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
范文

    【摘 要】 本文先分析了国内外多元文化和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和内涵,认为,一方面,要具备多元音乐文化理念,增强音乐教育的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更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对音乐文化予以新的改造。为此,该文提出了需要从音乐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三大方面对高校音乐教育予以改善,以达到提升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音乐素养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社会正在加速转型,传统社会所形成的价值体系因时而变,个人生活方式相应做出调整。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文化本身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包含有多种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民族有着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总能在反映他们民族的音乐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今天的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我们应当重新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的音乐教育,特别是高校音乐教育,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本文通过分析多元文化的国内外背景、多元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对策。

    一、多元文化的国内外背景

    进入新时代,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多元文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来的,随着全球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都有所增强”。[1]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开放性发展,各个国家、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往与互动十分频繁和便捷,人们拥有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成为了全球化新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文化是整个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各个国家、民族在长期交往中逐渐形成了的历史基因。在文化的交流互动之中,如何协调民族文化与全球之间的关系,推进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协同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影响到人类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矛盾的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推进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逻辑中找到了问题解决的答案。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与价值理念为其多元的音乐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产生了积极效果,这为新时代的我们在多元音乐教育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仅要看到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走向国际化,而且要回顾于国内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现实,从本土化的音乐教育来探索隐藏其后的新特征和新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音乐教育都比较重视,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音乐文化的宣传与认知不到位,跨文化的意识素养培育比较薄弱。因为难以做到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文化作品,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受到了一定阻碍。自近代以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深刻影响,接受了他们的一些音乐阐释逻辑和思想体系。同时,运用西方音乐教育的方式对我国传统音乐予以表达和改造,给出了新的解释和新的意义。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结果:以西方的思维模式和理性价值观念来阐释东方音乐文化,则逐渐忽视了本土化或者民族化的音乐研究。并且,对于西方音乐文化的学习也往往局限于欧洲地域,也通常专注于17至19世纪的音乐文化。造成以上后果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音乐教育没有真正地关照到多元文化的现实,不同民族的音乐教育有不一致的价值理念,这是我们所缺乏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文化多元格局的影响深刻而广泛。”[2]

    二、多元文化与多元音乐教育的关系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具有多元性。各个民族、不同时代,其文化也不尽相同,因此就产生了多元文化。所以,文化不存在绝对的一元论,是多元文化构成了社会文化。应该说,任何文化都有其孕育的土壤,有着独特的生存环境和历史条件,有其存在的权利,这是不同民族现实生活的具体反映。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存在形态,音乐文化外在地表征为美的特征,以多元性而現实地存在着。既然是音乐所具有的文化,而文化是多元的,音乐本身也必然是多元的存在。那么,从这个逻辑上讲,音乐教育同样不是一元性而是多元性的。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更为频繁和密切,民族之间的文化认识障碍逐渐被消解,彼此认同度明显提升,人们的文化理性反思和认识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可以说,文化呈现出跨时空性,人们的文化视野不再单一化而是以全球化的国际视野来观测本土文化,进而走向国际化。文化之间的互通融合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

    音乐文化是表达一个国家、民族特质和精神状态的特殊文化形态,是生活于一定文化之中的人们精神世界的语言表达。虽然音乐文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予以认识和传播,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音乐教育则是最为正式、规范的传承方式,往往传承的是最为经典和最为重要的部分,包括乐曲、技能等诸多内容与形式的传授,相对而言,这样的一种教育活动更具有系统性,接收者也能较为完整和专业性地掌握音乐文化的知识。作为一种特殊文化,音乐文化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或工具进行传承和创新性发展,而音乐教育就是最为合适的选项,它可以将音乐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以高度概括性的处理方式予以传递,保持着音乐文化的完整性和本原性。当然,由于音乐教育具有特定的目的和规则,其传递的音乐内容也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风格和鲜明性特点。所以,音乐教育是传承音乐文化的最重要手段,是音乐教育最为有效的传递工具。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对策

    1、确立多元音乐文化理念,推动音乐教育的全球化发展

    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音乐无国界,音乐文化具有多元性,本土音乐文化或民族音乐文化应当与世界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确立多元音乐文化理念,推动音乐教育的全球化发展。所以,首先要理清本土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的逻辑关联,吸收音乐文化的普遍性价值内核,加强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使得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具有世界性战略眼光,具有中国化和国际化的双重特点。其二,一切从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现实出发,构建多元音乐文化理念,确立新型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决不能搞文化中心论,而是坚持多样性,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高校要将本土音乐或民族音乐作为其教育教学的基础,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与此同时,吸纳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形成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系统。

    2、根植于民族音乐文化,凸显高校音乐教育的本土化特色

    多元音乐文化理念是一种外来的存在,引入本土的音乐文化土壤,难免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而引入并不是简单的植入,应是结合本民族高等音乐教育的实际状况予以巧妙的融合和运用。换言之,多元音乐文化理念需要做本土化的转换。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风俗各异的多元文化国度,每种文化有其不同的特点,具有民族性。对此,要准确把握各民族文化和多元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切入点,何为宝贵的资源需要予以保存和传承,是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比如,我们以音乐的形式将“刘三姐”这一壮族人物和相应的文化内涵予以表达,实现了壮族文化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完美结合。

    3、改革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促进多元音乐文化交流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有比较明显的缺陷,成为了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绊脚石。所以,有必要对传统型的音乐教育模式予以改革则十分必要。高校应当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内含特征,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计划。高校音乐教育应当“构建起完善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为民族文化传播和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3]因此,要创设多元音乐文化课程,完善音乐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关于音乐课程的设置,并不是单独设置一门或几门音乐学科,也不是毫无选择地设置所有民族的音乐文化课程,而是从我国学生的现实状况出发,设置符合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的相关课程,提高音乐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对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学生音乐思维的培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学内容,达到融会贯通,不断涵养其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克东.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实践[J]. 陕西教育(高教),2018(06)25.

    [2] 张磊.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J].鄂州大学学报,2009(04)69.

    [3] 张宁.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教育[J].黄河之声,2013(12)103.

    【作者简介】

    李妍囡(1987.6—)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