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范文

    宜娜

    【摘 要】 文章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优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文化心理,符合了中国革命的需要,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相契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关系,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价值得以体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了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脚步。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和谐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凝聚力的象征,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让中华民族能屹立不倒,并且保持鲜活生命力的原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反作用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1]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了中国发展的步伐。所谓的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间进行交流,借助对话、冲突等方式加以融合,实践证明,我国的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同样也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血液,使中国文化能够得到再次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优势

    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出中国作风、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它们在本质上具有相融性。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與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显现了如下优势: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文化心理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中阐述总结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三方面的普遍规律。对于中国而言,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以其鲜明的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等特点深深吸引着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先进知识分子。当他们面对马克思主义这一外来思潮,不盲目排斥,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的角度出发,以冷静的态度对外来文明进行审视和评价,采用“为我所用”的积极态度去理解,有选择性地吸纳,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不再是思想层面上的,而是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实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了中国革命的需要

    在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忧外患,一些仁人志士苦于寻求救国之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使正处于黑暗和苦闷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和光明前景,由于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传统文化找到了同一的契合点,才使得马克思主义迅速地在中国范围内被广泛宣传和研究。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在现实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思想升级为指导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在这个“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务实精神深度融合,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这一哲学思想所作的诠释,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融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指导中国革命,使其得到了最终的胜利。

    3、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相契合

    “大同”思想已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大同”世界更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社会模式。在古代,《礼记·礼运》中的《大同书》对这种理想作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大同”经典表述。在近代,一些仁人志士还为我们勾勒了“天下一家,共享太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地上“天国”。虽然古人对“大同”的表述有多种多样,但在本质特征上是相同的。传统的“大同”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客观上存在许多契合点,例如在财产公有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等贵贱,均贫富”与消灭剥削、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天下为公、集体至上与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等上相通, 这就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上顺利接纳唯物史观的“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条件和智力支持。[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分析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则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与普及工作。”这一观点的提出,在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的今天,也具有相应的现实意义。顾名思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利用生动化形式和鲜明内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以科学的手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定义与研究,从而为人们精神信仰与思维方式的变革奠定良好基础。马克思主义经过百年的发展,其自身具有的实践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特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内容。

    1、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价值得以体现

    新文化运动既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基础,同时也给传统文化的继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需要我们从文化精神方面进一步加以分析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去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而得来的”,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指导性,[3]其张力比较大。从文化形态方面而言,马克思主义不是单一的意识形态式文化,它是通过实践得出的,即践行文化,而我国通过五四运动,进一步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思想,同时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保留,二者相互融合给我国传统文化再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2、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脚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需要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诞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果,而其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最重要思想理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相契合,使中国人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4]

    人类发展过程是文化目标与实践目标实现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与自我扬弃的方式,为文化批判的合理运用提供有利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形态结构与现实文化等多种角度,均具有批判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人类生存和发展为前提,利用批判与反思的方式,对新兴文化加以构建,进而促进主体文化构建与人类主体思想等工作的形成,同時也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给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对我国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使马克思主义从思想内容到形式形态都具有中国特色,应用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则更加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生命。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二者不断地交流、融合,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加快。

    【参考文献】

    [1] 徐爽,吕国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2] 安启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胡振强.浅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J].青年与社会:下,2015.

    [4] 张丽,马春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融合[J].人才资源开发,2016.

    【作者简介】

    宜 娜(1985-)女,陕西子长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