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类增强概念辨析 |
范文 | 【摘 要】 以人类增强技术为代表的生物进步主义思潮在近些年有兴起之势,但关于人类增强概念本质的认识却争议颇大,本文通过对“治疗”、“增强”、“完美”一系列概念的辨析,发现人类增强概念的本质其实是人类解放。 【关键词】 人类增强;人类解放;概念辨析 应用新技术改造人类的思潮在近些年有兴起之势,一些科技大佬的加盟使其社会影响力逐渐扩大,而在学术界也逐渐出现了一系列对其不同议题的严肃讨论。这些讨论因为各自侧重点不同而采用术语不同,但都是紧紧围绕着新的科技应用于人身增强改造相关议题,所以我们这里用人类增强概念集中代表这样的一种生物进步主义思潮。这股生物进步主义思潮在国内外都是属于较为前沿的新兴研究领域,各种观点理论零散涌现而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研究范式,造成我们认识和理解上的困难,更不用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发展了。 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以人类增强观念为代表的这样一股生物进步主义思潮不同争议流派进行梳理,然后从“治疗”、“增强”、“完美”系列概念辨析角度指出人类增强的本质是人类解放,最后则是对这种人类解放事业的基本研究框架进行展望。 一、人类增强的观念梳理 人类增强的观念源远流长,相关学者们一般会追溯到《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追求不死的故事、代达罗斯的希腊神话等,而根据吕克·费希的看法,现代意义上人类增强思潮的涌现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源头:“其一,某种形式的古典人文主义,从米兰多拉到孔多塞、康德、卢梭、弗朗西斯·培根、弗格森(Ferguson)和拉美特利(La Mettrie),他们都肯定人类的无限完善性,认为人并不是从最初就被固定在某个决定性的、不可触碰的本性里,不像动物那样被共同的自然本能引导;其二,超人类主义还继承了从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到NBIC、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诞生的现代时期产生的科学家和技术爱好者的乐观主义;其三,当然还传承了传统科幻,但只是将传统科幻变成科学,而不是虚构;其四,还与20世纪60年代的反文化思潮有关,包括女权主义、生态保护主义、平等主义、绝对自由主义……”等等,[1]这与超人类主义奠基人博斯特姆的看法基本一致。[2] 人类增强概念的正式出现,一般认为是20世纪生物学家和优生学家朱利安·赫胥黎的创造,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系列讲座和文章中,赫胥黎提出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未来超人类主义图景。60年代以后,各种人类增强的思想流派开始正式出现,奠定了现如今的发展格局,这些不同思想流派主要是:其一,1988年马克斯·莫尔和汤姆·莫罗首次发行了反熵杂志,1992年成立了反熵研究所,影响很大。马克思摩尔给了超人类主义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定义,强调无限扩展(boundless expansion)、自我转化(self-transformation)、动态乐观(dynamic optimism)等一些原则,主张一种权力和责任的分散反对专制政府。[3]其二,1998年尼克·博斯特罗姆与大卫·皮尔斯创建了世界超人协会,即现在的HumanityPlus,1999年开始出版进化与技术期刊。尼克·博斯特伦和马克思·摩尔执笔写了《超人类主义宣言》,认为与其禁止技术改造人类不如提前做好准备,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迎接必然会发生的人类进化。[4] 另外的“超人类主义常见问题解答”也是一份重要参考资料。[5]其三,2006年,雷·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积累,将使得人类以及人类社会进入一种即将发生重大不可预测改变的临界点或者说“奇点”。2008年谷歌和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联合创办了奇点大学,雷·库兹韦尔任校长,校训是“为加速科技变化而准备人性”(preparing humanity for accelerating technology change)其四,对以人类增强观念为代表的生物进步主义的反思或者说批评意见,主要是以福山、哈贝马斯、迈克尔桑德尔等人为代表的生物保守主义。福山从宗教、功利,以及主要是人性方面说出了自己的忧虑。[6]桑德尔的《反对完美》区分了治疗与增强,重点强调了超人类主义从自然天赋的感激变为强烈控制的傲慢的危害,[7]哈贝马斯在其《the future of human nature》中表达了类似的忧虑。而其实后两者关于优生学方面的担忧,在艾伦·布坎南的名作《从运气到选择》做了较好的回答。 从以上的简单人类增强观念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到:生物进步主义的反熵、超人类主义、奇点等概念主张,更多是提出并倡导一种新的理念,热情很高但难免有所偏激;生物保守主义的治疗与增强区分,以及其优生学与人性疑虑,更多是针对生物进步主义论点的批判,有一定深度但过于僵化保守。它们都是围绕着人类增强这一观念出发,但各自的术语以及侧重点不同,相应的在全面性与深刻度上还略有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系统深入研究。 二、人类增强的概念辨析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增强更多是一个比较性概念,存在着未增强、增强和终极增强的这样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于前面各流派论述中曾经出现的治疗、增强和完善的这样三个层次概念。这三个层次概念可以很好地将人类增强各流派统一贯穿起来,同时也暗含蕴示着人类增强的根本性质,所以我们接下来就从这三个层次概念入手进行更深入一步地辨析。 关于治疗,这是与疾病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认为人体有一个所谓的正常生理指标范围,超出范围的越轨就意味着疾病,这是生物医学模式下对于疾病的主流认识,同时也是当前绝大多数民众的普遍共识。根据这种疾病观念,人体生理有一个正常的或者说标准的典型、原型,凡是超出范围的都被视为异类而需要借助医学手段将之恢复;围绕此观念进一步形成了关于人性心理之欲望、情感、思想等应有正常表现的习惯规范体系,凡是异常的心理状态都需要借助于医学的或者是社会的手段予以约束或者是治疗;更进一步的,因为有一个典型的人类生理心理标准模型并且我们不惜代价的想要符合于此一模型,所以每个人在理论上应该是相同的、一样的、标准化的,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在此理念之下形成了我们整个的法律、政治、文化等规范体系。这种典型人类以及典型人类基础上的整个文化系统构建被认为是天然的、正当的、永恒的,任何对它的改变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毁灭性后果,这种观念可以说是生物保守主义的核心理论主张。