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绿色发展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
范文 |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具有整体性、包容性特征。將绿色发展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发展意识,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融入路径主要是:立足于绿色发展理念与教材的结合点,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绿色发展教育方式;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育大学生的绿色发展观。 【关键词】 绿色发展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应当使思政课教学真正融入全员育人的全过程,促进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绿色发展观是应对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青春活力的群体,他们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力量。他们的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绿色发展观是极其必要的。 一、绿色发展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绿色发展观培养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加强绿色发展教育对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以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绿色发展观的主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的教材虽然没有单独的章节专门阐述绿色发展相关的内容,但是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材的内容中也渗透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绿色发展观。比如《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通过论述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观、法律意识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联,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观与伦理观,在绿色行为践行上注重环境法制观念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阐释意识的能动作用、遵循自然规律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哲学观点,促使大学生思考培养绿色发展观念、践行绿色行为方式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意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直面现实问题,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有相对集中的论述,这有助于唤起大学生的绿色发展意识,以积极的行动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宏大的历史视野出发,诉说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现实与历史相结合,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更能激发起主体意识,为绿色发展道路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2、加强绿色发展教育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体现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社会转型期,一方面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与此同时一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滋生。在面对思想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呈现出思想多变且易受他人影响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培养他们对社会的人文关怀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生在高校学习专业知识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并且关心现实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结合现实的突出问题,展现理论魅力,采取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对其进行积极地引导。在教学中渗透绿色发展观念,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绿色发展的认知度,树立绿色节能意识、环境民主意识,并且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大学生科学的绿色发展观,投入到社会实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体现。 二、绿色发展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绿色发展的理念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内提出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绿色发展教育在近几年越来越得到重视。不可否认的是,提出绿色发展观融入的路径首先需要了解大学生在绿色发展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绿色发展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1、大学生绿色发展认知、态度及践行的现状 通过对某高校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到,总体来看大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绿色食品、绿色技术、绿色消费、绿色GDP等绿色发展知识的认知度比较高,能够积极参与绿色发展活动,发挥出一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缺乏绿色节能意识,环境法制观念不足以及绿色行为践行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学校课程教育中绿色理念的渗透还有待加强。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绿色发展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因素会让学生过度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生态利益,对经济成本看得过重。还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绿色发展意识培养的法律环境不够充分。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主要是自身对于绿色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入,在知行统一上还需要加强。 2、绿色发展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状况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课堂讲授成为大学生乐意于接受绿色发展教育的方式之一。高校课程是否渗透绿色发展理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绿色发展意识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绿色发展教育的主渠道,应当发挥出传播绿色发展理念的作用。绿色发展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高校生态德育的体现。所谓高校生态德育,指的就是高校教育者在生态伦理学的指导下,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尊重且热爱的绿色发展观念以及相应的行为习惯。[1]教育者应当把绿色发展相关的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当中,并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多样化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三、将绿色发展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路径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我国逐步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十八大也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现实也告诉我们,忽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必然会对整个社会发展带来消极结果。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到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加强大学生的绿色发展教育,关键要做到立足于绿色发展理念与教材的结合点,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丰富绿色发展观教育方式以及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育大学生的绿色发展观。 1、立足于绿色发展理念與教材的结合点,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201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的部署,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全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宣传已经是题中之义。大学生的绿色发展教育需要依托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3]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满足当代人、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需要为代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的教材在内容上应该汲取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点热点问题,用理论解释现实,把问题说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把绿色发展理念渗透于课程内容当中,挖掘其中丰富的有关绿色发展教育的课程资源。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丰富绿色发展教育方式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关心新鲜事物,接受讯息比较快,这给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这就需要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同时应当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运用价值澄清理论、案例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再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绿色发展教育时,应当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绿色伦理价值理念等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从理论上回应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片面观点,引导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更加绿色化,唤起他们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品质以及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这将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绿色发展观念,积极传播绿色文化。 3、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育大学生的绿色发展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发展教育上,理论教学可以灌输科学的绿色知识,引导大学生养成绿色发展的思维方式。而想要让大学生真正从心底认同绿色发展的理念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融入社会,需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深入地了解生态环境问题,并且在投入绿色发展实践的活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践教学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为大学生绿色发展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发挥优势,利用好生态文明实践基地,通过绿色科研立项的方式来进一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育人指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6(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3] 王素玲.教学生态观与教育生态化——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D].合肥工业大学,2006.32. 【作者简介】 邬巧飞(1987-)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讲师,中央党校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