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企业对外投资的策略选择
范文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投资也全面展开。但与日益增长的对外投资额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的缺乏以及企业在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和投资方式,然后阐述国内外关于对外投资的理论研究,最后对我国对外投资主体的经营策略、产业策略和区位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对外投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

    一、企业对外投资概况

    (一)对外投资现状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投资也增长迅速。目前我国的对外投资呈现出以下优点。第一,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且投资覆盖面持续扩大;第二,投资多为合资且以新建为主,投资总额增长迅速;第三,出现了一些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对外投资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第一,对外投资再创新高,连续八年保持增长势头。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净额为 565.3亿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1%。联合国国际贸易与发展发会议《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显示, 2009年中国对外投资位居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首,且居于全球第五名。我国对外投资连续八年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且年均增长速度高达54%。

    第二,我国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且以亚洲分布最为集中。2009年底,我国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中,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1.4%。从境外投资企业的分布来看,亚洲是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第三,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其中又数中部地区的增幅最大。2009年地方对外投资总额达96亿美元,中部地区增长了2.1倍。浙江、广东等七省二市的境外企业数量占境外企业总数的60%,其中浙江是中国拥有境外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

    第四,对欧美投资较上年同期成倍增长。2009年中国仅对欧洲的投资就达33.5亿美元,增长了近三倍,对北美的投资也增长了三倍多。

    (二)对外投资方式

    一个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进行扩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取新建的方式也称绿地投资;二是通过对企业多数股权的收购与合并实现规模的扩大,简称跨国并购。

    绿地投资又称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依照东道国的法律在东道国境内设置的所有权归自己所有的企业。绿地投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建立国际独资公司,其形式主要有分公司、子公司和国外避税地公司;二是建立国际合资公司,其形式有股权式和契约式合资公司两种。

    跨国并购(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为了达到其战略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将另一个国家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决策权的股份收购下来,从而对其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企业对外投资理论分析

    (一)国际对外投资理论分析

    1.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海默于19世纪60年代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是企业对外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投资获利的前提条件,它们之所以进行对外投资是因为他们拥有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能、组织技能和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产权的优势;另一类是由于企业扩大规模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的优势。

    2.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巴克莱和卡森于1976年提出。该理论认为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中间产品(尤其是专有技术、专利、管理及销售技术等)的价格难以确认,导致市场交易成本过高,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谋求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倾向于将包括知识产品在内的中间产品在企业内部进行交易。跨国公司通过企业内部市场的建立,以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了由市场不完善带来的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利润。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首次提出的,他将一个产品从产生到消亡按生命周期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是不同的。

    第一阶段:产品的引入期。在这一阶段中,由于进行新产品研发的企业垄断了生产技术,其新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对手,因此研发企业所在国占有优势。

    第二阶段:产品的成长期。成长期是指产品试销效果良好,消费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需求量和销售额都迅速上升。

    第三阶段:产品的成熟期。在这一阶段,产品已经基本定型,其他国家开始仿制,产品创新国出口产品竞争力逐步下降。为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并占领它国家市场,产品创新国企业开始到其他国家投资。

    第四阶段:产品的衰退期。此时,企业拥有的专利保护已经期满,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替代品,竞争的核心问题集中到了如何降低产品成本上。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会选择在一些劳动力较为廉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

    (二)中国对外投资理论分析

    冼国明与杨锐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即学习型投资;一类是发展中国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即竞争型投资。当发展中国家通过前期学习获得的技术同发达国家所拥有技术之间的差距小于某个值时,学习型投资才能向竞争型投资转换。

    孙建中提出了中国对外投资的综合优势理论,指出中国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但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兼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技术结构的多层次性、投资主体的多元性以及投资空间的全方位性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形成了我国对外投资的综合优势。

    三、企业对外投资策略选择

    (一)经营策略选择

    经营策略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为了实现某一既定目标,在一定的市场环境条件下,所采取的行动方针和竞争方式。它规定了在一些可能遇见或可能发生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行动措施。在世界大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对外投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必须实现经营管理活动的当地化。