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所谓疾病其实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比如同性恋曾经被视为异常而现在则仅仅被看做是人类选择爱好的不同。尤其是近些年关于医学化现象的研究,更是进一步将疾病的概念从原来的缺陷如无脑儿,扩展到异常如早泄,以及更进一步的不喜如口臭,从而使人的原型发生了极大地变化,这进一步导致一系列的关于人性、社会等习惯规范体系的变化。 关于增强,我们前面说医学模式的变化以及医学化现象的蔓延使得原来的人类原型形象发生松动,而借助于科学技术来改变人体并进而改变人性和社会规范更是这一趋势的极端激进形式,因而相应的争议也非常大。通过这些争议的不同强弱形式梳理比较,我们能够更清晰的认识到人类增强的本质,具体来说:其一,生物保守主义者认为人类增强超出了应有的天然秩序和人文社会传统,因而是不应该的,比如福山就认为人的生物基础决定了人的人性、人权、尊严甚至是社会文化,对人的生物基础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这一系列对象,从而造成巨大冲击。[8]其二,温和的中间派认为治疗与增强的界线十分模糊,因而很难说这种改变到底是好还是坏,比如Hansson就认为疾病不是一个生物上明确界定的概念, 而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价值观的概念,因而很难从这一角度来讨论增强的利弊问题。[9]其三,乐观的生物进步主义者则认为人类增强体现了人性内在的不断完善追求,因而是好的应当的,比如尼克·博斯特伦就认为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兰多拉到孔多塞、康德的这一古典人文主义传统本身就蕴含着人类无限完善追求的渴望。[10]通过以上人类增强不同强弱形式的梳理比较,我们发现他们争议的核心其实还是围绕着人类本身定义展开的,如果人类本身定义就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支持生物保守主义的观点,而如果人类本身定义是可以发展变化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支持生物进步主义的观点,所以人类增强概念的核心就集中在了人类本身定义上,到底是追求不变还是追求完善。 关于完善,其实这是一个人类的价值选择问题,对人这一生命系统来说,追求不变是一种适应性自稳定的生存维持,追求完善则是一种适应性进化的完善提高,一个是前提一个是目的,二者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根据本人即将发表的一系列系统价值论文章论证,对于人这一生命系统或者更进一步对于任何一个系统来说,都存在着一种趨向于平衡的趋势,这种平衡只有在“最小粒子”、“孤立静止系统”和“最大系统”这三种状态下才能够达到。“静止孤立系统”指的是内部静止外部孤立从而可以维持不变,“最大系统”指的是内部合力为零外部没有作用力的大宇宙系统,前者对应于人类本身定义的追求不变而后者对应于追求完善。“静止孤立系统”的适应性自稳定很容易被打破,失衡之后则必然会借助于内部调整和外部的输入输出,分叉突变后形成新的自稳定状态,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一直到形成宇宙一般的“最大系统”状态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永恒平衡,也就是说人类本身定义的追求不变只是人这一生命系统的暂时策略,而只有追求完善才是其真正本质。这种对于永恒平衡的完善性追求显然是与生物进步主义的人类本质观相一致的,于是我们也就把生物进步主义建立在了系统价值论的哲学深度基础之上,从而使之更加坚实更具说服力。所以人类增强的本质其实是人类对于完善性的追求,增强不等于幸福不等于完善,我们仅仅是借助于增强这样的一种工具手段来实现人的完善性追求。又因为这种完善性追求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念类似,所以我们不妨称之为人类解放,也就是说人类增强的本质其实是人类解放。 综上所述,人类增强其实指的是借助科学技术强化人类某一方面能力以超出现有常规水平的持续性发展过程,最终目的是达到一种终极人类解放的幸福、自由、平衡状态。生物进步主义者和生物保守主义者其实可以在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引导下进行合作,在审慎反思人类增强正负两方面问题基础上不断前进。 三、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人类增强事业或者说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首先需要解决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人类增强或解放,从而能够真正地调动人们积极性,这个问题可以尝试从内部的人类本性追求和外部的科技社会发展驱动两方面进行分析。这个问题解决后我们还要进一步解决一个怎么样的问题,也就是怎样进行人类增强或解放,这是一个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努力才能取得一定进展。人类解放事业可以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发展趋势,相信随着社会各界的持续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在诸多方面取得进展,从而实现人类的无限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吕克·费希. 超人类革命[M].周行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37. [2][10] Bostrom, N. A History of Transhumanist Thought[J]. Journal of Evolution and Technology, 2005(1)1-25. [3] More, M. Principles of Extropy(Version 3)[EB/OL].[2018-12-27]. https://lifeboat.com/ex/the.principles.of.extropy. [4] Bostrom, N. et al. Transhumanist Declaration[EB/OL]. [2018-12-27]. https://humanityplus.org/philosophy/transhumanist-declaration/. [5] Bostrom, N. et al. Transhumanist FAQ[EB/OL]. [2018-12-27]. https://humanityplus.org/philosophy/transhumanist-faq/. [6][8] 黄立志译. 弗朗西斯·福山.我们的后人类未来[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4-178. [7] 黄慧慧译.迈克尔·桑德尔. 反对完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83-95. [9] Hansson, S.O. Implant Ethics[J]. J Med Ethics. 2005(31)519-525. 【作者简介】 江景涛(1982—)男,博士,遵义医科大学人文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