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势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根源及对策研究 |
范文 | 王建波 薛婷婷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涵义,然后从外部因素、客户、产品及银行内部等四个维度分析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控对策 受宏观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环保治理严厉和信用风险加快传导等内外部因素的交叉影响,部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各类显性风险持续暴露,致使各类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风险防控面临较大压力。 本文着重外部因素、客户、产品及银行内部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根源,提出相应对策,提高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控能力。 一、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涵义 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造成银行无法按时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银行信贷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未按贷款合同事先约定的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收益下降甚至造成坏账损失的风险。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较大,银行最需要防控的就是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政府产业政策变化、行业整体波动,或者是由于利率汇率市场,商品价格水平及价格波动影响,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资金流出现问题,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收益下降甚至造成坏账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 由于不恰当或者错误的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或者外部事件,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收益下降甚至造成坏账损失的风险。 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根源分析 (一)外部因素 1、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低增速与结构转型以来,处于产业链末端或者居于产业链中配套地位的小微企业,受订单减少、成本增加、付款周期过长等以及资金链紧张因素的影响,其盈利能力减弱,生产经营困难加剧。 2、环境治理不断深入,造成部分企业无法正常经营。由于环保成本较高、环保设备落后、环评条件不等问题,随着京津冀地区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码,小微企业的停产、限产造成了违约事项持续增加。 3、核心企业出现风险,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小微企业依托特定的核心企业或渠道关系,部分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对于经济形势、市场波动应对不足,产业调产、结构转型没有及时跟进,致使自身经营出现困难,其风险向上、下游小微企业传导,引發多米诺骨牌效应。 (二)客户层面因素 1、小微企业经营能力弱,融资期限短的特征。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能力弱、可抵押固定资产少等特征,客观上决定了小微企业要经常面对短期负债刚性兑付的问题,一旦经营环境和融资环境有所变化,很容易导致短期流动性危机。在经济下行期,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2、部分企业过度融资,造成资金链断裂。部分小微企业主对前景预判过于乐观,脱离自身实力, 过度融资和多头融资,使得企业融资额度远远超出偿债能力,在企业经营未达到预期的情况下,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归还银行贷款。 3、部分企业跨业扩张,投资未达到预期。部分小微企业主经营发展的盲目性较强,为追逐利润,涉足与自身主业不相关、缺乏运营经验的领域,无法专注于原来的主营业务,导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关停。 (三)信贷产品层面因素 1、担保企业的“担而不保”。在经济上行期,非政府背景担保公司、第三方企业等担保企业所谓的担保增信,呈现出风险缓释措施较好的假象;但在经济形势逆转,尤其当担保违约事项达到一定程度时,担保类贷款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高风险传染性和破坏性形成“担而不保”的现象。 2、个别产品设计未能有效防控风险。基于联贷联保模式的产品设计特点,其联盟体内成员企业的同质性较高,风险分散效应差,在面临较大的行业、区域等系统性风险时极易形成“一损俱损”的局面。 (四)银行层面因素 1、部分机构存“底线思维”。在指标横飞和巨大压力下,部分客户经理存在“底线思维”,仅把满足产品准入条件为选择客户的唯一标准,而未对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缺乏深入分析,未能合理把握企业授信总量与经营水平的匹配度,为后期埋下风险隐患。 2、监控技术手段有限。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实性问题突出,主要存在客户财务报表信息失真、贸易背景真实性不足、虚增交易量、贷款资金用途不真实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甄别手段;在贷款资金管理上,对企业信贷资金在他行的流向情况无法进行有效监控。 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控对策 (一)精准筛选优质客户 1、顺应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点选择“医、食、住、行、养、休”等具备“大消费、弱周期”特征的行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信贷的支持力度,适当降低小企业业务在传统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业务占比。 2、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以及所辖区域资源特色和信用环境,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分层分类做好辖区小企业行业、区域、客户、产品发展规划,绘制作战地图,指导所辖机构业务拓展。 3、充分应用内外各类平台交易流水和数据资源,通过数据直连和大数据技术,获取与经营情况相关性高、可获得性强、数据客观真实的客户信息,挖掘优质客户。 (二)严把客户准入关 1、充分运用人行征信、政府职能部门网站、外部公开信息等渠道,认真收集分析客户风险事项,严格审核客户及实际控制人的资信情况、偿债能力等关键信息,做实贷前调查和真实性审核。 2、对评级业务,严格客户评级流程操作合规性,客观进行评级关键信息披露,降低评级推翻率和评级审定偏差程度,不得为达到营销准入目的而人为提高评级结果,杜绝恶意“试评级”行为。对评分卡业务,要有效提高信息采集质量,确保信息准确性、完整性,提高评价准确度。 3、加强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调查了解,准确了解贷款资金用途,以现金流为主要依据合理测算资金需求,并通过人行征信系统、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摸清借款企业的真实融资情况,确保融资金融与企业正常经营需要相匹配,严防多头融资、过度融资风险。 (三)强化关键环节管理 1、充分利用全面风险监控预警平台,认真做好预警岗位设置、预警信号核查处置、预警客户约束措施等规定动作,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资信变化情况,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2、严格审查贷款审批条件和支用条件的落实情况。加强对信贷资金使用合理性、交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核管理,重点审核对贷款用途、担保方式及落实情况、借款人出具承诺情况等,严防在未落实贷款条件或客户发生重大风险事项的情况下发放贷款。 3、严格按照贷后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贷后检查、分析,提高对潜在风险事项的敏感性;充分利用贷后跟踪例会议,对潜在风险客户进行集中诊断,研究制定风险化解方案,踪风险化解工作进展,确保相关工作及时、有效。 (四)强化担保方式 1、在首要考虑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及还款能力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第二还款来源对的风险缓释作用,着力提高金融押品、居住用房地產、商用房地产等优质抵质押品占比,不断增强风险缓释能力。 2.合理控制保证类贷款占比,严格第三方企业和担保机构准入标准,加强其保证能力评估及动态监控,重点关注以非政府背景和小微企业为第三方担保人的情况。对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的,采取追加风险保证金、下调担保放大倍数、降低担保额度等控制措施,问题严重的,终止业务合作。 3.加强与政府、协会、优质保险公司的合作,设立小微企业、科技等多项专项风险补偿资金,有条件可设立规模较大的统一的增信资金池,通过风险补偿金、履约保证保险等,完善风险分散机制。 (五)强化存量业务管控 1、根据存量传统客户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债项履约、贷款分类情况、风险变化趋势等因素,对存量客户实施分类管理。对于结算量稳定、销售收入归行率高及大消费领域的客户,做好客户维护工作;对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以及高负债率、关联关系复杂的客户,坚决退出。 2、加强对存量客户前瞻性分析,充分利用贷后检查、系统预警、风险排查等成果,深入挖掘,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隐患,尽早采取应对措施,第一时间消灭风险苗头。 3、对于存在潜在风险的客户,主动沟通、因户施策,利用贷后跟踪会议集体会诊,通过再融资、贷款期限调整、变更借款人、变更担保方式等手段,防范和化解潜在或现实的风险,守住不良贷款“入口”。 (1.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河北 石家庄 050000;2.邢台学院,河北 邢台054000) 参考文献: [1]何思璇.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浙江小微企业信贷约束问题与对策研究[M].时代经贸,2016.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