    经营当地化又称经营本地化,是指对外投资企业在东道国市场以独立法人的身份,遵照当地的法律规定和人文特点,以及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对外投资企业在东道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首先要承认自己在形式上等同于东道国当地的企业,是在东道国已形成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法律环境下经营的法人。只有实现了经营管理的当地化,对外投资企业才能真正纳入东道国的经济运行体系中去。经营当地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经营管理当地化。即按照当地通行的做法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第二,企业员工当地化。企业应大胆聘用当地员工。第三,工资分配当地化。

    (二)产业策略选择

    要想取得对外投资的成功,必须科学地选择投资的行业和项目。首先,要注意不同產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不同的竞争程度,对外投资企业决策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决策。其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因为企业独特的和通用的优势要素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竞争力。最后,一个企业在国内做什么,到了国外以后也应该尽可能做什么,即坚持一元化横向发展道路。当然,企业对外投资时也可以开展多元化经营,但与一元化经营相比多元化经营对优势要素和竞争力的要求较高,所以应更为谨慎。

    (三)区位策略选择

    决定对外投资成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东道国的选择,即区位选择。选择国别或地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选择我们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或地区,而不应该全球遍地开花;第二,选择我们的产品有市场的国家或地区;第三,根据项目性质确定是进入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第四,在相同条件下采取由近及远的策略,优先考虑周边国家和地区。

    四、企业对外投资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体制相对落后

    分散化经营使得企业无法在市场信息和生产资源上实现共享,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内部过度竞争。这反映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跨国公司都以兼并或建立联盟作为发展手段,以实现规模效应。而我国企业由于传统企业体制的制约,仍未能跟上这种国际化的潮流。

    2.投资结构尚需完善

    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规模结构这三个方面。从境外投资企业的分布上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的对外投资企业已遍及全球,但从总体上看主要投资区域仍集中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亚洲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

    3.缺乏核心技术且创新能力较弱

    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创新水平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偏低,在主流产品中缺乏足够的核心技术。这种现状从根本上决定我们的多数企业一定会处于生产链的下端,生产的产品也无法获得较高的附加值。

    4.企业缺乏跨国投资的战略意识和计划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缺乏整体配合的全面战略,各自为战的现象比较普遍。太多数跨国公司不具备真正的全球观念和跨国经营意识,进行对外投资仅仅是为眼前利益所驱动,而非在全球范围内攫取生产和交易的比较利益。境外分支机构常常各自为战,母公司与分支机构之间也很少用转移价格等方式获取最佳的资源配置效益。

    (二)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效益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母子公司之间的产权不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奖惩机制。因此.企业要想真正迈出国门,首先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克服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2.完善企业投资结构

    对外投资企业要同时完善自身的产业、地区和规模结构。处于产业链底端的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同时,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投资规模和区域。当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取得成功后,可以将目光转向发达国家,以便積累更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我国企业应当在研发上加大投入,注意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应在发达国家设立一些研发机构,随时掌握先进技术的发展动向,并通过跨国购并和设立合资企业等方式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另外,企业对外投资时应注意技术的适用性和本土化。由于经济、文化环境的不同,每个国家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同的,企业要根据不同国家消费者的偏好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

    4.大力培养跨国经营人才,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水平

    我国企业应当重视跨国经营人才,加大对跨国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应改革不合理的选人、用人制度,使真正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并建立强有力的薪酬保障体制,争取把人才留住。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对自己的经营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寻找适合自己的经营策略,实现由国内经营向国际经营的转变。最后,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要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避免目光短浅的盲目投资,使企业真正具有全球观念和跨国经营意识,并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邦富.国际直接投资新趋势及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策略[J].商业时代,2009(11).

    [2]刘来波.浅谈企业投资的策略与战略[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01).

    [3]邹晓丽.探析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J].市场论坛,2010(07).

    [4]朱颜,李汉玲.企业对外投资的策略选择[J].企业管理,2002(06)

    [5]王雨.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选择[J].平原大学学报,2005(06).

    [6]刘亚蕾,王琦.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08(07).

    作者简介:罗欣,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讲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