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
范文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因素,提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加强咨询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增强大学生的辨识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两课”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策建议

    我们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是有限的,应该进行探索和改革,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化效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社会政治素养。

    一、浅析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若干因素

    1、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难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剧增,社会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而社会的快速变迁加剧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稳定发展的难度,因为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处于18-22岁之间,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个年龄段刚刚渡过青春期,迎来了心理发展、成熟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会大幅度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社会变迁速度较快,留给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过渡期十分短暂,便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认同与抵抗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发展速度较快,大学生在认知和选择等方面出现了迷茫的危机;而另一方面,由于内心存在的认同危机和认知选择迷茫,也对社会的日益变迁持抵抗态度。在这样的矛盾支配下,大学生的心理时常会存在着迷茫,对于自身的理想信念、存在方式与自我形象的构建感到彷徨和怀疑,从而将这种情绪转移到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即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上,在情绪上有一定的反感和抵触。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大学生心理上受到的这种影响。

    2、文化多元化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文化多元化冲击了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对大学生的主观世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削弱了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经济全球化促使当下中国文化多元化的文化环境的产生与发展,而伴随着文化多元化现象的出现,各国之间除了进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也必不可少的出现了文化输出现象。最为典型的当属美国对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文化倾销”,大力弘扬美国人所信仰的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犹如投石碧波,泛起了层层波澜。中国也不能幸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源源不绝的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灌输。这种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看似主张价值中立,但本质是在掩盖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并企图超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下,主流思想在高等学校内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少,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苏联解体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的时代背景;二是外部原因,即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对中国思想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污染;三是有一部分大学生本身的信念发生了动摇。当主流思想在大学中的功效和影响逐步弱化时,与之相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渐渐陷入低谷,不能正确的发挥成效。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过于注重意识形态问题和理论灌输手段

    在每一所高等学校面向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国家明确规定的育人政策与方针之一,故而长期以来,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便一直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其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课是为了熟悉、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人民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发展后的马克思主义这两大理论体系中所蕴含的智慧,以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而要求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方面是需要大学生了解中国过去的艰难困苦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是要大学生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救星、社会主义是我们国家的唯一出路这个被历史所证明的事实。开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则是为了是青年大学生了解做个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应该具备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建设中,由于过去我们一直参考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对于开展“两课”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过于重视理论的灌输和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激起青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烦躁感,也加大了课程本身的枯燥程度和学习难度。所以,“两课”在全国各大高校的开设已经有许多年的时间,但取得的成绩却十分有限。

    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设想与建议

    1、加强咨询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比重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注和心理疏导”。在过去的几十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过于注重理论灌输,却忽略了对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的把握。大学生群体作为内心世界极为复杂的一个青年社会群体,他的心理成熟度比上不足而比下有余,容易出现认同危机和内心的迷茫。针对这样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多采取心理咨询的辅导方法,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与人格发展特点,针对对大学生存在的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下降、怀疑社会主义的前途、对未来感到迷茫等负面的心理状态展开心理辅导,切实的关心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学习生活状况,给与青年大学生帮助和温暖。长久以来存在于高校中的理论灌输,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忽视人文关怀和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也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下降,大幅降低了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故而,在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当敏锐的把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沟通,努力消除大学生青年的心理障碍和情感迷茫,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2、增强大学生的辨识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

    首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文化多元化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立场信仰、理想信念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出现这种冲击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不足,无法在当前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中,辨别出不同文化之间的优劣高下,并选择其中对自己有益的文化为己所用。想要改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首要的举措应该是提高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使他们可以在当前复杂的文化环境中,避开混淆耳目的垃圾文化,择优而用,避免被大众文化所包围,坚定自己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对社会精英文化的追求,坚持自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大学生掌握了良好的自主辨识能力、选择能力,才能开始发挥其作为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切实的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3、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两课”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方面,可以从以下进行调整和改革。第一,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理性,避免只谈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和单一的理论灌输,围绕我国当下的制度设计和改革设计,展开学理性的分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时性;第二,在前者的基础上,将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策方针以及社会现象联系起来,用社会热点和统计的数据,深入浅出的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三,在传授和教导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外,恰当的介绍一些当下社会中存在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歪风怪谈,通过陈述论据的形式,分析这些思潮与怪谈的不合理之处,反衬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和权威性,加强青年学子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对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的中华民族的信心,有效的提高“两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玉琳.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6.

    [2] 石立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及其优化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1.

    [3]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ol].中国新闻网.

    [4]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 王习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淡化意识形态”思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3).

    [6] 陆玉林.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冯江平,安莉娟.青年心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赵中元(1996.1—)男,陕西汉中人,现就读于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17级研究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