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清代凉州文庙与凉州文风日盛的原因
范文

    吴雅舒

    【摘 要】 文章以《武威金石录》所载碑刻为主要史料研究清代凉州文风日盛的原因。叙述了凉州文庙的建设、历代修葺以及政府、民间乡绅的义举嘉行及文庙对当地文风兴盛的推动作用。探究了历朝历代国家的倡导和个人的义举,认为这些因素是凉州文风日盛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清代;凉州文庙;凉州文风;原因

    一、凉州文庙

    在中国古代,文庙一直作为儒家文化的传播地及正统官学的学习场所而存在着,凉州文庙也不例外,具有祭孔和传播儒家文化的作用。凉州文庙素有“陇右学宫之冠”之誉。

    1、凉州文庙概况

    据明正统四年《凉州卫儒学记》碑文载:文庙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西元1437-1439年)。后经明成化年间、清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道光朝以及民国年间多次重修,才有了今日的盛况。凉州文庙“有照壁、泮池,石拱橋;欞星門三楹;東名宦祠三楹,西鄉賢祠三楹,戟門三楹,供奉‘萬世師表孔子的大成殿五楹;東禮門,西義路;兩廡各七,東西碑亭各一,燎鼎一;尊經閣五楹雙層,於閣東有崇聖祠;甬道中碑亭一。碑鐫清聖祖仁皇帝訓飭士子文;廟外有忠烈祠三楹,節孝祠三楹;另有儒學一所。大成殿前豎有香港孔教學院贈孔子行教銅像一尊;戟門東南立有紀念民族英雄林則徐石碑一通,並有碑亭。文廟藏石碑很多。”[1]

    2、清代凉州文庙的重修

    文庙的建立由来已久,“洎唐貞觀間定先聖之位,而門人暨歷代諸儒之有功於經學者,尊以為師,陪饗列廡,詔天下州郡,立廟於學;然則涼州之有文廟,由來舊矣。顧廟與學相表裏,有宮有牆,有室有序,有圓橋,有判林,有射堂射圃。凡習禮讀書,學於教舞,與夫養老合樂,講經獻捷,皆得有事於其中”,[2]由于雨水腐化和保护不当,文庙也破损严重。

    顺治初年苏铣以文庙殿宇规模不够完备而扩建,唯独没有重修尊经阁。后武廷适被委以天子严疆重任,因感于文庙“风雨剥落”意在修举,不幸过于劳累而病卒。康熙四十三年,“分府趙公世謙,亦樂為捐俸,共勷厥事。郡之縉紳士庶,向風從義,不數月而告竣,金碧輝煌,丹霞焯耀。”[3]

    乾隆年间武威县令章攀桂重修文庙。“我明府章老父台蒞任,初即以興修為己任,請諸大憲,捐冰俸八百兩、 出社糧四百石;並勸紳士,共勷厥功。尊經閣高其瓴脊,大成殿 煥其榱題,以及兩廡,二祠、欞星、戟門、泮池、照牆等處或補其舊,或宏其規,巍然煥然,炳如蔚如。依牆宮者,瞻美富;探 學海者,溯淵源,始於辛卯之春,迄於壬辰之夏,計費四千余金, 而大工以竣。”[4]道光六年凉州知府在士大夫的协助下重修文庙,自辛巳九月十二日始,竣工于癸未九月二日。

    3、凉州文庙祭田

    凉州文庙有祭田开始于明成化六年,创立者为大中丞都御史徐公廷,祭田本为祭祀之用,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附近之家随意胡乱侵占,祭田名存实亡。 “重修文庙祭田碑记”云:“順治初,道憲蘇公銑重修廟貌於荊棘沙礫之中,起獲原碑所載丘段項目租數歷歷不爽,乃以褰鋤稂莠之法,行護持城塹之心,又鑒附近之佃,易生侵佔,招遠人承耕,而顛隕蕩析之患,庶幾獲免。未幾原佃煽惑下壩民人紊亂水利。至康熙戊子,前齋長郭子偉觀、段子華瑜、王子國輔、蘇子爾卓,呈控道憲武公釐正給之照,乃定。此後佃耕者,不羨得田多收百斛, 惟願得水澆灌己田,浸假而鬻田存水,典水存田,蠶食隱匿,複蹈前轍,以故歲無所收,祀事以廢,人皆惜之”。 己巳八月凉州祭田之弊被彻底清查并被重新整顿,此后凉州文庙祭田无杂项差役徭役,疏通河道时催办祭田官粮不得收取佃户之钱。另外,分发给租户每人一张印照,限三年换照,六年换地,以防止侵吞祭田。文庙祭田侵吞之风的彻查和整治为凉州文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客观上也有利于文人士子的学习。

    二、地方的文化举措

    1、创立书院和增水租入院

    汉武帝时初设河西五郡,武威郡为其中之一,武威多出刚毅之人,在武功上较为显著,但其中也不乏阴仲达、余青阳等以文章彪炳史册的君子。据《武威金石录》中的“凉庄道宪武廷适创建书院碑”载:“癸未歲,公修聖廟,六閱月而工竣,肅穆改觀。嗣即蔔涼之北廳舊址,捐資親督繕修,創為書院。地勢高敞,規模巍煥。工畢擇日開衡文之堂,朋來之亭,延師友,萃諸生,群聚肄業,闔屬之士,莫不望風褰裳,此公兩大政,卓卓耳目間者也。”[5]可见,武廷适创建书院为凉州文士交流思想和畅所欲言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这对凉州优良文风的形成也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另外,凉州地区还将湾泉湖水水租增入书院用以培育人才足见地方对文教的重视。“查涼城東北隅,有灣泉湖一區,舊因無水,久成曠地,餘以新築滿城,羨余之水,足供澆灌,詳請撫憲增入書院,每年納租糧二十石外,道署捐銀三十兩,府署捐銀三十兩,以作西賓之費,爰勒貞瑉,垂為定例。是舉也,以育人才,以儲國器,於斯文或不無小補。”[6]

