:政治腐败,经济受阻,民族相处不融洽 哈萨克斯坦政权是带有强大王朝特点的极端个人化的威权制度,这种制度可能引起政治精英的对抗。哈萨克斯坦总统权力超大,这种建立在个人权威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其结果就是这些国家的命运不取决于政治体系,而是取决于某一个人。同时,哈萨克斯坦的议会权力受到许多限制,在特定条件下,立法权可从议会向总统转移。司法权的难以真正独立,也使得司法权力普遍软弱。哈萨克斯坦被认为是中亚国家司法改革的领先国家,但其司法权在很大程度上也附属于行政权力。中亚国家政党政治的共同特点是;政党政治制度不成熟,亲政权的政党一党独大,其他政党都是陪衬和装饰。哈萨克斯坦也不例外,其中部族裙带政治传统,政权腐败,利益集团等都对哈萨克斯坦政治起到一定作用。这些情况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对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起到阻碍作用。同时,非正式规则凌驾于正式规则之上的情况,也是政权腐败和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之一。 由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哈萨克斯坦与全球经济同步,经济复苏之路崎岖不平。2015年,在国际能源等大宗原材料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俄罗斯经济整体下降和汇率降幅明显的连带作用下,中亚国家整体经济形势普遍不容乐观,特别是比较依赖外部经济的哈萨克斯坦。虽然2015是年哈萨克斯坦实施工业创新发展纲要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但由于哈萨克斯坦加工业的投资积极性较低,缺乏拥有所需技能水平的人力资源,交通物流,电力和供水设施等基础设备薄弱,加工业竞争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不高,工业能耗较大,使得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如此,哈萨克斯坦的内贸是中亚唯一负增长的国家,经济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初级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工业部门缺少投资,吸引外资不力,国际收支失衡,外债增加等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哈萨克斯坦“稳定的衰退”。 经济下滑对本国的社会稳定的影响很大,一方面经济下滑会令社会不满情绪增加,激化社会矛盾;另一方面,社会治安问题也会突出。在哈萨克斯坦,哈萨克人在哈萨克斯坦获得了在“各民族平等之中的高人一等的地位”,这种地位不是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这种过分强调主体民族地位的意识,对实现国家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会起到消极作用。哈萨克斯坦国家精英的民族构成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俄罗斯人已被完全排挤出中亚国家的高层政府机构。但是由于俄罗斯人大多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机遇:加入世贸,国家合作,开展平衡外交 经过近20年的谈判,哈萨克斯坦终于在201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哈萨克斯坦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哈萨克斯坦由于没有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尽管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国内狭窄的市场容量束缚了经济放量发展的步伐;第二,世界贸易组织的普遍国民待遇为哈萨克斯坦扩大国内生产规模,拓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现有的发展潜力提供了释放的出口。因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可以使哈萨克斯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同时还能提高国家政治威望,扩大本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近年来,中亚国家边境地区的民族关系有所改善,相互联系与合作有所加强。2014年7月,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勘界工作也有进展,接近完成。中亚最大的两个国家就边界问题达成协议,对该地区其他国家具有示范作用。同时在2015年,乌、哈两国政府批准引渡协议,使两国司法合作得到进一步提升。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关于批准吉尔吉斯斯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协议的法案,致使吉尔吉斯斯坦顺利成为欧亚经济联盟的第五个成员国。中亚国家间的积极互动,表明它们相互关系的改善,同时也有助于中亚国家进一步发展彼此关系。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谅解备忘录。不仅如此,哈萨克斯坦也欢迎并积极支持美国参与中亚事务,加入了由美国所倡导的“C5+1”会议机制并重视发展与日本,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大国关系。 四、威胁:宗教极端,中东危机,周边国家有争端 近些年,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仍然存在潜在风险和挑战。随着宗教极端主义的抬头,哈萨克斯坦国家治理难度加大,一是因为极端思想传播方式多样化,二是因为极端主义的内生性增强,三是因为政治化的伊斯兰问题开始显露。不仅如此,毒品贸易也越来越猖獗,毒品贸易成为中亚与阿富汗恐怖分子彼此勾连的利益保障,毒品走私肆虐中亚,对该地区稳定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害。阿富汗问题是影响中亚安全最大最现实的外部因素。阿富汗形势十分复杂,和谈障碍重重,政府军力量疲弱,东部和北部战事趋于激烈。阿富汗问题对于中亚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靠近中亚国家边境地区的阿富汗北部形势恶化,塔利班与政府军的激战对中亚国家的边境安全构成一定威胁。二是阿富汗的极端思想对中亚影响会进一步加深,包括对中亚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有很大促进作用。 在看到中亚国家间关系积极变化的同时,也无法回避,它们之间的一些老问题,老矛盾尚未解决或者尚未完全解决,有些国家之间的矛盾甚至十分尖锐。水资源问题就是诸多矛盾中的一个,它像一根一触即发的导火线,非常容易触动中亚有关国家的敏感神经。中亚的水电资源在未来可能日益尖锐,不仅会引发严重对立,甚至可能导致战争。除了水资源的问題,还有一个就是欧亚经济联盟可能造成中亚国家之间新的经济和贸易麻烦。欧亚经济联盟作为一个新的地区组织,在关税等方面对非成员国家实行一定的壁垒措施。因此,俄罗斯以及中亚成员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另外三个非成员国的中亚国家如何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是一项新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李中海.曲折的历史—中亚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9. [2] 李琪. 历史记忆与现实侧观—中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 雷琳,陈彤.国际视野下的中亚研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刘 素(1993-)女, 汉族,山东潍坊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