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全域旅游视域下的渝东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范文

    【摘 要】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实现渝东北文旅产业更充分的融合发展,需要积极创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推进集聚协调发展模式,完善旅游业高效能水平运转模式。

    【关键词】全域旅游;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2016年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海南全省和包括重庆渝中区、大足区、南川区、万盛区、巫山县、奉节县、武隆区、石柱县等在内的全国500个市县区先后分两批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现在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渝东北地处渝鄂川陕四省市交界地带,重庆市政府的发展策略是"生态涵养",因此在地区发展中,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旅游和地域文化融合,旅游和农业以及自然资源融合,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是渝东北的发展之路。

    一、渝东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渝东北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万州有旅游资源单体130余个,垫江的“牡丹故里”,丰都名山、云阳龙缸、奉节的天坑地缝、巫山小三峡等,丰富的自然景观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渝东北人文旅游资源也及其丰富。万州的三国文化、巴楚文化、峡江文化和移民文化等。云阳县列入《全国文物分布图》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刻造像等文物有145处。奉节的白帝城、夔州古象化石、黄金洞、古悬棺等人文文化更是驰名中外。

    (一)旅游和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

    1、旅游和文化作品的融合。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渝东北忠县以三国文化结合当地忠义文化为主题创作演出大型山水实景演艺《烽烟三国》,旅游收入可观。奉节县更是在发展文旅产业实践中深挖人类旅游的终极目标与人类寻美的落根点,以诗词文化和三峡文化为主要内容,为旅游者展示奉节独有的诗城文化、三峡文化、夔文化和军事文化。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的充分融合展现,体现了人类旅游的理论意义,深层次的展示人类文化旅游的内涵,吸引更多的旅游灵魂。从2016年11月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归来三峡》创作签约仪式通过媒体发布以来,渝东北的知名度再创新高,2017年1至10月的统计数据为例,奉节县接待游客超过1226萬人次,旅游收入46.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33%和25.56%。

    2、旅游和展会活动的融合。渝东北结合当地本土文化,采用节事活动的方式,将文化融入到旅游中,以此发展旅游经济。2018年1月在万州以“醉美三峡多彩乡村”为主题的首届三峡乡村旅游文化节,和2018年2月在奉节县举办的首届“中华诗城”灯会,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旅游和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

    1、旅游和农业文化的融合。渝东北利用丰富的生态文化做旅游文章,将农业文化、登山文化以及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万州古红桔,是世界唯一仅存的数万亩千年古红桔种群,有着历史的沉淀和农业文化遗产特性,蕴含巨大的文化价值。奉节脐橙利用节事活动的方式增加知名度,逐渐发展为脐橙文化。2017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要深度开发渝东北人文及生态资源。随着生态文化的深度开发合建设,渝东北旅游与农业文化的结合也将越来越紧密。

    2、旅游和登山文化的融合发展。登山作为一种运动形式起源于18世纪后期。登山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一个分支,因其对人的意志、体力、智力和技能的综合考验与严峻挑战,在现代社会越来越被大众推崇。重庆以山城而闻名,渝东北更是有诸多有名山峰,如巫山,神女峰等。随着登山文化的兴起,以山城而文明的重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渝东北旅游与登山文化的融合发展也将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效益。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渝东北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域旅游意识,文旅融合发展视域狭窄

    纵观渝东北的文旅融合发展,缺乏全域旅游意识,文旅融合发展视域狭窄。以奉节脐橙文化节为例,本是以文旅融合为指导,采用展会节事活动方式发展文旅旅游。但是在发展中缺乏全域旅游意识和视域,无固定举办场地,活动期间的脐橙促销座谈会、旅游推介会以及夔州诗学术研讨会等的承办酒店设施陈旧,缺乏人文舒适性,导致游客逗留时间均不长。文化节重门票收入,轻管理投入,旅游业生产效率低下,与政府提倡的全域旅游理念相差甚远,并且也未能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寻找与其他区县的文化相通点进行地域协同合作,出现节事活动主题重复现象。

    (二)区县协作不够,集聚竞争不利

    渝东北现各区县没有打破行政界限,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联动性,同质竞争现象严重,未形成区域整体的品牌形象优势。以忠县的文化产品《烽烟三国》和奉节的《归来三峡》为例,前者出品时间较早,势必会被新产品的出现掩盖光华,但是《烽烟三国》作为忠县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新文化产品《归来三峡》的宣传营销中,改变各自为政的状态,在宣传新产品的同时,将各区县的大型山水表演项目统一整合为经典山水文化旅游线路,发挥区县协作,增强项目集聚竞争能力。

    (三)基础建设薄弱,服务能力不强

    首先,交通问题制约旅游发展,渝东北11个区县的县际骨干交通网不理想,交通工具以及交通配套设施不完备,交通路线的全域旅游打造模式难以展开。其次,旅游配套设施较为落后,景区内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旅游目的地住宿质量不高,黄金周、旅游旺季或大力打造的节事活动期间,吃住等硬件条件弊端显现,接待能力不足,游客体验差现象严重。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讨

    (一)积极创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的发展模式。渝东北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应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应积极主动迎合全域旅游发展趋势,以旅游产品创新为主导,推动以旅游与地域文化,旅游与农业文化,旅游与登山文化融合发展,拓展旅游发展新领域,从战略上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二)推进集聚协调发展模式

    集聚发展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旅游业从传统产业迈向现代产业的现实路径。渝东北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集聚发展,不仅是文旅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以满足游客的“商、养、学、闲、情、奇”,让游客亲身参与、互动体验地域文化,加强地域文化与游客沟通、寓教于乐的功能,更是各区县以渝东北为统一发展版块,联动合作集聚发展。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分类指导、分区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全面推进渝东北11个区县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在跨区域旅游城市群、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和精品旅游带建设上实现协作发展,形成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农业文化旅游线、登山文化旅游线、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以及文艺旅游线路。

    三、推进旅游业高效能水平运转模式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在发展全域旅游背景下,渝东北不仅要加强以交通、景区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还要着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首先,依托全域旅游契机,改善骨干交通设施,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渝东北要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就要首先解决一直制约渝东北旅游业发展的交通问题,依托政府全域旅游的政策向导和扶持,改善骨干交通设施,创造具有舒适性、游憩性和持续发展性的交通条件。为司机提供提供舒适、变化的行车环境,为游客提高游憩功能,通过自然与人文共生,景观故事的表现,打造动态观光,多样文化体验。其次,依托全域旅游环境,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實现文旅发展惠民。未来的旅游产业将向综合性社会事业转型,文化、教育、公益等社会属性上升。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提升旅游目的地人文素养,从硬件和软件的双层次改善来提高旅游者体验舒适度,联带提升地方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

    参考文献:

    [1]张婷.现阶段渝东北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区域经济,2014,(2).

    [2]刘玉丽.我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7).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刘玉丽主持的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SKG200。

    作者简介:刘玉丽(1978——女,山东青岛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服务经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