    2、設立乡会路费

    凉州地处边远,文人士子多感于偏僻环境而发奋读书,当然,因爱惜人才而培养他们的官员、社会人士也有很多。有缙绅设立乡会路费为凉州士子提供应试路费让其免于担忧一心应考,试问乡绅爱惜人才至此,凉州文风又怎会不好呢?“涼州距省二千餘裏,每逢鄉試,苦於資斧,舊動雜項稅銀後其□□寢今。大宗師加意籌度,因涼州舊例,街市道口北鋪及村野水磨賦地租於官者,乃捐而公諸學宮,令為應試士子路費,用垂久遠。□□□□涼士何幸而沐此曠典也。況繼此之惠我涼士者,尚未有艾乎,此其遺於後者也。” [7]

    3、兴文社

    凉州文人每逢考试则有人因盘缠不足而困顿,更有奋志功名的士子为省银两爬过太行山步行前往京城应考,有的人甚至因太过疲劳而死。幸而有绅士联合办立文社并当商营运,慷慨解囊以资助士子。“嘉慶十年紳士楊增思、白之璐、 劉丕曾、張琨等,為鄉會試並立興文社,義先資助,合邑率從, 其得銀三千兩。時有社長李奎標、劉賡元、陳映奎、趙升、李宗 義、楊培元、經理張琨,權衡子母,然責在一家,不可以計長久,曷擬照書院膏火之例,散之當商,則責以分任而輕,利以眾出而益,此經久之道也。是說也,餘甚是之。計原日本銀並息共存三千捌百貳拾貳兩,乃傳集富商貳百柒拾三家,曉以大義,俾各具領,每家領本紋銀壹拾肆兩,每月每兩按本銀出息壹分貳厘。另舉社長劉兆榮、李如棟、侯定遠、武瑤、陳瑛、劉裕亨、董其炎,由道府縣立案以存永遠。當商中有不開設者,許時本利銀兩交付社長,另給新開當商營運。從此應試者,得所藉乎,爭著祖鞭,庶幾幽壑無藏舟,駿足思長阪,而珠光劍氣,常得以炳霄射鬥也已。至善作必善成,美始必善終,是所望於後之君子,爰搦管而為之記。”[8]

    三、国家倡导和个人义举

    1、国家倡导

    “清圣祖御制训饬士子文”云:“從來學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學,學術事功,源委有敘。爾諸生幼聞庭訓,長列宮牆,朝夕誦讀,寧無講究;必也躬修實踐,砥礪廉隅,敦孝順以事親,秉忠貞以立志。窮經考義,勿雜荒誕之談;取友親師,悉化嬌盈之氣。文章歸於醇雅,毋事浮華;軌度式於規繩,最防蕩軼。子衿佻達,自昔所譏,茍行止有虧,雖讀書何益。”依据上述史料所述,清代对士子文人的品行风气是非常重视的,先看品行再看文学,这与儒家传统的取士之道是相符的。有了中央的文教政策指导,凉州地方便可放心大胆地进行实干。

    2、个人义举

    乾隆甲戌之春,張觐光将旧所典地价之银约一百六十两供给文昌宫置办房舍和纳租,实为个人义举。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八月十二日,“张公碑記碑阴記事”云:張公施義墊學舍伍間,隨房地址半面,典上小溝田地貳石,價銀肆拾捌兩。關帝廟地址以廟內外土地祠東南北周圍俱是,普濟寺東地址半面,以上共價銀貳百兩整。此段碑文之“张公”乃武邑望族张昆季,其义举事迹也为凉州文人学士学习提供了方便。

    道光年间武威县儒学生李如林,“將典質金渠左四壩、日畦、頭溝劉丙敞科田地貳石,用製錢貳佰千文。其地四至、水利、糧草、差徭以典約為據,覓佃戶耕種承租,每年承納麥子九鬥、糜子九鬥,於道光冬季捐入學校以作祭田,殊夤寺僧月峰姓劉,將典質黃渠、頭壩、羊坊溝李德榮科田地肆石伍鬥,用製錢壹佰肆拾千文。其地四至、水利、糧草、差徭以典約為據,覓佃戶耕種承租,每年承納小麥壹石伍鬥,夥夥壹石伍鬥,於道光十二年春季捐入學校以作祭田。”[9]李氏及刘氏两人为文教着想的善举值得赞扬,当然,他们的身后还有许许多多为凉州文人提供帮助的人,他们的付出也是凉州文风日盛的原因之一。

    四、结语

    清代凉州文风日盛的原因一是国家的敦促和倡导,既包括清代皇帝对文风的整饬政策,也包括设立凉州文庙为儒家人才的培养和儒家文化的传播打开大门;二是地方官员出于为地区考虑所设立的书院、缙绅办立文社慷慨解囊以及设立乡会路费为凉州士人出资供其应考。除此之外,还有地方个人的义举,他们的奉献为这些文人树立了榜样,也是文人们前进、求取功名的动力。

    【注 释】

    [1][2][3][4] 王其英主编.武威金石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199、78.65-66.

    [5] 张克复.五凉志校注[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29.

    [6][7][8][9] 王其英主编.武威金石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45.77.85.

    【参考文献】

    [1] 王其英主编.武威金石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张剑玺.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