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范文 | 本文为2016年度海南医学院教育科研课题《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编号:HYP201624)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文章叙述了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学校层面,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专兼结合的师资指导队伍。医学生层面,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社会层面,政府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系统的服务,社会应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加强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 【关键词】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1]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医学高等院校应响应时代的号召,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一、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创新创业教育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二〇一三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中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2]创新创业教育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学生的摇篮,更应该注重培养和充分发挥青年的创新创业精神。在医疗卫生领域,推动医学进步需要人类孜孜不倦的探索,迎接一个个挑战,攻克一个个难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作为具有天然学科优势的医学院校,更应响应时代的号召,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的医学人才。 2、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在学科、研究、国内外交流广泛的优势,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3]医学院校重视研究,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对推动产学研用的一体化,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自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大部分医学生观念保守,他们争相留在大医院,不愿进入基层卫生服务,但随着各大医院人员日趋饱和,用人标准提高,医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局面。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训练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跳出传统的就业思路,推动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背景、专业、兴趣爱好等方面以医学作为基石全方位开拓属于自己的职业路径。这对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推动大健康中国的实现 现今,社会对医学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治病救人,而是更注重疾病的预防、身心健康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尽管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国领先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療资源仍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医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到基层建功立业,彰显医学使命,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实现大健康中国助力。 二、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大医学院校已经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效果并不十分满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不明显。从学校层面、学生层面及社会层面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学校层面 (1)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目前,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依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SYB课程来开展。就业指导主要分析就业的形势政策、讲授面试技巧、职场须知等,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4]SYB课程也时常因为选修的学生人数不够,而面临取消授课的尴尬局面。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程,没有规范成熟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难以发挥。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医学院校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目前,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人员构成复杂,包括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专任教师较少,这些教师大多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因此,授课往往是照本宣科,以创业的政策、法律宣讲为主,辅以网上、书上的创业成功案例,纸上谈兵,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医学生进行真正有效的创新创业指导,导致课堂枯燥,缺乏吸引力。大多学生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学分而学,往往学过就忘。 2、医学生层面 (1)就业观念保守。稳定的职业仍然是目前医学生最高的追求。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仍挖空心思到各级公立医院工作,或是通过考公务员、事业编制进入政府部门或是卫生事业单位工作。极少人愿意去走一条充满不稳定性和未知的创业之路。稳定、有保障的工作仍是家长和多数学子的首选。对多数医学生和家长来说,自主创业是就业不成的无奈之举。 (2)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较差。医学学科理论性强、科目多、课程繁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医学生普遍对学校开设的相关创新创业的课程缺乏兴趣,对举办的创业比赛及讲座参与度不高。关于企业管理、市场分析、政策法规、商业知识等方面的知识涉猎少。对比综合院校的学生,医学生偏“静”,在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较弱,进而影响了创新创业的成功。由于创业成功率较低,加之创业综合素质较差,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淡薄,热情不高。 3、社会层面 (1)缺乏有力的支持体系。创新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坎坷和未知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一定风险。创业者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难免面临资金、政策法规、人脉等方方面面的困难。而卫生医疗行业的创业较之其他行业有着许多不同,如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执业资格的限制、从医的经验、服务的对象等。因此,医学生的创业要面临更多未知的困难,这就需要社会、政府卫生部门和学校给予更多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2)受“经验医疗”的影响。在医疗卫生领域,人们更看重的是经验。在选择医疗服务时,人们都倾向于选择口碑好、资质老、经验足、学历高的医务人员。因此,对于初出茅庐的创业医学生来说,被选择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也使得医学生创业举步维艰,难以坚持。 三、改进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1、学校层面 (1)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专业知识的教育不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创造力、适应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医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融入学科最新的动向和发展状况以及最新的科研转化成果。只有了解这些动态,才能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并在创新中发现就业创业的机会,使他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学校应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所和设备,设立启动及奖励资金。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创新项目中,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达到产学研用的目的,并以此来强化政府的支持力度、企业的投资力度,获得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 (2)建立多元化、专兼结合的师资指导队伍。要增强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离不开队伍建设和配套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医学院校应配备既具有扎实创新创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队伍,作为整个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基石。同时,聘请杰出校友、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产业界领袖、知名学者等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多元化的、学术与实务相结合的师资团队,促进校内外、学界与产业界在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协同推进创新型的医学人才的培养。[5]此外,还应设置配套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派遣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到创新创业类的企事业单位、科学研究所等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提高执教能力。建立创新创业教师的考评机制及晋升制度,制定福利待遇的提升计划等,以此来促进师资队伍的成长。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仅需要专门的师资队伍,还需要全员参与,把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之在学生的心中生根發芽,并最终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受益者。 2、医学生层面 (1)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医学生应冲破医学就业的局限性和传统观念,摒弃创业是“就业不成”的无奈之举的思想,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树立创业自信,激发自己的思维,将储备的知识进行整合,创造性的转化为实践的行动力。医学院校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在一定背景下进行的,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因此,医学生应充分利用好课堂、社团、社会实践、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和竞赛等,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组织协调、团队协作等能力,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数字化媒体等途径涉猎经管类的相关知识,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等。医学生可以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取长补短,提升协作的能力。 3、社会层面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离不开政府、社会和高校的支持。 首先,政府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系统的服务,给予创业大学生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简化新公司、新企业成立的程序和手续,对于卫生医疗行业的创业,切实做到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业;建立创业保障机制,引入风险资金,帮扶创业攻坚,使政府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坚强后盾。 其次,社会应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不以形式衡量创业的高低,多宣传最新的创业政策和创新创业成功的案例,鼓励支持大学生勇于创造、敢于竞争。此外,呼吁人们逐步改变“经验医疗”的看法,给创业的医学生以机会,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 最后,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联合政府、企业,加强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对于可行性较强的创新创业计划和项目,学校应发挥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的力量,给予跟踪指导,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搭建一个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支持体系,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助力。 四、结语 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推进大健康中国战略的进程中,推进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医学院校,应当结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学生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打造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创新项目中,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作为医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充分认识自我的价值,树立创业自信,到基层建功立业,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实现大健康中国助力。创新创业离不开政府与社会的支持。政府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系统的服务,给予创业大学生政策上的扶持;社会应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创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总之,只要学校、政府、社会形成合力,为医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的条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氛围,将会有更多的医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的行列,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办发〔2015〕36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2] 《习近平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09/c64094-23485246.html. [3] 田鑫,孔令泉,罗天友,姚璐,陈鸿雁,吴亮君.辨析当代医学生创业教育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2015(6). [4] 杜晓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西北医学教育,2012(5). [5] 张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个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5-06-02. 【作者简介】 冯婥姬(1983—)女,广西宁明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