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方式创新探索 |
范文 | 范雪峰 崔奕 【摘 要】 近年来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方式老化、学生参与性不足等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应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指导学生积极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提升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现状;教学方式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社科司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提出,“继续设立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優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进一步指出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对相关教材修订工作,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些部署与安排给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的特征及教学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成绩名列前茅,在身心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该专业的课程及教学活动有以下特点: 1、高校思想政治类主要课程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高校思想政治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校公共政治课)还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等。另外,很多院校会结合自身特点开设特色化的专业课程,如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纪检监察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探索开设了纪检监察方向课程,并设置了《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实务》、《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实务》、《监察法》、《职务犯罪概论》等特色课程。 2、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 (1)强调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重在向受教育者传达意识形态,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并以此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课要想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就应不断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尤其是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教学创新,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与时俱进。但正是由于该课程的意识形态理论性较强,教师如果把握不当,有时相关的讲授会缺乏趣味性。 (2)重视理论教学,易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到学业任务重、课时相对较短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执教该类课程时往往会着重追求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的完备性,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感知”的浅表层面。 (3)学生参与度不高。如前所述,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堂容易出现枯燥乏味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一些双向交流与互动: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发表高谈阔论、侃侃而谈,而学生听得一脸懵圈,昏昏欲睡;讲台上下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二、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 1、改革目标 (1)创新教学内容。就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而言,无论是公共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大都使用规划类教材。如果大学生相关社会实践经验少、阅历不深,就会对课程的一些理论理解不透。因此,在新形势下创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或补充教学材料是该类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2] (2)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理论联系实际。近年来,“提升教学效度”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追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及时利用当下课程理论或实践的热点。这就势必涉及利用视频、课件、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的问题,例如,可以利用《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重器》、《厉害了我的国》等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的专题片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问题导入、对话启发、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创新方式,有利于提升思政课堂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分享”的过程,进一步突显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3]这对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实效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实践环节 创新教学理念的实施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以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该学院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职务犯罪概论》、《监察法》等课程率先尝试了教学改革,探索性地开展了“补编教材、学生自主命题、学生主讲、课堂辩论、学生录微课”等一系列自主学习创新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学生自编教材”、“学生自主命题”为例,该活动包括了以下环节。 (1)教师进行了前期的组织。教师把一个班的同学分为“编书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更新)”和“命题组(学生自主出题相互评比)”,再将编书组、命题组分为两队,以便开展监督与互评。在此环节,由于加入了竞赛的因素,两组队长求贤若渴,在正式讨论前,挑选精兵强将,进行小组内部的排兵布阵;一些小组还分别建立了微信,进行了线上讨论。 (2)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合与修改。如编书组的同学,在结合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改编或补充编后,还要对自己所编写的内容进行自查,再进行组内成员互查互评,然后对自编材料的不足进行修正。同时,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相对规范,教师还带领学生去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耐心引导学生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在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将自己编写完成后的成果以PPT等方式向全班展示,阐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讲解结束后,参与发言的同学还要接受对方组同学的评价和老师提问,大家对有疑问的部分可展开讨论乃至辩论;随后,由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同学们的编写和展示内容进行测评并打分。 三、取得的成效与展望 1、取得的成效 此类教学创新活动进行了多个教学环节的探索,取得丰富的成果:第一,创新了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单向输入模式。教学创新活动探索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方式,不仅使学生在教学中有获得感,也更新了老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双方进入“教学相长”的良性状态。第二,拓展了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内容之所以面临挑战,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包装有很大的关系。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活动必须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避免内容脱离社会热点。不仅如此,通过对热点理论问题的主动关注,使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对课程、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与内化。第三,提高了学生对本类课程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实际的操作能力及学习实践能力。教师只有把“教学任务”交给学生一起来分担,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去。这些学习活动虽然看似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举重若轻”。 2、展望 近年来,国内学界针对思想政治类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独到的改善方式和解决措施,这些探索对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很有借鉴价值。当然,面对这些问题,还应进一步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拓宽研究空间,使“教学相长”不断深入,力争把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建设成为有意思、有特色、受学生欢迎的讲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科司.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同志就《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答记者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9). [2] 马桂瑛.高师思政专业“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特点与教材创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3] 盖逸馨.“自主·学习·分享”——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10). 【作者简介】 范雪峰(1979—)男,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紀检监察研究. 崔 奕(1997—)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在读,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