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办高校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现状及措施 |
范文 | 秦迪 林丹 张鹤翔 范崇凯
摘要:民办高校的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校在进行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物流专业的理论教学和物流实践相辅相成,物流实验室是提升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重要场所。然而,我国民办高校的物流实验室在日常教学和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以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探讨,深入分析民办高校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有关的问题,探求适合民办高校物流专业发展和物流实验室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 物流实验室 建设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物流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物流设施设备专业化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快速提升。我国高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全方位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教育部门统计,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2688所(注:不包括成人高等院校),其中物流相关专业设置主要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开设这两个专业的高等院校分别有483所和120所,其中有177所高校建设了物流专业实验室。然而,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建设有功能相对完善,能满足物流专业教学要求实验室的高校都是传统意义上的985,211高校。其他普通院校虽然部分建有物流实验室,但是物流实验室的功能定位相对模糊,难以满足物流管理实践的要求。大部分民办高等院校,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却没有真正独立的物流专业实验室。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是搭起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桥梁。因此,本文首先将通过市场调研掌握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现状,了解学生对物流实验与实践的需求,为日后建设物流实验室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民办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对于当前民办高校实验室的建设,采用直接进入学校调研存在诸多困难。而民办高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是物流实验室的直接使用者,对物流实验室建设情况和物流实践参与情况及其效果最有发言权。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我们投放了调查问卷中,其中有201份有效问卷,本文以下的数据分析基于这次调查问卷得出数据结果。从回收的调查问卷来看,所有调查问卷都来自物流管理专业或物流管理相关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物流方向),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信度高,只有10%调查样本选择公办院校便于对比。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物流专业老师缺乏实践课程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对物流实践学习的自我要求意识不足是当前高校物流教学实践中及物流实验室建设中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以及学生对物流企业和物流设备的认知度三个方面分析。 (一)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及物流专业老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关于物流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具图1显示:有56.22%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学习意识不足,对物流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但是有74.13%的学生认为是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及民办高校缺乏相关物流实验教学设备,有46.27%的学生认为是民办高校老师缺乏物流实践教学的经验。可见,由于民办高校教学经费主要依赖学生学费、办学历史一般较短,大部分学校的投入和积累有限,甚至存在高校的部分教学场地以租赁方式办学的情况,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较差,从而导致高校物流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是高校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从本次调查统计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从图2中可看出,其中比例最大的是建设投入不足,占比68.66%,近年来,民办高校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很容易被搁置,由于缺乏资金导致的现象尤其显著。其次,实验室设备陈旧老化问题,占比63.68%,忽视硬件建设、教学设备的投资,超期使用导致设备陈旧老化严重。最后,物流实验室基础设施薄弱,设备数量较少的问题,占比63.18%,由于缺少教学设备,实践操作性差,无法进行层次性深入地实验学习,不能满足物流学生的实验需求。 另一方面,因为诸多原因民办高校办学没有完全放开,教师流失率居高不下,而且大部分民办高校配套资金不足,激励教师学习企业物流实践经验的措施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师走出去,主动补齐物流实践经验不足短板的意愿不强;最后由于教育部门及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的定位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管理模式和待遇与公办高校相比差别巨大,这导致大部分民辦高校教师包括物流专业的教师在内,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为进入公办高校提升自己。 (二)学生对物流实践学习的自我要求意识不强 进一步调查发现,由图3可得出将近80%的物流专业的学生认为每学期走进实验室的次数不足一次。这个数据和民办高校物流实验平均每学期实际开课数存在较大差距。对于较大的差异性,其实很好地说明了学生主动走进实验室进行物流实践的意识不强,对于部分物流实验没有很好的理解,从而从学生角度主观上将部分物流实验并没有算入物流实验开设课程之内。这就能很好的解释说明物流专业的学生认为每学期走进实验室的次数不足一次高达80%。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当前民办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对物流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监督与评价的机制,帮助学生提升物流实践学习的意识。 (三)对物流企业认知度和物流首选实验设备结果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物流专业学生对快递物流相关企业的选择中,从图4中可以看出,高达89.55%选择EMS大部分物流管理的学生对与物流相关的企业的选择上是正确的,其次是UPS为38.81%,紧接着是FEDEX为31.34%,相比较于非物流专业,物流学生的了解程度是相对正常的,说明物流专业的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在物流实验室应具有的设备中,一些基础的物流设施,例如条码打印机、条码检测仪、平板小推车等设备,在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当中是不可或缺的,从图5中可以看出,高达93.53%的物流专业的学生选择了条码打印机和检测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和数字化重要性,从理论上对物流企业和物流管理信息化有一定基础,也说明了物流专业的学生在选择物流专业前对物流行业有一定认识,这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物流实践教学的引导。 三、民办高校物流实验室资金不足解决路径 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及物流专业老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及物流专业学生对物流实践学习的自我要求意识不强,根本原因归结于资金的缺乏。因此本文僅从资金不足问题探讨解决措施。 (一)校企合作,引入资金 民办院校缺乏建设物流实验室的资金是其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而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拥有熟练掌握实践操作的综合型物流人才。正是由于双方的迫切需求,才能有效的搭建二者合作关系的桥梁,他们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于物流企业,其生产运作需要拥有熟悉操作物流实验器材,并且熟练掌握物流运作方法的专业化人才。然而只有经过专业化的训练,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物流人才,才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才能使企业不断充满活力与创新创造能力。因此,物流企业为了节省对员工的前期培养投入的费用,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将拥有这方面的意愿与学校进行合作,共同建设物流实验室。在高校与企业双方的合作交流中,物流企业可以进入学校进行物流实践指导,为学校提供最先进的物流设备。与此同时,民办高校为企业定向培养物流人才,也充分给予了物流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双方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共赢。 (二)发展教育示范基地,吸引资金投入 民办高校物流实验普遍存在建设资金缺乏、设备陈旧落后、数量不足、实用效果差等问题。根据调查,以上所涉及的问题在普通公办高校中的物流实验室也普遍存在。显然,建立一个具有实用性高、功能齐全的物流实验室极其重要。针对此类问题的现状,我们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具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实用性高,参与感强等特点的物流多功能实验室。对于这样的多功能实验室,民办院校能够通过它加以积极利用并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一个物流实验室教育示范基地。物流多功能实验室的发展可以提供给更多民办院校进行学习参观的机会,吸引更多企业与民办院校合作。同时也可以吸纳更多社会资源和资金,有效地解决民办院校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民办院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三)校校共建,共筹资金 除985、211院校,大部分高校没有独立的物流实验室。这类院校设有物流专业但没有物流实验室,这是他们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如果仅仅是由一所院校去建立完整的物流实验室则会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院校选择与其他合作是很好的发展方法。合作是实现“共赢”的重要渠道,通过合作不仅可以共同解决难题,还可以共求发展。通过校校合作,共筹资金,共同努力建设物流实验室,共享成果。在校与校的合作过程中,双方可以在合作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四、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对提升物流人才的实操素养至关重要,也是物流教学有效推进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物流实验室建设现状的分析,并从民办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这个维度探讨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郭伟峰.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2):137-139. [2]姜文彪,陈烨.实施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强化实践教学应用性[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 356-358. [3]方二喜,陈虞苏,金慧敏.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4):158-160. 基金项目:大学生校重点创新项目(2019021YZ)。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